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杭州市区开启模拟志愿填报,初三生家庭也在紧锣密鼓地讨论怎么填志愿。
一位初中校长表示:“对于头部学生来说,有裸考的竞争力,可以不在分配生志愿中填保底学校,选择冲一冲。而在填报裸考志愿时,填好托底志愿,尤其要注意,不想去的学校,就不要填。对于裸考实力并不强的同学,建议在分配生志愿填报时多考虑保底志愿,尽量填满分配生志愿,不要浪费。”
一位高中校长分析,对于成绩位于“优高线”附近的学生,今年建议在填报志愿时适当增加保底志愿的数量。
那填报志愿,需要参考、借鉴哪些因素?
一位初中校长表示,已经结束的“一模”和接下来的“二模”,测试难度一般会参照中考难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要光看分数,也要看看自己在学校及全区的相对位次。这些数据综合考虑后,一家人一起分析填报志愿。”这位校长特别提醒,在考虑志愿时,还要看看离家远近,是否有住宿需求,如果选择通校,接送是否方便等要素。“填报志愿时,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填的志愿要孩子认可,孩子不想去的学校千万不要填。考虑民办学校时,家长们也需要提前了解学费情况。”
中本一体化、名额分配,集中统一第一、二段招生录取均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方式。总原则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
“分数优先”,就是谁的分高,谁先进行投档录取。以集中统一第一段招生录取为例,该批次录取时,符合条件的考生先按照分数从高到低排成一队,确定每位考生的投档位次。如果遇到同分,则按照一定顺序确定先后。排好位次后,开始投档,遵循“志愿优先”的原则。
比如轮到第1000名考生投档,系统会依次检索考生的10个志愿,从第一志愿学校开始投档。如果这个学校未满额,这名考生就会被这所学校录取;如果这所学校已招满,系统会检索第二志愿学校,依此类推。等这名考生被自己填报的其中一所志愿学校录取,不再继续投档。
再比如,集中统一第一段录取时,A同学考了580分,第八志愿填了一所学校,B同学考了579分,在第一志愿也填写了这所学校,谁先被录取?按照“分数优先”原则,A同学比B同学投档位次在前,先进行投档,之后才轮到B同学投档。因此,在这所学校还未招满的情况下,A同学一定比B同学先录取。
分配生平行志愿录取规则基本原理是一样的,最大的区别是分配生录取时,是以初中学校为单位录取,先确定投档顺序位次,再依次投档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