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消息
2025年6月30日,科技界迎来一则重磅消息:Meta创始人兼CEO马克·扎克伯格通过内部备忘录正式宣布成立“超级智能实验室”,这一举动被业界视为Meta在人工智能领域发起总攻的号角。更引人注目的是,这支由11位顶尖AI专家组成的核心团队中,有8位是中国留学生,且全部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科大等5所中国顶尖高校,堪称全球AI研发领域的“中国学霸天团”。
Meta的“全明星”阵容:中国力量撑起半壁江山
根据前Scale AI创始人亚历山大·王公布的名单,这支团队堪称“AI领域的复仇者联盟”:11名成员中10人为外部引进,其中7人来自OpenAI,3人来自Google DeepMind。而8位华人科学家的背景尤为亮眼——他们均在中国完成扎实的本科教育后,赴斯坦福、麻省理工等世界顶级学府深造,最终在AI前沿领域崭露头角。
以赵晟佳(Shengjia Zhao)为例,这位清华大学本科、斯坦福博士毕业的年轻科学家,曾在OpenAI主导GPT-4o的模型优化工作。而南京大学本科、北大博士的翟晓华(Xiaohua Zhai)更是视觉Transformer(ViT)技术的奠基人之一,其2019年发表的论文《An Image is Worth 16x16 Words》引用量已突破4.9万次,彻底改变了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技术路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出身的于佳慧(Jiahui Yu)则作为OpenAI原感知团队负责人,在跨模态AI系统设计上建树颇丰。
人才争夺白热化:OpenAI紧急启动“留人计划”
这支团队的组建直接触发了硅谷AI人才争夺战升级。据彭博社报道,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已连续多日“昼夜不息”地联系收到Meta邀约的研究员,同时紧急评估薪酬体系改革方案,拟推出包括股权激励在内的新措施。内部人士透露,OpenAI甚至为关键岗位开出了“上不封顶”的薪资谈判空间。
这场争夺背后是AI行业对顶尖人才的极度渴求。数据显示,全球能够主导大语言模型研发的专家不足千人,而Meta此次一次性挖走OpenAI近10%的核心研发力量。尤为值得注意的是,8位中国科学家中有5人专攻多模态方向——这正是下一代AI竞争的制高点。
中国高校的“人才摇篮”效应
深入分析这些科学家的教育背景,一个显著特征浮现:清华大学成为最大“赢家”,贡献了赵晟佳、林季、孙沛、常慧雯4位成员;北京大学培养了任泓宇;南京大学走出了翟晓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诞生了于佳慧;浙江大学数学系则培养了毕树超。这五所高校在AI基础学科培养上的优势可见一斑。
“这些科学家在本科阶段打下的数理基础,与后来在海外接受的工程化训练形成完美互补。”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李飞飞教授评价道。以林季为例,这位清华本科、MIT博士的专家开创了硬件友好型AI模型研究,其成果使得大模型在移动端的部署效率提升300%。
此次人才流动折射出AI竞赛的新态势:据CNBC分析,Meta通过吸纳中国背景科学家,既获得了顶尖技术能力,也打开了亚洲市场的大门。这些科学家兼具东方教育体系的系统性思维与西方科研环境的创新精神,其独特优势可能帮助Meta在AGI(通用人工智能)研发中实现弯道超车。
“这不仅是8个科学家的选择,更预示着全球创新要素的重新配置。”哈佛商学院教授威廉·科尔曼指出。随着清华大学等中国高校持续输出顶尖人才,未来中美在AI领域或将形成“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产业应用”的深度嵌套格局。
眼下,扎克伯格已承诺为该项目提供“无上限”的资源支持。这支集结了东西方智慧精华的团队,能否在2026年前实现AGI的关键突破?全球科技界正屏息以待。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在这场决定未来的技术竞赛中,中国培养的顶尖人才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