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7月20日报道 《科学美国人》月刊网站近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家庭教育:利用暑假搞好亲子关系》,作者是纳苏·马拉斯,编译如下:
暑假到了,孩子们不用再去上学,一些压力也就此消失。孩子们在学校里要面对很多事情:社会压力、学校作业以及放学后各种数不清的活动,如体育、音乐和俱乐部,这些都是孩子产生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潜在根源。
除此之外,许多青少年还要应对抑郁、焦虑和其他心理健康挑战。四分之三的高中生说自己整个学年都会感觉压力大,50%的中学生也表示如此。
对很多孩子来说,暑假不仅是一个从学业中解脱出来的假期,也是一个从其他所有可能挑战他们健康的压力源中解脱出来的机会。假期给了父母一个绝佳的机会,与孩子建立更为牢固的关系,这样他们就能更自知,更有能力,也更有信心迎接新学年。家长要时刻保有好奇心,了解孩子的感受和经历,才能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
学会克制
一个经典的场景就是,孩子想和朋友出去,但他们会一直玩到深夜,让你着急上火。如果孩子情绪爆发了,说出诸如“你从来不让我和朋友出去!你根本不在乎我的感受”之类的话,家长和孩子就很容易发生争吵。家长可能会说:“我当然关心你,但你不能大晚上待在外面,你不许去,这事没什么可商量的。”
你们的对话是这样吗?那么建议你先冷静一下,做下深呼吸。不要把对方在气头上说的话当回事。要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你可以提出折中方案:“不能和朋友出去玩让你不满,这我理解。但你我都知道,晚上10点还不回家是绝对不行的。所以我想,能不能有其他解决方案,你既能和朋友相聚,又能在规定时间内回家。”或是:“我知道你很想和朋友出去玩。但你能告诉我,你们有什么特别重要的安排吗?”
我们的情绪会影响与孩子的互动,所以当你静下心来的时候,问自己几个问题:“过去的哪些经历可能影响到了我对孩子的反应?我的真实感受是什么?我可以和孩子交流我的这种感受吗?到底是怎样的恐惧会导致我反应强烈?”
积极倾听
在与孩子沟通时,倾听很重要。我们不仅仅是在听他们说话,还要注意他们的肢体语言、他们所使用的词汇、他们的积极和消极行为,以及他们有苦难言的蛛丝马迹。
比如你的孩子不想去上学:“我讨厌上学,所有人都嘲笑我。”
他们说这话的时候有什么动作?是在摆弄衣角?眼睛看向别处?还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这些都是焦虑、痛苦,逃避的迹象。肢体语言能够表达人的内心想法,下意识的身体反应是最诚实的,可以给你提供答案。“这个学期不容易,你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在学校缺乏安全感,觉得不自在吗?让我来帮助你,我们一起想办法理顺这些问题。”
积极倾听并不意味着你同意他人的想法或纵容他人的行为,而是试图理解他人的观点以及观点背后的潜在价值观和深层情感。
同时,你还可以了解孩子的意思以及他们的感受——也许你会说,他们对不能和朋友出去玩感到沮丧,是因为他们害怕下次没人邀请他们了,说白了还是缺乏安全感。无论怎样,当你耐心倾听时,你就是在向孩子表明,你不会对他们的感受置之不理。如果孩子能够进一步向你敞开心扉,你就可以理解他们行为和反应背后的价值观和真实想法。
定期交流
我们倾向于在孩子感受到负面情绪——苦恼、焦虑、悲伤、痛苦时与他们交谈,但其实在事事顺利、情绪平缓的时候找时间与他们交谈,更有助于满足他们对社会联系和积极关注的需求。我承认这的确很难,因为当孩子看起来还不错时,对家长而言就像是放假了。好不容易从养育孩子的艰难中解脱出来,没人想在这时候谈论严肃话题。不过,当一切顺风顺水时,询问孩子感觉如何,或可成为一种有效的沟通工具。此时家长还可以借机深入了解那些导致孩子负面情绪和行为的原因。
这说来也简单,比如某天下午一时兴起请孩子吃个冰淇淋,睡前在孩子床边与他愉快地聊一会天,或者留意并指出孩子的积极情绪:“你笑了,今儿有什么好事吗?你看起来心情不错,有什么好事?”有时,与孩子沟通的最好方法是让他们知道,你能够敏感地察觉到他们的情绪起伏。“我发现你最近老是呆在自己房间里,有什么心事吗?什么时候你想聊聊,我随时都在。”
即便孩子并未陷入痛苦或表现出相关行为时,给予他们关注也是很重要的。这对许多家长来说或许是个挑战。然而,假期才恰恰是作为监护人的家长应该注意的。
此外,暑假期间合理安排作息及日程不仅能让家长对孩子的大致情况了然于心,还是一个帮助孩子改善睡眠、健康、情绪,缓解焦虑和提高学习成绩的好时机。家长可以利用暑假和孩子一起商讨未来其所面临的责任并做好相应规划,同时也要确保利用这段时间做些对他们而言有意义的事情。
理解错误
我们的孩子会犯错误,会懊恼,会对糟糕的情况作出无益的反应,或是不同意我们的建议。做家长的要理解,要接受。这恰恰是一个沟通的好机会。等双方都平静下来,坐下来和孩子谈谈话,一起努力解决问题,让孩子学会如何正确应对问题。如果孩子表达出了强烈的情绪和反应,就让他们在一个安全的空间短暂休息一下,冷静一下,再来讨论问题。
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情绪,进行反思和自检。“谢谢你告诉我你害怕,你现在还有什么别的感觉吗?”
可以使用数字计量或“温度计”的方法来辅助孩子准确表达其感受强度,也可用孩子较易理解的方式进行比对。对于喜欢足球的孩子来说,10分就是他的球队获胜时的感受,1分是输给对手的感受。一旦家长能够设身处地理解孩子的感受,就可以教授他们正确的应对技巧——或是做做深呼吸,或是做些让自己放松、静心的事情。不过家长首先要这么做,才能为孩子树立起榜样。
最终,养育孩子的确具有挑战性,没人能够做到完美,但我们可以通过暑假来反思这一年,并转变策略技巧来改善与孩子的互动。习惯成自然,家长就能在秋季开学前帮孩子进行情绪调节和压力疏导。最重要的是,你会发现你的直觉更准了,你比任何人都更了解孩子。开开心心迎接暑假,时刻保持好奇,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以及支持的空间,让他们能够且愿意与你分享事情、处理事情并茁壮健康成长,以此来表达你对孩子深深的爱。(编译/文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