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在别具一格的古诗韵律操中,中山南朗街道横门小学的校园像被按下“活力键”,在音乐的伴奏下,同学们举手投足间皆显诗词的韵味和运动的活力;下午课休时间,东区朗晴小学的校园瞬间跃动起来,学生们从教室涌向操场,跳绳、摸高、转呼啦圈,一个个跃动的身影仿若校园里跳动的音符。
自2020年以来,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围绕“五育并举”,通过深化体教融合,鼓励学校差异化发展体育运动项目,支持学生个性化体育发展,经三年探索,形成全国首创、体系成熟的“天天动起来”学生锻炼模式,覆盖全市约70万中小幼学生,得到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肯定。今年3月,《中山市深化“天天动起来”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实施方案》印发,中小学校园里再次掀起一股体育热潮。
中山市中小学生“天天动起来”。
首创“天天动起来”学生锻炼模式
今年秋季学期全面实施每天1节体育课
2022年7月,中山出台《中山市中小学生“天天动起来”校园体育活动实施方案》,规范合理利用课间碎片化时间,每天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必须组织学生进行40分钟体育锻炼,保证每天校内校外各一小时体育活动,要求学校通过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改革评价模式,构建校园体育新局面。
2021年至今,通过激活学校活力,依托学校师资资源,结合特色体育项目,基于运动强度与时长,综合考量避免运动伤害与意外伤害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课室、走廊等室内场地,鼓励制定符合自身场地要求的各类“室内操”,突破空间限制,以多种形式、多种项目完成校内体育锻炼。为提高校内体育锻炼效果,在完成大课间和体育课外,通过分类指导和因校施策,中山市已陆续出现“课桌操”“心理操”“绳操”和“简化八段锦”等形式多样的室内创意操,使学生运动身影不再局限于操场。
此外,“天天动起来”学生锻炼模式走出校园,逐步向家庭、社区等更广的范围延伸。在中山港社区开展第一届“港BA”篮球赛赛场上,篮球小将们运球如风、传球精准、投篮果断,每一个动作都充满活力;在东区街道新鳌岭社区暑期缤纷体育周,孩子们踊跃参与趣味跳绳、疯狂躲避盘、活力篮球等课程,在运动中提升体育素养……2024年暑假期间,“天天动起来”——“学校放假 社区开学”关爱少年儿童公益活动举行,一经推出便受到广大家庭的热烈欢迎。
南都记者了解到,为更好地促进学生暑期自觉锻炼,2023年中山市教体局以排头兵的姿态和先行者的担当奋力推陈出新,联合市妇联、镇街推出“学校放假,社区开学”公益活动,以此作为“天天动起来”学生运动模式最新举措,覆盖全市23个镇街开展40余个项目,在学生家门口公益性开展线下体育培训、体育竞赛和亲子运动会等,推动“天天动起来”学生锻炼模式从有到优,走深走实,丰富学生的假期体育生活,营造自觉锻炼的新风尚,延伸了学校体育半径,提升了综合效能。
今年3月,《中山市深化“天天动起来”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实施方案》印发,对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提出了具体要求:从2025年春季学期开始,普遍开展“校园阳光体育活动”,全面落实每天校园体育2小时,推进落实中小学校每天1节体育课(含体育活动课,下同),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全面实施每天1节体育课。
中山学校开展体艺节。
“云运动”每年吸引超200万人次打卡
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三年跃至60%
为帮助学生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参与体育运动,中山聚焦时空拓展、促进体教矢量延伸,首创“天天动起来”全周期运动模式,率先在全国建立“云运动”线上平台,每年吸引全市师生超200万人次“云打卡”,增强学生运动主动性和能动性。
此外,中山首创“全科体育”教学模式。推进体育课程设计和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在25所学校试点开展主题式体育教学活动,通过“运动火炬”和“知识卡片”联结各个学科,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学习深度“绑定”,实现“广覆盖、常应用、勤锻炼、共学习”的跨学科融合发展。
为提升学生锻炼积极性,中山启动校外线上锻炼计划,设置周运动达人榜、云运动学校热度榜,不断增强集体和个人荣誉感,每年超40万人参加,形成体育锻炼比学赶超的良性竞争格局,使“比”有对象,“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超”有方向,促进养成坚持运动的良好习惯,确保学生“内外”兼修。
通过“天天动起来”学生体育锻炼模式,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从2019年的29%提升到2022年60%,提前完成广东省2025年的体质达标优良率目标。近视率自2019年的以来的高峰下降了约5.6%,远超国家每年递降0.5%的工作目标。
自2020年9月在“典型学校”新生中,选定了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及显著倾向的学生作为样本跟踪,高一上学期,该样本群体平均需介入开展心理干预约5次,至高三上学期平均需介入开展心理干预仅为0.6次,在面对较大学业压力情况下,同比高一上学期大幅下降超过80%,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提升。
通过“天天动起来”学生体育锻炼模式,经常参加运动的人数明显增加,有天赋的学生进一步凸显,同时,畅通横向进入运动队和纵向升学的通道。经三年厚积薄发,2022年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集中爆发。以东升高中为班底组建的国家五人制棒球队(U18)斩获亚青赛亚军,刷新中国代表队世界最好成绩。广东省第十三届中学生运动会,勇夺全省第四,团体一等奖,刷新我市代表团历史最好成绩。2022年参加的13个青少年省级以上锦标赛共获45金、83银、100铜,多个项目斩获中山近20年来最好成绩。
通过“天天动起来”学生体育锻炼模式,经常参加运动的人数明显增加。
微评
织密“天天动起来”运动链!让学生运动无处不在
在中山的校园,上午八点半已响起古诗韵律操的节拍,下午四点又回荡跳绳击地的鼓点。从横门小学的诗意晨练,到朗晴小学的活力课间,再到全市“天天动起来”的云端打卡,运动不再局限于40分钟体育课。
过去,场地、师资、安全是学生锻炼的三大难题。中山的破解之道是,用“碎片时间”换“整块健康”,把走廊、教室、客厅都变成微型操场;“云运动”平台让校外锻炼有记录、有榜单;“学校放假、社区开学”又把假期空档补成公益赛场。一条从校内到校外、从学期到假期的全周期运动链,在中山织成闭环。
如今,在中山校园里,跳绳声与古诗韵同频,“云打卡”与家门口的社区公益体育课共振,“天天动起来”不仅把操场搬进每个孩子的童年,也把健康、快乐写进孩子们成长的每一页。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刘贤沛 侯玉晓
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吴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