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意选牌
2.设置起手牌型
3.全局看
4.防检测防封号
5.可选择起手如(拼三张):金花,顺金,顺子,三同,对子 顺子牛,同花牛,牛九,牛八(麻酱)起手暗 杠, 控制下张牌,快速自摸,防杠防点炮
6.麻酱,金化,跑得快,红黑大战,捕鱼,十三张,龙虎等等更多玩法均可安装使用
7.苹果,安卓系统通用, 支持首款苹果安卓免越狱(全系列)辅助
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多巴镇,玉拉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的千栋温棚在高原蓝天下熠熠生辉。这个总投资1.7亿元、占地3140亩的产业园区,不仅是青海省规模最大的设施农业基地,更以“支部+合作社+基地+党员+农户”的创新模式,书写着湟中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
头雁领航:村书记蹚出转型新路
“祖祖辈辈种地的农民,还能被大棚难住?干不出个啥,我还有什么资格当书记!”2018年,面对传统作物收益低迷的困境,湟中区多巴镇玉拉村党支部书记曹有明带领党员立下军令状,统筹整合涉农资金186.4万元注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按照“资金入股+土地流转”的模式,将342户农民的零散承包地整合为3140亩设施农业园区,成功盘活千栋温室闲置资产,带领村民开启“二次创业”。
温室大棚内西红柿硕果累累。人民网 杨启红摄
在技术攻关的关键期,曹有明带队三赴山东寿光取经,引入冬暖式大棚技术;在产业升级的转折点,积极促成与江苏省农科院的战略合作,开创“东苗西育、西苗东输”新模式。如今,园区设立5个党员责任区、6个先锋岗,形成“支部总揽、两委包片、党员带头”的管理体系,全村70%的村民参与设施农业。
科技赋能:高原棚产出“黄金效益”
走进占地8260平方米的草莓脱毒育苗中心,组培室内“章姬”“宁玉”等40余种脱毒草莓苗长势喜人。近年来,园区充分依托东西部协作机制,联合江苏省农科院共建高原草莓种业研究院,实现年繁育原种苗75万株、生产苗600万株,产品远销甘肃、新疆等8省区。
草莓脱毒育苗中心培育的草莓苗。人民网 况玉摄
2023年园区获评“中国优质草莓种苗生产基地”,“章姬”草莓同年摘得全国评比金奖。与此同时,1141栋现代化温棚内,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正催生着产业新动能,草莓西红柿、羊角蜜等30余种果蔬实现年产量1.2万吨,带动园区总产值突破4000万元。通过构建“产储供销”全链条体系,如今的玉拉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温棚年均纯收入达2万元,温室租赁收入突破400万元,实现社员分红270万元,户均增收1万元。
联农带农:共同富裕的玉拉实践
园区创新构建“租金+薪金+股金”三重收益机制,通过土地集约化经营,每年发放流转费264万元,带动375名村民实现稳定就业,累计发放工资达1575万元;同步开发临时务工岗位,高峰时段日均吸纳300人,带动年增收690万元。
在夯实本村致富根基的同时,园区以“玉拉模式”辐射幸福村、初哇村连片发展,通过构建“基础设施共建、技术标准共推、销售渠道共享”协同体系,引导周边集中种植草莓、高原冷凉蔬菜等特色产品,形成覆盖2000余亩土地的“产储供销”全产业链,累计带动周边500余名劳动力就地就业,探索出一条“强村带弱村、先富带共富”的振兴路径。
温棚内蔬菜长势良好。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
如今,这片曾被视作“烂摊子”的千栋温棚,已成长为产值过亿的科技农业标杆。与此同时,曹有明正在思考如何建立更加稳固长久、互惠共赢的联农带农机制,把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涉农企业的产业扶持政策与带动农户增收挂钩,将更多的产业链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杨启红、樊有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人民网服务邮箱:kf@people.cn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636举报邮箱:rmwjubao@people.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1|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060139|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7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20]5494-1075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121号|京ICP证000006号|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