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收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了!
坏消息:学费又涨了!
近日,一位即将攻读某985高校全日制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的网友,在社交平台晒出自己研究生一年学费的截图,显示共需缴费10万元,网友们直呼:“研究生要读不起了!”
图源:小红书
随着研究生招生中专硕比例的不断扩大,对于许多要读研的人来说,专硕已经成为首选。一直以来,全日制专硕的学费高于学硕是大家公认的事实,但是相较于学硕一学年八千的稳定收费标准,近年来,各高校的专硕学费可谓是水涨船高,不少专业突破万元大关,更有小部分专业一年学费涨至十几万。
软科(ID:zuihaodaxue)梳理了部分高校2024年和2025年研究生收费标准,发现学费上调的“重灾区”集中在经济学、管理学类专业,法学、文学、工学等门类下的专业皆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也不乏热门专业。
如果说读什么专业最“花钱”,经管类专硕绝对榜上有名,本就高昂的学费在今年又迎来一波上涨。某C9高校金融、保险、税务、应用统计全日制专硕的学费总额,从去年的21.8万涨到25.8万,涨幅达到18%。某财经大学25级会计专硕的数据分析与财务决策方向,也从原本的6.8万元/2年,一跃提升至9.8万元/2年,涨幅高达44%。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经管类专业,文学的部分专业学费上调幅度较大,甚至直接翻倍。某985高校翻译专硕的学费总额从20000元上调至56000元,某东部211的翻译专硕学费则从千元迈入万元,由23年8000元/年上涨至今年的25000元/年。新闻与传播作为前几年的考研热门专业,学费也暴涨50%,如果在某些头部高校完成学业,大概要花费超10万元的学费。
电子信息、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光电信息工程、软件工程等工学类专业也集体迎来学费“涨价”,其中某985高校的电子信息专硕涨幅最大,三年的总学费由4.5万升为9万。
如果再把时间线拉长,可以发现全日制专硕学费并非在几年内只增长过一次,而是分阶段递增。比如某211高校的国际商务专硕从2021年的5.4万/年,到24年的7.9万/年,再到25年的10.9万/年,5年内上涨了3次。
高校学费近年来为何密集涨价?从高校的经费来源构成或许能找到答案。
财政拨款、学费收入和社会捐赠是高校经费的重要来源,其中又以前两者为主。近年来,教育部在高等教育方面的财政拨款并未出现明显增长,与此同时,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在校生数年均增长率均在4%以上,学费收入却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滞后的收费标准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高校的发展。
教育部等五部门在2020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教育收费管理的意见》中提到,各省应根据办学成本、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落实并动态调整高职院校、普通本科院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或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此后,各省市均有相应学费调整动作。
但是,不是所有专业的学费都能涨。
国家发改委联合多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强研究生教育学费标准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了全日制学硕的学费标准每学年不得超过8000元,而全日制专硕没有这条限制。
2024年8月,四川省《关于继续执行我省研究生教育收费政策的通知》规定,专硕学费标准按不超过省内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收费标准高限的原则,由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自主确定。而学费一直较高的经管类专业,即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会计硕士(MPAcc)、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学费标准由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根据办学成本自主确定,未提到有明确设置上限。
在学费上涨的同时,也不能完全忽视个人家庭的承受度。构建多元化的资助奖励体系,是为学生提供“兜底”保障、积极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构建了“奖、助、贷、免、勤、补、减”多元政策体系,覆盖高等教育所有教育层次、培养单位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2024年10月,高校奖助学金迎来了一波利好变革。财政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了《关于调整高等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国家奖助学金政策的通知》,明确提高中央高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中央财政支持标准,硕士生由每生每年8000元提高到10000元,硕士生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励名额由3.5万名增加到7万名。
与此同时,已经有不少学校针对在籍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实现了“学业奖学金全覆盖”,为研究生的读研生活提供了一定的基本生活保障。
比如,武汉大学设置了基础学业奖学金,覆盖范围100%,奖励额度为全年学费,同时,在基础学业奖学金之上设立了优秀学业奖学金,且划分等级,激励学生学习。
温州大学在2025年的硕士研究生奖助政策中表示,新入学的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研究生,文科类研究生每年可获得奖助学金不少于14500元,理工科研究生每年不少于16000元,为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研究生提供不少于6000元/年的学业奖学金,新生学业奖学金100%覆盖具有中国国籍、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是科研领域的生力军,切实保障生活基础,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才能不断激发潜能。在通行学费标准严重滞后的情况下,学费上涨不可避免。但更该关注学费该怎么涨?哪些专业该涨?涨多少?以及多付的学费是否能回馈到学生本人、用到实处,保障并提高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