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校园,槐花簌簌飘落,书香盈满小径。在这万物蓬勃生长的美好时节,朱煜名师基地的老师们相聚于临港外国语小学,开展了“轻叩诗歌大门”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一场充满诗意与创意的教育探索之旅就此启程。
环节一:魅力课堂,诗意启航
临港外国语小学的刘月老师带来了一堂精彩绝伦的跨学科教学展示课。她精准把握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巧妙借助视频回顾、诗歌解密、歌曲欣赏等环节,如温柔的引路人,带领学生领略诗歌独特的语言魅力。在创作实践环节,刘老师采用填空式、进阶式的引导方式,鼓励学生以“春天”为主题挥洒诗意,为自己的诗集赋予别致的名字。
这堂课打破了传统学科的壁垒,将语文的深邃、美术的灵动、音乐的美妙、信息技术的便捷巧妙融合,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在刘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对诗歌创作的兴趣被充分点燃,一步一步踏入那如梦如幻的诗意世界。课后,刘月老师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这堂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的设计思路与具体实施过程,还展示了部分学生的优秀作品,字里行间尽显孩子们的奇思妙想。
环节二:思维碰撞,智慧闪光
展示课结束后,团队成员围绕刘老师的课堂展开热烈讨论。大家各抒己见,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分享着自己的收获、疑惑与见解。
明珠临港小学的马倩老师:
刘老师教态亲切自然,极具亲和力,课堂的每一个细节都流露出对学生的关爱。整堂课的设计巧妙融合多学科知识,展示过程中各学科知识点衔接流畅自然,这背后一定凝聚着刘老师与其他老师无数次的沟通与打磨。而且这个班级的学生表现十分出色,可见刘老师平日里教学工作的扎实与用心。若在评价环节能更加丰富多元,加入生生互评,或许会让课堂更加精彩。
建平临港小学的金芬老师:
刘老师的教学设计条理清晰,充分展现了她扎实深厚的教学基本功。跨学科主题学习尚在探索阶段,而今天的课堂却将各学科融合得毫无违和感,令人眼前一亮。不过,在鼓励学生创作诗歌时,刘老师提供了较多辅助,虽然降低了创作难度,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建议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设计基础版和进阶版的创作要求,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建平实验小学的裘佳老师:
从刘老师的课堂展示中,能深切感受到她背后付出的大量心血。教学活动设计层层递进,富有梯度,充分彰显了她精湛的教学功底。学生们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当老师要求在创作诗歌前加上动词时,孩子们展现出的灵动思维让人惊喜。若在评价内容中融入今天所讲的诗歌语句拟人化和有形化这两个要点,评价会更具针对性和指导性。”
环节三:拨云见日,指明方向
活动最后,朱老师对刘老师的课进行了专业且深入的点评。朱老师从项目化、跨学科的本质出发,细致入微地讲解了如何在每册教材中挑选合适的单元设计跨学科学习,以及具体的设计方法,如春风化雨般将宝贵经验传递给在场的每一位老师。
朱老师强调,跨学科学习活动的设计应切实提升学生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诗歌教学要重点关注语言、想象和情感这三个维度。此外,朱老师还建议刘老师在教学评价时,除了表扬学生的优点,更要指出不足之处,帮助学生在诗歌学习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五月,既是辛勤耕耘的季节,也是满载收获的时光。在这场充实而有意义的研讨活动中,我们聆听了名师高屋建瓴的经验分享,欣赏了精彩纷呈的课堂实践,展开了深度的思维对话。这一切,恰似五月麦田里沉甸甸的麦穗,每一份收获都凝聚着老师们的智慧与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忱,也为未来的跨学科教学探索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供稿:李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