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辣妈
我们总觉得,把孩子送进幼儿园,老师就得全权负责照顾、看护、教育、包容一切。但却很少有人想过,老师每天面对那么多天真烂漫又情绪多变的小朋友,还得承受家长各种“不讲道理”的行为,真的早就身心俱疲了。
一次,我跟在幼儿园当班主任的朋友聊天,她给我吐槽了那些接娃现场的“爆炸瞬间”,才明白原来遇到这3种父母,真的可能让老师“抓狂”。
放学一到,有些家长一来接娃,嘴就像机关枪一样——
“老师,我儿子今天吃几碗饭?”
“他有没有跟小朋友打架?”
“你们下午上啥课了?”
“他有没有哭?有没有被欺负?”
“你们为什么让他穿那双鞋?”
听起来好像是“关心孩子”,但你要是站在老师的角度听,真的就是压力山大。
我那位做幼儿园老师的朋友跟我说,她有时候面对这种家长,连喝水都要趁着孩子们午睡时偷偷进行,更别说应付家长无休止的质问。有些家长还把幼儿园当成“闭路电视现场”,恨不得每一分钟的教学内容都要有详细回报。
更夸张的是,还有家长因为孩子回家说“今天老师没管我”,就立刻跑到老师面前理论,说“我花钱把孩子交给你,你居然没盯着?”
朋友说:“我都想告诉她,你没花几毛钱,我倒贴感情。”
辣妈观点:
家长对孩子关心当然是本能,但如果这种“关心”演变成“盯梢”和“怀疑”,那就已经变味了。教育是合作,不是对峙;信任是根基,不是审问。
有些家长,放学还没正式开始,就在人群里左右张望,甚至扒着窗户看孩子有没有准备好,时间一到立马冲上前。
“老师老师,我有事,先让我家孩子出来!”
“哎呀快点快点,我车停外面会被贴条!”
“人太多了,我怕挤到孩子,赶紧放我进来!”
老师怎么可能一口气把几十个孩子同时推出来?不看安全、不管秩序,只想着自家娃先走,这种“我孩子最重要”的思维,其实最容易出问题。
曾有一次,我朋友所在班级就因为一个家长强行拉孩子离园,其他小朋友也跟着一拥而出,现场直接变成“小型踩踏演练”。幸好老师反应快,死命拦住了门口,但她后来吓得腿都是软的。
辣妈观点:
教育是群体行为,任何“特权式接娃”都可能带来风险。你不守规则,你家娃以后也会觉得规则不重要。
这条是最让老师想翻白眼的:放学时间都过了十几分钟了,还有娃孤零零站在教室门口,眼巴巴地等着家长。
老师想走也不能走,孩子也饿了、困了、累了,就那么等着。
有些家长甚至打电话说:“我堵车呢,你再帮我看二十分钟。”二十分钟?你以为这是顺带的托儿所啊?
我朋友说,有时候她都已经脱掉工装,准备走了,结果家长一个电话打来:“老师我忘了今天轮到我接,我马上转给我婆婆!”那她能怎么办?只好重新穿上工作服,继续“加班”。
这不是一次两次的事,而是经常、反复、毫无歉意地“赖时间”。
辣妈观点:
守时不仅是对老师的尊重,也是对孩子的情感安全的守护。一个总是被“忘了接”的孩子,会在潜意识里觉得自己“不重要”。
这条真的让许多老师“欲哭无泪”。
很多幼儿园都有“接送卡”制度,为的是安全防护,确保孩子不会被陌生人带走。但总有些家长根本不在意这一点。
今天妈妈来,明天爸爸来,后天大姑姐,到了周五变成阿姨……有时连孩子自己都懵了,问他“你今天谁来接?”孩子眨着眼说:“不知道。”
老师只能一个一个打电话确认,核实身份,浪费大量时间。遇上那种没带接送卡的,更是手忙脚乱,整个班级放学流程都被拖慢。
辣妈观点:
孩子需要的是稳定感,而频繁更换接送人,除了增加管理难度,也会让孩子在“今天是谁来接我”的混乱中缺乏安全依恋。
接孩子这件事,看起来简单,其实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你对教育的态度、对规则的尊重、对孩子情感安全的呵护。
你是守时的、信任老师的、遵守流程的、稳定一致的家长,孩子也会从你身上学到这些品格;反之,你混乱、插队、迟到、无视规则,孩子就会复制这种行为模式。
最后,送家长们一句话:
“你接的不是孩子,是你在他心中立的‘父母形象’。”
你说对吗?你是那种父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