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我考完了!”6月24日,中考结束的第一天,一通电话让办案检察官的嘴角泛起笑意。电话那头的少年,在这个蝉鸣渐起的夏天,迎来人生第一个重要节点。而这个关于“上学”的故事,要从半年前那个春寒料峭的清晨说起。
2月17日,农历正月二十。一大早,一位老人手拿一张皱巴巴的宣传手册来到洪洞县人民检察院,找到第三检察部的检察官说:“年前咱检察院的人到孩子学校上法律课,孩子回来时拿了宣传册,我了解到检察院能帮困难群体支持起诉……”老人声音沙哑,捧着水杯的手微微颤抖:“我女儿今年年初没了,老伴儿也跟着病倒了。外孙小李正读初三,眼瞅着离中考近了。孩子他爸这些年一直在外打工,这新学期开学要交学费,结果人联系不上了,孩子这学可咋上啊?”
“放心,孩子的学一定能上!”检察干警的承诺掷地有声,一个守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故事就此展开。
案件受理后,检察官团队兵分三路,走访学校核实学情、查阅户籍理清监护关系、联系父亲李某释法说理。但没想到,李某一通电话带着抵触情绪:“我的家事你们管啥?他们愿意起诉就去起诉吧!”
“支持起诉不是简单的一诉了之,更重要的是化解矛盾。”面对僵局,承办检察官在快受快查后,选择尽量用调解的方式处理此案。
第二天,在小李的大伯家,检察官与李某面对面恳谈:“矛盾切断不了血缘,抚养义务更不是选择题……”从民法典到亲情伦理,从孩子中考倒计时到未来人生,检察官的话渐渐化开了李某的心结,他表示愿意承担抚养义务。
案件办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当得知矛盾的根源是房产继承纠纷时,检察官邀请公证员、律师组织了一场小型调解会,面对面为孩子的姥姥姥爷以及父亲李某解答了相关法律问题,让积压许久的家庭矛盾、猜疑一一化解。
学费缴纳凭证、饭卡余额……案件在受理后7天,办案检察官就“引导当事人自行和解”结案了。
案件看似“办结”,但检察官的牵挂从未停止:每月一次的电话回访;联合心理老师开展疏导;中考前的加油视频,那句“你不是孤军奋战”让少年红了眼眶……
“从‘快受快办’到‘案结事了人和’,我们始终相信法律有力度更有温度;从‘一诉了之’到‘长效守护’,我们用持续关怀织密未成年人的保护网;从‘个案办理’到‘系统护航’,我们以司法力量托举每一个少年的梦想!”洪洞县检察院检察长郑宏亮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