1.随意选牌
2.设置起手牌型
3.全局看
4.防检测防封号
5.可选择起手如(拼三张):金花,顺金,顺子,三同,对子 顺子牛,同花牛,牛九,牛八(麻酱)起手暗 杠, 控制下张牌,快速自摸,防杠防点炮
6.麻酱,金化,跑得快,红黑大战,捕鱼,十三张,龙虎等等更多玩法均可安装使用
7.苹果,安卓系统通用, 支持首款苹果安卓免越狱(全系列)辅助
5月9日至11日,中国品牌日四川活动举行。其间,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四川日报社共同发布《四川品牌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分四川根植性产业集群品牌、天府品牌向“新”力、四川企业品牌大摸底、托底性帮扶特色品牌、榜单上的“四川造”、开创品牌发展新局面等篇章,描绘出四川品牌发展的“新画像”。
当前,四川正处于结构调整、动能转化、发展转型最吃劲的紧要关头。而由“大”向“强”跨越,关键靠创新。从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到抢占产业新赛道,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到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在这场跋涉中,四川造产品和品牌涌现一批“新势力”。川观新闻对《报告》关于四川形成新质生产力品牌的内容进行摘要发布。
科技创新引领品牌新风向
2024年春寒料峭时,省委、省政府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召开“新春第一会”,继而又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举办“新春第一课”,两个高规格的会议无不鲜明一个导向: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四川拥有西部唯一国家实验室、10个大科学装置、28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已通过重组)、139所普通高校、20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369家科研院所、2300多个高能级创新平台和超过1.8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中科系、中航系、中电系、中核系等国家科技力量,创新资源十分富集。就国家在川布局的10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而言,总量居全国第三,这些拥有独门绝技的“国之重器”“科技利器”不断取得新成果。
党中央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进一步赋予川渝两省市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任。用好资源优势,四川提出让科技创新“打头阵”,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最大增量。2024年全省启动前沿科技攻坚突破行动,部署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先进装备、生物制造、清洁能源、先进材料6个重大科技专项,实施75个“揭榜挂帅”重大项目,努力解决一批“卡脖子”“掉链子”问题,推动研究成果就地转变为产品和品牌。
推动成果从“书架”到“货架”,四川用好建设中试研发平台作为关键一招,积极构建“1+N”中试研发体系,为科技成果进行概念验证、中间试验(包括工艺流程优化、工程样机开发、中小批量试制生产、样品试验检测)等提供便利,促进更多科研成果走向生产车间。2024年,四川全年登记科技成果4910项、增长20%,技术合同登记额达到2607亿元、增长33.6%,规上科技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6400亿元、增长8.7%,规上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2万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至40.9%。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00家、总量达到1.82万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000家、总量达到2.4万家,新增瞪羚企业48家、总量达到312家。
“建圈强链”塑造品牌新生态
当今时代,产业发展从“单打独斗”转向“彼此抱团”形成产业集群,是应对市场竞争、提升效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024年,四川全面推进“15+N”重点建圈强链工作——聚焦产业生态“建圈”、围绕重点产业“强链”,着力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和水平,形成引领支撑未来四川发展的“爆发点”。
15个重点产业,包括人工智能、低空经济、航空航天、新能源、银发经济、绿色建材、医药健康、现代物流、农产品精深加工、文化旅游、平台经济、新型显示、高端能源装备、软件和信息服务、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等,均是在四川具有比较优势、符合未来趋势方向、能够满足高质量发展需求的产业,既有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等热门制造业,也有银发经济、文化旅游等关系人民福祉的服务业,还有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农业产业“微笑曲线”的高端环节。
四川建立“链长+副链长+链主链属企业+承载地协同地”的重点产业链协同推进机制,省领导分别担任相关产业链长,强化资源省级统筹和高效配置,打通堵点痛点、优化产业生态、强链延链补链,促进高水平发展,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各重点产业链打出精准“组合拳”、拿出“杀手锏”,紧盯产业规模效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领军人才和专业服务机构、对接平台和应用场景、社会投资、要素保障等关键重点下功夫。
以人工智能产业为例,四川将其作为全省一号创新工程加快推进。制定《四川省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若干政策》《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链图谱》,精准描绘出人工智能产业链“全身像”,以“清单制+责任制”方式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2024年,全省人工智能产业营业收入超1300亿元,同比增长超25%,成功研制出多个重大创新成果和标志性产品。
数字化赋能品牌新动能
数据“地位”不断提升,已成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并列的生产要素。去年底,《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围绕建设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先行省、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省级财政每年拿出1/3的省级工业发展资金,用于支持企业实施“智改数转”。截至去年底,已支持重点项目400余个、撬动社会投资超560亿元,带动建设1200余个数字化车间;新入库的“智改数转”项目超2100个;联合人行加大“智改数转”产融对接合作,全省“智改数转”重点企业贷款余额超3600亿元。
“智改数转”让传统产业“老树开新花”,为新兴产业集聚新动能。四川瑞特消防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小时产量由过去的10T提升至50T,提高了4倍;劳动生产率相当于国内同行的3倍以上。飞亚动力、迈高汽车等汽车配套企业建立以数控机械臂、数控磨床等数字化设备为核心的智能化生产线,实现“设备换芯”。四川观宇玻璃实业有限公司,通过“智改数转”新上马的电窑炉采用更为先进的电加热技术,可节约20%左右的能耗。数据显示,去年四川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62.9%、84.3%,同比分别提升3.5和2.9个百分点,累计培育智能工厂273家、数字化车间1200余个,新入选国家5G工厂17家、卓越级智能工厂10家。
算力是全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石。坚持科学布局、适度超前,四川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级算力“三箭齐发”。截至2024年底,已建在建数据中心规模为39万架标准机架,现有131个数据中心,在用算力规模约15EFlops,在建算力规模约14FLOPS。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关键靠改革创新。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对开展重点行业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等作出部署,目前全省21市(州)和70个省直部门(单位)接入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已编制政务数据目录超22万类,开放数据资源超21.21万个。在由复旦大学和国家信息中心数字中国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中国开放数林指数排名中,四川连续四年保持全国前5位。
四川把握战略机遇构建特色产业集群品牌——《四川品牌发展报告2025》摘要(二)
四川品牌:向新而行 以质致远——《四川品牌发展报告2025》摘要(一)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