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背完单词突然大哭:一句“你根本没用心”,险些毁掉她的学习热情…
开心田螺
2025-07-26 15:30:15
0

"爸爸,我真的背好了!"女儿把英语单词本拍在桌上,眼睛亮晶晶地等着表扬。结果听写时错了快一半,我脱口而出:"不是说背好了吗?"她瞬间眼泪决堤:"我明明背好了!"

那天的争吵像一根刺扎在我心里。直到后来我才明白——我们都在说"背好了",但脑子里装的完全是两个世界。这种亲子沟通的致命误会,你家是不是也经常上演?

当"背好了"变成亲子大战导火索

女儿上三年级时,背英语单词的任务正式提上了日程,听写作业成了常态化。开始时,女儿把背单词的过程和听写检查看作一件事,她期待家长在给她听写的过程中记忆单词。然而,这样做的效率并不高,还花费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后来,我告诉女儿,听写的目的主要是用来检查她记忆单词的效果,等她觉得背好了,我们再听写。

有一次,女儿下功夫背完一页单词后,找我来听写。因为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听写开始前我打岔了几句,结果女儿错了将近三分之一。我问她:“我们不是说好了吗?背好了再找我听写。你背好了吗?”此话一出,女儿顿时放声大哭:“我真的觉得我背好了!”

我当时觉得孩子有点矫情,但当我看到她委屈的表情时,我突然意识到,我们之间可能有误解—我们对什么是“背好了”的理解不一样。

觉察到这一点后,我便心平气和地和女儿说:“爸爸觉得你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记住一大半的单词已经很厉害了。你知道吗,刚才我是故意和你打岔了几句才听写的。”

女儿有些惊奇,情绪也缓和了很多。我趁机通过画图给她讲解记忆的原理,包括长时记忆、短时记忆、遗忘规律等。女儿渐渐理解,她认为的背好了,只是短时记忆,如果不按记忆的规律重复和复习,很容易遗忘。明白这层意思后,她自己也释然很多,以后背单词时也学会反复记忆了,效率提高了不少。

博士老爸的科学解读:

亲子沟通的三大底层逻辑

1.认清沟通本质—亲子沟通是双向的交流

罗纳德·阿德勒总结出两种沟通历程观。

第一种叫线性观,在这一模式中,沟通被认为是传送者对接收者进行信息传送的过程。罗纳德认为这种历程类似于机器的运作,无法很好地解释人类复杂的沟通。

于是,他提出了第二种沟通历程观,即交流沟通。沟通本质上是一个交流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单向的信息传递的过程。沟通者在发出信息的时候,也在接收信息。

所以,家长要明白,亲子沟通不是家长单方面地命令和指导孩子,而是双方都能自由地交流信息、表达情感才是真正的沟通。

2.觉察沟通背景,试图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孩子

沟通的有效性依赖于沟通者的背景,包括沟通者所处的环境、个人经历、文化背景等。例如,沉默在不同背景下表达了不同的意思——既可以表示对意见的默认,也可以表示为对意见的否定;既可以表示对意见的深入思考,也可以表示对意见毫无兴趣。因此,在亲子沟通中,我们要尝试站在孩子的立场,结合孩子的经验,去理解孩子。

亲子沟通出现问题,很多时候是因为双方在各说各话,相互之间缺乏沟通的背景信息,没有真正理解对方的立场、用词的含义。社会心理学家霍尔沃森把这种不良的沟通称为“透明度错觉”。就像在上面的案例中,我和女儿对于“背好”的理解就是不同的,女儿对于“背好”更多地理解为短时记忆(她当时当刻记下了),而我认为的“背好”是期待她能在更长的时间里记住,结果矛盾就产生了。

3.洞察和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

沟通的有效性还依赖于沟通者的心理状况,如情绪、性格等。

因此在亲子沟通时,家长要保持冷静,适时地洞察彼此的心理状况,特别要关注到孩子的心理状态。在上面的案例中,当我察觉到自己的不悦、埋怨,甚至还有一丝愤怒给女儿造成了心理压力后,马上进行了反思。

我也看到了女儿的委屈,意识到我们可能在理解上存在分歧和问题,于是放下了具体的作业,优先安抚了孩子的情绪。待孩子的情绪稳定、好奇心驱动时,我再通过给她讲述有关记忆和遗忘的规律的方式,最终实现了有效的亲子沟通。

在陪写作业这类容易让家长撮火的活动中,除了为孩子提供学习上的支持和协助以外,我们还需要格外关注亲子沟通问题。

亲子沟通是连通父母与子女互动的桥梁,是有效的家庭教育开展的重要基础。只有保持良好的亲子沟通,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从"鸡飞狗跳"到"父女同盟"的3个实操技巧

1.把“你错了”换成“我们试试”

比如女儿背单词错得多,别急着说“这么简单的都错”,而是问:“你觉得哪个单词最容易混?我们一起给它画个记忆地图?”

把对抗变成合作,孩子防御心立马下降。

2.用“具体描述”代替“笼统评价”

少说“你根本没背”,多说:"我发现'similar'和'familiar'让你卡壳了,要不要用联想法区分它们?"孩子感受到被关注,才会打开心扉。

3.定期开“家庭误解复盘会”

每周抽10分钟,和孩子聊聊:“这周有没有什么事,你觉得爸爸/妈妈理解错了?”

上次女儿主动说:“你总说我写作业慢,其实是我在想怎么把句子写好。”原来我眼中的“磨蹭”,是她的“认真”。

亲子沟通的秘诀,不在于谁对谁错,而在于能否看见彼此眼中的世界。

当我们放下"你必须听我的"的执念,蹲下来用孩子的视角看问题,那些曾让我们崩溃的"误解",终将成为理解的桥梁。

最好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两颗心之间的那盏灯——你懂他的困惑,他懂你的期待。

来源 |《父母必读》杂志

作者| 王海平(国家开放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基础教育系主任)

编辑| 高婷

排版 | 小喇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走进同济丨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 TJchem 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 https://chemweb.tongji.edu.cn ...
本科生抢读高职!是学历倒挂,还... 在当今的教育与就业市场中,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悄然浮现——本科生抢着读高职。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电子产品“偷走”暑期生活,何解... “每天下班回家,第一眼看见的就是孩子窝在沙发上玩手机的画面。”山东日照的刘先生谈起儿子的暑假状态时十...
吉林省教育学院成人高考本科考试... 吉林省教育学院成人高考本科考试科目解析与备考建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终身学习已成为一种趋势。成人高考作...
暑假,是教师找回自己的季节 教师平常劳碌,常常无暇甚至无力顾及自己的家,一不小心就容易陷入一个困境——讲台上精神抖擞,回家后身心...
司马光砸缸还是砸瓮 大可不必过... 叶祠路 最近,“辅导不了孩子语文了”的话题在一些平台引起热议。据新华网报道,一些视频发布者称,语文教...
今天起,开始查分! 8月14日 中国教育考试网发布消息 2025年上半年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ET) 成绩查询服...
西湖大学暑校:大师课的价值 中国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已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向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培育具备家国情怀、创新能力、实践能...
人才引进是不是公务员?答案是不... 大家好!我是一个平时喜欢研究职场和体制问题的普通人。今天我们来聊一个大家很容易误解的话题:**人才引...
提升党的理论与党性教育:课程比... 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程的比重通常不低于总课时的70%。这是基于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深化对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