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参考书目与核心资料
官方指定教材
核心教材:
《基础护理学》(第 7 版),李小寒、尚少梅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年)。
《内科护理学》(第 7 版),尤黎明、吴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年)。
《外科护理学》(第 7 版),李乐之、路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 年)。
补充书目:《护理学导论》(第 4 版),李小妹、冯先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年)。
辅助资料:
历年真题:2012-2024 年真题及答案详解(如鸿知考研网整理的资源),重点分析单选题、多选题和案例分析题的出题规律。
配套练习:蓝皮《护理实践指导手册》(含章节习题),边做题边巩固知识点。
思维导图:使用 XMind 等工具梳理疾病护理流程(如心衰护理:评估→用药→监测→教育)。
高频考点梳理
内科护理学:循环系统(心衰、心律失常)、呼吸系统(肺炎、COPD)、消化系统(溃疡、肝硬化)是高频模块,需重点掌握疾病护理措施及数值(如室性心动过速心率 100-250 次 / 分)。
外科护理学:围手术期护理、创伤急救、肿瘤化疗护理是核心内容,需结合案例分析手术前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基础护理学:生命体征评估、静脉输液、无菌技术等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是必考点。
二、复习阶段与重点任务
基础阶段(3-6 月)
教材精读:逐章学习内、外、基护教材,标注核心概念(如护理程序、首优问题)和经典案例(如急性胰腺炎护理措施)。
笔记整理:按系统(如循环、呼吸)整理思维导图,记录疾病临床表现、护理诊断及措施(如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指导)。
配套练习:完成蓝皮手册章节习题,标记疑难题目(如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
强化阶段(7-9 月)
专题突破:针对难点模块(如休克、急性心肌梗死)进行集中训练,总结答题模板(如 “首优问题→护理措施→健康教育” 三步法)。
真题分析:近五年真题按题型分类(单选、多选、案例分析),重点突破案例分析题(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急救处理)。
真题答案鸿知考研网有
错题归纳:建立错题本,区分易混概念(如 “绌脉” 与 “奇脉”),分析错误原因(知识点遗漏 / 审题偏差)。
冲刺阶段(10-12 月)
全真模拟:严格按考试时间(3 小时)进行模拟,训练答题速度(单选题≤1 分钟 / 题,案例分析题≤15 分钟 / 题),确保逻辑清晰(如分点论述 + 数据支撑)。
重点记忆:背诵高频考点(如烧伤面积九分法、青霉素过敏抢救口诀)和关键公式(如补液量计算)。
热点结合:关注护理行业前沿(如核心素养导向的护理实践),结合理论分析现实问题(如如何通过循证护理优化术后疼痛管理)。
三、关键学习方法与技巧
分模块攻坚
内科护理学:
按系统梳理疾病(如心衰、心律失常),对比不同疾病的护理要点(如洋地黄用药护理)。
结合案例分析(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溶栓护理),强化理论应用能力。
外科护理学:
按手术类型(如腹部手术、骨科手术)整理围手术期护理流程,重点掌握并发症预防(如术后肺部感染)。
关注创伤急救(如休克患者的现场救护),结合操作流程(如心肺复苏)记忆。
基础护理学:
按操作类别(如注射、导尿)整理步骤及注意事项,利用口诀记忆(如 “三查七对”)。
结合临床案例(如静脉输液外渗的处理),强化实践应用。
真题与框架结合
真题重复率较低但题型规律性强,需重点分析近五年真题的高频考点(如内科的循环系统、外科的围手术期护理)。
利用框架图进行 “关键词回忆法”,通过核心术语(如 “首优问题”)串联相关知识点(如护理程序的五个步骤),避免机械背诵。
逻辑与实例并重
简答题需严格遵循 “定义 + 要点 + 举例” 结构,避免遗漏关键点(如解释 “绌脉” 时需包含定义、特点、常见疾病)。
案例分析题需结合护理程序(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展开,引用具体数据和案例(如 “患者血压 80/50mmHg,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
四、注意事项
复试关联:
复试可能涉及护理操作(如静脉穿刺、心肺复苏)和案例分析(如糖尿病足护理),建议提前熟悉《基础护理学》中的操作流程及《急危重症护理学》中的急救措施。
关注《护理学专业基础知识》和《护理学专业理论》复试参考书,重点复习护理管理、社区护理等内容。
资源利用:
参加线上强化课程(如陶老师的护理综合讲解),学习难点突破技巧(如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方法)。
答题规范:
单选题需仔细审题,避免混淆相似选项(如 “负反馈” 与 “正反馈”)。
案例分析题需分点作答,使用专业术语(如 “氧疗” 而非 “吸氧”),并结合临床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