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重学科实力
在考研择校的过程中,学科实力是不少本科出身于 985、211 院校考生着重考量的因素。要知道,并非只有那些带着名校光环的高校才有强劲的学科实力,部分四非院校在某些专业领域的学科建设成果十分突出。
就拿燕山大学来说,其机械工程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荣获 A - 等级,这一成绩可是与众多 985 大学并列呢。对于那些本科在 985、211 院校就读,且一心想在机械工程领域继续深耕、学到真本领的考生而言,燕山大学这样的四非院校就极具吸引力。他们深知,进入这些学科优势明显的四非院校读研,能够接触到顶尖的专业师资队伍,有机会参与含金量高的科研项目,获得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并不亚于在一些 985、211 高校。所以,冲着强大的学科实力,他们愿意选择 “逆向” 报考四非院校。
增加上岸几率
每年考研,985、211 院校往往都是报考的热门之选,报考人数众多,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相较而言,四非院校的报考热度通常没那么高,考研成功率也就相对更高一些。
如今考研人数逐年攀升,“上岸” 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少考生经历过二战、三战,心理上和精力上都承受着巨大的考验。对于一些本科是 985、211 院校的考生来说,为了能确保自己拿到研究生学历,他们也会退而求其次,选择四非院校作为报考目标。比如江苏大学电气信息学院,在某年调剂复试生源名单公布时,大家发现参加调剂的同学全部是来自 985 与 211 高校的毕业生,双非高校同学基本没有机会调剂到该学院了。可见,哪怕是本科背景优秀的同学,面对考研的激烈竞争,也会为了增加上岸几率而选择四非院校这条相对 “稳妥” 的道路。
着眼区位优势
区位优势也是吸引本科 985、211 考生报考四非院校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些四非院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为学生的学习与未来发展提供了诸多便利。
像南方科技大学,虽然属于四非院校,但其位于经济特区深圳,有着政策上的照顾,每年能获得的经费十分充足,学校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还有深圳大学,同样地处深圳,周边大企业林立,像腾讯、华为等知名企业都汇聚于此。毕业生们就地就能寻求到很好的就业发展平台,在校期间也更容易获得实习实践的机会,接触到行业前沿的信息和资源。所以,这样有着明显区位优势的四非院校,吸引了不少本科背景好的考生,他们看中的就是学校所在地区带来的广阔发展空间和丰富机遇。
出于就业考量
某些四非院校的优势专业在就业市场上表现亮眼,不仅就业容易,薪资待遇也颇为可观,这使得本科 985、211 的考生愿意 “逆向” 考研选择它们。
例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它是一所以电子信息为优势和特色的理工类大学,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电子科技类专业实力强劲。在竞争激烈的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该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举获得 A - 类学科的殊荣,超越了部分 985、211 工程大学、“双一流建设高校”。对于本科是 985、211 院校且有志于在电子信息领域发展的考生来说,选择报考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相关专业,毕业后凭借专业所学和院校积累的口碑,在就业时就能拥有好去处,能够顺利进入心仪的企业,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所以,从就业的角度出发,即便 “逆向” 考研选择四非院校,对他们来说也是值得的。
“逆向” 考研后的就业情况分析
就业优势方面
对于本科是 985、211 院校,却选择 “逆向” 考研进入四非院校的考生来说,在就业方面其实也存在着不少优势。部分四非院校凭借其独特的地域、专业等优势,使得本校毕业生在当地或者特定行业内有着颇高的认可度,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就拿南方科技大学来说,尽管它属于四非院校,但地处经济特区深圳,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一方面,深圳有着政策上的倾斜,使得南科大每年能够获得充足的经费支持,学校发展速度迅猛,学科建设等各方面都成果显著。另一方面,周边大企业林立,像华为、腾讯等知名企业汇聚于此。从南科大发布的 2023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来看,选择直接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中,有 6 成以上进入了世界 500 强、中国 500 强企业,华为、腾讯、谷歌、平安、招商证券、大疆等名企均向南科大学子抛出了橄榄枝。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的就业学生绝大多数留在了深圳本地,去往世界 500 强、独角兽企业和国企事业单位,包括华为、美团、深圳燃气、深圳市中学教师等,2023 年吸纳该系毕业生就业人数最多的单位就是华为和比亚迪。
由此可见,这些有着优势的四非院校,能够为本科出身于 985、211 院校的研究生们提供广阔的就业平台与丰富的机遇,让他们凭借在研究生阶段积累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以及院校所在地区的资源优势,在未来就业中占据一席之地,甚至有着不逊色于从 985、211 高校毕业研究生的竞争力。
遭遇尴尬方面
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本科 985、211 考生 “逆向” 考研进入四非院校后,在就业过程中有时也会遭遇一些尴尬情况。当前社会上,部分用人单位存在着看重名校光环的现象,对四非院校的研究生学历持有一定的偏见。
在求职过程中,这种偏见就体现得较为明显。一些双非硕士会发现自己相较于那些有着双 985 学历(即本科和研究生均毕业于 985 院校)的求职者,会被区别对待。比如在工资待遇的设定上,可能会比双 985 学历者要低一些;在岗位机会方面,一些优质的、核心的岗位往往更倾向于招聘毕业于名校的研究生,双非硕士能够获得的选择相对有限。
从一些真实的求职案例来看,有四非生态学硕士在求职时,校招因为学校原因导致偏向本地企业,可本人又不打算留当地,所以校招基本没有收获。社招时虽然投递了大量简历,面试邀请也有不少,但最终面试通过率却是 0%,其中因为非 211、985 院校被拒绝的占比达到了 42.24%。还有文学专业的双非硕士,想进入高校做行政人员或是到媒体从事文字工作,却发现不少相关单位招聘时限定 985、211 高校的毕业生,或者要求本科和研究生学校至少有一所是双一流,屡屡受挫。可见这种学历偏见在就业市场上确实是客观存在的,给 “逆向” 考研的考生带来了一定的就业阻碍。
应对之策
那么,面对可能出现的就业尴尬情况,本科 985、211 “逆向” 考研进入四非院校的考生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要充分利用本科阶段在 985、211 院校积累的优势资源。在这些名校就读本科期间,大家往往培养了较强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都有助于在研究生阶段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开展科研项目等。同时,本科阶段结识的人脉资源也不容忽视,比如同学、老师等,他们可能分布在各行各业,说不定在求职过程中就能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或者推荐机会。
其次,在读研期间,要积极主动地多参与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可以争取进入导师的科研项目组,通过实际的科研项目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寻找与专业相关的实习机会,提前了解行业动态和企业需求,积累工作经验,让自己的简历更加丰富和有竞争力。
最后,要善于借助四非院校提供的平台去拓展就业渠道。虽然学校整体可能是四非院校,但在某些专业领域或许有着独特的优势和资源,比如和一些企业有着合作关系等,毕业生可以通过学校举办的招聘会、校企合作项目等途径,去接触更多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从而弥补学历方面可能存在的 “短板”,增加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为自己争取到理想的工作岗位。
打破尴尬,实现良好就业的建议
在校积极提升自我
本科 985、211 考生进入四非院校读研后,想要打破就业尴尬的局面,首先要做的就是在校积极提升自我。研究生阶段是知识积累以及个人能力和职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时期,大家不能仅仅依赖学术成绩的提高,更要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实践能力的增强以及跨学科的能力拓展。
一方面,要注重学术能力的全面提升。学科基础知识得强化起来,确保自己对专业领域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有深入理解,这是打好科研基础的根本,能帮助我们在后续研究中快速定位问题并高效解决。同时,要积极参与课题组的研究工作,锻炼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积累科研实践经验,争取多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增加自己在学术圈的知名度。
另外,培养跨学科的知识结构也很重要。如今学科之间边界日益模糊,跨学科人才备受青睐。比如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可以了解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等相关领域知识,拓宽学术视野,这样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就能从多个角度分析和解决。
除此之外,提升实践经验与行业联系也不容忽视。同学们可以多参加实习、社会调研、项目合作等,加深对学科内容的理解,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借此了解行业趋势,结识行业专家,积累人脉资源。例如可以争取进入导师的科研项目组,通过实际项目锻炼自己,也可以寻找与专业相关的实习机会,提前了解企业需求,让自己的简历更具竞争力。
还有很关键的一点是提高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读研期间要和导师、同学以及其他专家频繁交流合作,良好的沟通能力能让自己的研究成果更好地被认可与支持,而团队合作能力则有助于高效推动项目进展。
总之,在校期间全方位提升自己,才能让自己在未来就业市场中更具竞争力,减少四非院校背景带来的影响。
善用本科院校资源
对于本科是 985、211 院校的同学来说,即便考研选择了四非院校,本科院校的资源依旧是自己宝贵的财富,要善于利用起来打破就业局限。
校友资源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本科阶段结识的老师、同学,他们分布在各行各业,可能在求职过程中就能提供有用的信息或者推荐机会。比如有的校友所在单位正好有适合的岗位招聘,他们就可以帮忙内推,让你获得更多求职优势。而且很多 985、211 高校本身有着庞大且优质的校友网络,校友之间往往有着深厚的母校情谊,愿意互相帮助、互相支持。
再者,本科院校的就业推荐机会也不容错过。有些 985、211 高校和众多知名企业有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会定期向企业推荐优秀毕业生,即便你已经在四非院校读研了,也可以关注本科院校的就业信息平台,看看有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推荐,抓住这些机会去投递简历、参加面试。
另外,还可以和本科院校的老师保持联系,老师们有着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人脉资源,他们可以给予职业规划方面的建议,甚至有可能帮忙牵线搭桥,介绍一些实习或者就业的渠道。
总之,巧妙借助本科 985、211 院校的资源,能够为自己拓宽就业选择范围,更好地应对就业时可能出现的尴尬情况。
找准自身定位
本科 985、211 考生在四非院校读研后,找准自身定位对于化解就业尴尬处境至关重要。
首先要明确自身优势,通过自我分析,深入了解自己的能力大小、优势和劣势所在。比如回顾过往的学习经历、实践项目等,看看自己在哪方面表现突出,是专业知识扎实,还是实践操作能力强,亦或是沟通协调能力出众等,然后把这些优势和专业、兴趣相结合,确定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
同时也要发现自己的不足,正视性格上的弱点以及经验与经历中欠缺的方面。比如性格内向可能不太适合需要大量对外沟通协调的岗位,那就可以考虑偏技术研发类的工作;如果缺乏实际项目经验,那在校期间就要着重去弥补这一点。
在选择就业方向时,要遵循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择世所需、择己所利的原则。不能盲目追求那些看似高大上但实际并不适合自己的岗位,也不要只看重薪资待遇而忽略了自身发展。可以先进入行业积累经验,哪怕是从基层岗位做起,只要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后续就能逐步实现职业发展。
例如,学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如果编程能力强但缺乏大型项目经验,就可以先选择进入一些中小规模的互联网企业,参与实际项目开发,积累经验后再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总之,合理定位,脚踏实地,才能走出适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