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位开国大将中,粟裕无疑是最为人知的名字,他位居第一的原因也不难理解。许多人认为粟裕原本应被评为元帅,但最终仅被授予大将军衔,这使得他的名字在众人心中格外深刻,历久弥新。排名第二的徐海东虽然没有长期担任军事指挥,但他曾在陕北时期为中央红军送去重要物资,这一事迹也让他的名字得到了广泛的记忆。然而,与这两位相比,罗瑞卿的名字相对较为低调,似乎不那么引人注目。
说到罗瑞卿,他并非一个陌生的人物。毛主席曾亲自称赞他:“天塌了,有罗长子顶着。”这句赞誉中的“罗长子”指的正是罗瑞卿。在开国大将中,毛主席与每一位都有着良好的关系,但要说最信任的人,非罗瑞卿莫属。从罗瑞卿所担任的职务中可以看出这一点。作为公安部部长,他的主要职责不仅是负责全国的治安,还包括保卫毛主席的安全。每次毛主席出京,罗瑞卿必定随行,这也足见他在毛主席心中的特殊地位。
此外,罗瑞卿的特殊之处还在于,他是十位开国大将中唯一在去世后获得降半旗致哀的人员。这个荣誉,背后一定有着他不为人知的巨大贡献。那么,他究竟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呢?
罗瑞卿出生在四川南充,恰与朱德总司令为同乡。相较而言,罗瑞卿的家庭背景较为优渥,小时候没有经济上的困扰,他曾在私塾和小学接受过传统教育。正是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罗瑞卿接触到了进步的思想,逐步形成了与当时常规社会路径不同的思维方式。1926年,年仅20岁的罗瑞卿从四川来到武汉,进入了心心念念的黄埔军校,迈出了自己革命生涯的第一步。
在武汉,罗瑞卿不仅学习了马克思主义,更在此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后,许多人选择离开革命队伍,但罗瑞卿坚定信仰,继续坚持下来。可以说,这也是他后来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原本罗瑞卿打算参加南昌起义,但由于起义已经结束,他便转向上海,接洽党组织,开始从事秘密工作,直到一年后,他被安排去闽西,展开了人生的新篇章。
1929年,毛主席在古田会议上首次见到罗瑞卿。毛主席注意到罗瑞卿个子高大,便问他来自哪里,得知是四川人后,毛主席感慨道:“川湘子弟大多身材不高,可你我却都是长子。”这个“长子”的绰号,成为了罗瑞卿与毛主席命运紧密相连的象征。从此,罗瑞卿进入了毛主席的工作圈子,开始为人民军队贡献自己的力量,并逐步成长为一名杰出的军事将领。
罗瑞卿早期进入毛主席的工作团队,凭借出色的能力和踏实的为人,深得毛主席的信任。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被任命为首任公安部长,这一职务并非简单的责任,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动荡不安,反革命势力猖獗,保护毛主席的安全成为首要任务。罗瑞卿不顾身份,事必躬亲,毫不懈怠,为确保保密工作到位,他要求中央警卫局必须做到百分百的保密,而他本人也为此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推动了我国警卫工作制度的建设。
罗瑞卿不仅在保护毛主席方面贡献巨大,他还积极参与全国范围内的反革命镇压工作,尤其是在首都北京,他所推行的策略可用三个字来总结:“稳、准、狠”。毛主席对罗瑞卿的这一三字方针高度评价,认为无论天塌不塌,只要有罗长子在,一切都不成问题。毛主席的欣赏与信任,最终也促使罗瑞卿成为1955年授衔时的十位开国大将之一。此后,罗瑞卿逐步晋升,担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等重要职务,但随着特殊时期的到来,他的命运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尽管位高权重,罗瑞卿始终保持着光明磊落的作风。他最无法忍受的便是无理的污蔑和冤屈。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曾从楼上跳下,虽然没有丧命,但却摔断了腿。或许他那时并未意识到,正是这条受伤的腿,最终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随着特殊时期的结束,罗瑞卿在张爱萍的推荐下,成为了中央军委常委兼秘书长。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依旧全身心投入工作,希望能为国家的革命事业做出贡献。正是因为这段经历,他的身体出现了新的问题。巧合的是,经过介绍,两位德国医生为他诊断并表示可以通过手术治疗他的腿疾,帮助他恢复行走。在邓小平的支持下,罗瑞卿飞赴西德接受治疗。
1978年8月1日,罗瑞卿在西德接受了手术,手术顺利完成,但不幸的是,第二天凌晨他突发心肌梗塞,去世了。这个消息震惊了全国,邓小平亲自去接机,并深感痛惜,不禁哀悼道:“不幸啊,太不幸了,怎么会这样啊。”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人民公安,国家决定为罗瑞卿降半旗致哀,成为新中国十位开国大将中唯一获得这一荣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