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参考书目与考试范围
核心教材:
《管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陈传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 年版,系统覆盖管理职能、组织设计、领导理论等核心内容,需重点理解背诵。
《管理学》(第 13 版):斯蒂芬・P・罗宾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 年版,提供国际视野的管理案例与前沿理论,可补充马工程教材的本土化案例。
辅助资料:
真题与解析:2003-2024 年 817 管理学真题及答案,包含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题型,需重点分析近五年高频考点(如 “决策理论”“组织变革”)。
论文与热点:关注《管理世界》《经济研究》等期刊,结合南师大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如区域经济、产业经济),补充 “数字化转型”“碳中和管理” 等前沿议题。
二、分阶段复习策略
基础阶段(6-7 月):
通读教材:
精读马工程《管理学》,梳理 “计划 — 组织 — 领导 — 控制” 四大职能框架,绘制 “理论 — 案例” 对应表(如 “SWOT 分析在企业战略中的应用”)。
配套学习罗宾斯《管理学》,对比两版教材对同一理论的阐释差异(如 “权变理论” 在马工程教材中的本土化解读)。
整理笔记:按章节提炼关键词(如 “霍桑实验”“需求层次理论”),标注教材中的政策案例(如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 “概念 — 理论 — 现实” 关联框架。
强化阶段(8-10 月):
真题导向:
分析近 10 年真题,总结高频考点(如 “决策的影响因素”“组织文化的塑造”),整理答题模板(如 “定义 + 理论要点 + 案例应用”)。
专项训练案例分析题,采用 “问题识别 — 理论匹配 — 对策建议” 结构(如用 “波特五力模型” 分析行业竞争环境)。
深化理解:
管理思想史:对比泰勒科学管理与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异同,结合 “富士康流水线管理” 案例分析古典理论的局限性。
激励理论:推导 “双因素理论” 与 “期望理论” 的应用场景,通过 “华为员工股权激励” 案例强化记忆。
冲刺阶段(11-12 月):
全真模拟:
严格按考试时间(3 小时)进行模拟,训练答题速度(名词解释约 5 分钟 / 题,论述题约 20 分钟 / 题),确保卷面逻辑清晰、要点完整。
分析模拟卷中的薄弱环节(如 “控制过程的类型”),针对性复习核心公式与图形(如 “管理幅度与组织层级关系图”)。
重点记忆:
背诵高频名词解释(如 “彼得原理”“蓝海战略”),结合教材定义与实例答题(如 “用‘鲶鱼效应’解释组织创新”)。
梳理 “管理伦理”“数字化转型” 等专题,采用 “理论 — 问题 — 对策” 结构(如 “分析算法歧视的伦理困境与治理路径”)。
三、真题使用与答题技巧
真题价值:
真题重复率较低,但题型规律性强。例如,近五年常考 “决策的理性假设”“组织变革的阻力”;案例分析题侧重考察 “激励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组织结构设计的权变因素”。
真题答案鸿知考研网有
利用真题总结答题模板:
名词解释:定义 + 背景 + 特点(如 “学习型组织:彼得・圣吉提出的组织管理模式,强调系统思考与持续学习,通过五项修炼提升组织竞争力”)。
论述题:采用 “总 — 分 — 总” 结构,首段点明理论(如 “权变理论”),中间分点展开(如 “环境变量 — 管理策略 — 案例”),末段联系现实(如 “新冠疫情下企业的弹性管理”)。
解题技巧:
案例分析题:
通读案例,识别关键问题(如 “某企业绩效下滑的原因”),定位相关理论(如 “目标管理理论”“领导风格理论”)。
结合数据(如 “员工流失率上升 15%”)和理论框架(如 “激励 — 保健因素”)提出对策,确保建议具有可操作性。
简答题:
分点作答,确保全面性(如 “简述管理者的角色类型” 需从人际、信息、决策角色展开)。
避免冗长,重点突出(如 “泰勒科学管理的核心内容” 只需列出工作定额、标准化等要点)。
四、跨考建议与注意事项
跨考策略:
补足基础:跨考生需提前学习《管理经济学》《组织行为学》,通过中国大学 MOOC “管理学原理” 课程辅助理解,重点掌握 “供需模型”“群体动力学” 等基础模块。
真题导向:以真题为核心,优先掌握高频考点(如 “计划的类型”“控制的方法”),避免盲目扩展知识面。
学术规范:答题时需正确引用理论(如 “引用陈传明(2019)的‘组织文化维度’理论”),避免口语化表达,注重逻辑严密性。
注意事项:
教材版本:严格使用指定教材(陈传明第三版、罗宾斯第十三版),不同版本内容差异可能影响复习方向(如马工程教材新增 “数字治理” 章节)。
时间管理: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建议 “管理原理”“组织行为”“战略管理” 按 4:3:3 比例分配,避免偏科。
大纲动态:关注学校官网的考试大纲变化,近年可能增加对 “人工智能伦理”“绿色供应链管理” 等新兴议题的考察。
五、推荐资源与专项技巧
专项技巧:
图形记忆法:绘制 “管理幅度与组织层级关系图”“决策树模型” 等核心图形,标注关键变量与移动方向,结合公式推导强化记忆。
热点关联:关注年度热点(如 2024 年 “生成式 AI 对管理决策的影响”),用管理学理论进行多维分析(如 “技术替代效应与组织变革路径”)。
错题本:整理易混淆概念(如 “效率 vs 效果”“集权 vs 分权”)、计算错误(如 “管理幅度的计算”),定期复盘避免重复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