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晚,多名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的期末考试,因高温炎热天气暂停。
据媒体报道,该校招生办工作人员介绍,学校期末考试已经开始几天了,有的期末考试还剩两三天结束,目前因高温暂停期末考试,下学期开学后再接着考。
消息一出,学生们的朋友圈瞬间沸腾了:“从没想过会因为‘天太热’停考!”“学校真的怕我们被‘烤熟’在考场里啊!”评论区里,山东学子纷纷晒出手机里的高温预警截图,外地学生则调侃:“现在转学还来得及吗?”
更令人意外的是,该校招生办工作人员向媒体透露,尽管教室与宿舍均已安装空调,但“这几天气温实在太高了”,逼近40℃的极端天气让考试难以正常进行。
这则新闻之所以引发海啸般的共鸣,正是因为它戳中了当下学子共同经历的酷暑困境:
这所山东高校的应急决策,在热浪中为全国教育管理者提供了一个思考的契机——面对日益频发的极端天气,我们的教学管理是否也应具备更强的“气候韧性”?
当气象灾害愈发常态,考试时间安排能否更科学避开酷暑高峰?考场硬件设施是否足以应对极端温度?紧急预案中能否纳入“高温熔断”机制?这不仅关乎一次期末考的顺利,更关乎对学子身心健康的长久守护。
山东这所高校的“高温暂停键”,按下的不仅是一场考试,更是对学子健康最务实的守护。当极端天气成为常态,教育的温度更需在每一次“非常规”决策中得以彰显。
考试可以延期,但对年轻一代身心健康的承诺,容不得半分延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