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中国”战略纵深推进、“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关键节点,5月8日,海淀区枫丹实验小学召开了“构建全要素体育体系,赋能身心健康成长——落实‘体育八条’推进会”。
活动当天,体育界与教育界的专家齐聚。海淀区教委副主任赵霞,北师大体育与运动学院首任院长、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首席专家毛振明、民盟北京市委体育专委会主任赵雅君, 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周志勇,以及来自北京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海淀教师进修学校的专家参加了本次活动。
一场别开生面的社团串烧表演拉开了活动的序幕。舞龙社团的巨龙翻腾,传承着中华文化的精髓;竹竿舞的轻盈跳跃,洋溢着民族的风情;啦啦操的活力四射,彰显着青春的激情;跆拳道学员的扎实功底,则传递着拼搏的精神。这场融合传统与现代、技巧与文化的社团串烧,既是校园体育的全景展演,更是五育融合的鲜活实践。
跆拳道世界冠军张娜的惊喜亮相,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她与学子们亲切互动,将“百折不屈”的冠军精神化作成长寄语,并以训练场上的汗水与荣耀,诠释体育对意志的磨砺、对人格的塑造,在孩子们心中播撒“挑战自我、永不言弃”的种子。这场跨越赛场的对话,让体育精神超越竞技本身,成为滋养心灵的成长养分。用拼搏故事勾勒体育育人的生动注脚,为这场教育与体育的深度对话注入榜样力量。
响应“体育八条”号召,枫丹实验小学全新推出贯穿全年的“班超”联赛。随着毛振明教授的开赛令下,接力跑的速度比拼、拔河赛的力量角逐、篮球赛的团队协作、滚铁环的传统技艺,在操场上同步迸发活力。人人参与的“班超”比赛,让每个孩子都成为主角,在挥洒汗水中收获自信,于团队协作中领悟体育的成长密码。
推进会上,学校正式揭牌体育“教联体”,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范式。赵霞为高校教授颁发体育顾问聘书, 周志勇、西三旗学区主任闫伟为专家及家长代表授予督学聘书,标志着专业指导、家校联动、社会资源的深度融合。这一创新举措打破教育边界,为体育教育注入多元智慧,绘就全员育人的立体画卷。
枫丹实验小学校长莫亚群作了题为《构建全要素体育体系,赋能身心健康成长——枫丹实验小学落实“体育八条”行动纲要》的主题报告,详细阐述了学校如何将“体育八条”的纲领性方针转化为具体实践路径,构建体系化的体育课程框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这场盛会的背后,是枫丹实验小学对“体育八条”的深入践行。学校从时间、健康、权利、技能、意志、幸福、放心七大维度出发,全方位打造体育教育新生态。
系统供给:构建“520微运动菜单”“四个一”必修锻炼、“四季闯关”活动,实现全时、全域运动覆盖,助力健康成长,厚植体育精神。
健康管理:建立精准体质监测体系,动态追踪健康数据,定制个性化干预方案,守护每位枫丹学子身心发展。
权利赋予:打造全员参与活动矩阵与多元赛事平台,保障每个学生的“参与席位”,让体育融入学生成长全过程。
选课走班:探索动态选课、分层走班机制,赋予学生技能学习自主权,满足个性化需求,筑牢体育兴趣发展根基。
意志培育:坚持身心并育理念,将拼搏、协作、坚韧的体育精神融入日常,在运动中锤炼意志品格。
教师发展:聚焦专技兼修目标,搭建教师成长平台,提升专业素养与育人智慧,打造优质体育师资队伍。
家校合作:“教联体”协同共育,整合家校社资源,构建联动育人新格局,凝聚体育教育发展合力。
在“智慧体育”理念引领下,学校构建“520微运动”体系,创新“全角色体验”模式,将课间时光转化为运动课堂。大大增加了学生有效运动时间,实现了从“被动参与”到“主动选择”的转变。体育教师现场展示的520课间微运动项目,以智赋能,小空间里展运动新章;以体育人,新范式中筑成长根基。
沙龙活动聚焦“体育八条”的落地实施,体育界专家、教研员、学校代表及家长共同展开深度探讨。
枫丹实验小学课程教学中心主任张勇分享了课程设计的整体思路与创新亮点,展现了枫丹实验小学在课程建设上的独特魅力。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体育教研室教研员谢娟对学校的“八条行动纲要”提出了宝贵建议,并分享了如何发挥体育教研的力量,确保“体育八条”高质量落地的可执行方法。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教授李红娟从专业视角出发,解析了体质健康的核心要素,探讨了运动强度、频率与学生身心健康平衡的问题,为学校提供了科学的运动风险管理建议。枫丹实验小学体育学科带头人焦洪武作为体育学科带头人,谈到了“体育八条”给一线老师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如何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经营好每一堂体育课。家长代表刘超表达了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支持与肯定,并分享了家庭在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上可以做出的改变与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