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孩子考上了新疆的大学,哭了,这不是电视剧,是实打实发生的事。
读个大学,路费比学费高,家里人听了都要倒吸凉气。
这事搁谁身上,心里都得咯噔一下。
今年7月25号,塔里木大学说通知书寄出。
可黑龙江的小赵,早就炸锅了。
原本想着,自己分数一般,在家门口混口本科饭就行。
谁知道,保底志愿随手一填,塔里木大学的录取通知就找上门了。
学生本人懵了,家里人更是一头雾水。
她爸妈当初让她报本省学校,结果一看录取系统,直接新疆去了。
你说这事儿,怪不怪?
她自己后来琢磨,觉得既然分数不高,留在黑龙江怕是去不了啥好地方。
心里边也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在志愿表底下,加了个新疆的大学。
可没想到,轮到自己就真轮上了。
这下可好,东北的鸡头直飞大西北的沙漠边缘,5000公里,听着都头皮发麻。
她第一反应就是查路线,看看到底有多远。
结果一查地图,崩溃了。
牡丹江到阿拉尔,火车得坐75小时。
别说屁股坐麻,估计骨头都酥了。
火车票快一千,飞机更是高得离谱。
单程1740,加上机建、燃油费,两千起步。
往返四千,硬生生比她一年的学费多。
学费3200,书费班费算上也没这么贵。
这话你搁谁家里说,谁不心疼?
更嘲讽的是,买票软件还推荐去泰国曼谷,机票才1500。
你说气人不气人?
去趟国外都便宜点。
世界这么大,最贵的路偏偏在家门口。
小赵当时忍不住哭了。
她不是娇气,是因为出远门的机会屈指可数。
突然要跑这么远,谁能不慌?
没几个人能真正体会那种滋味。
她姐还打趣她,说国庆回不来,最爱的麻将也打不了了。
小赵电话那头哭得更厉害。
她姐觉得好玩,把照片发网上,写了个段子,没想到火遍全网。
网友评论比东北的风还冷,有人说“从宁古塔到塔里木,古代流放路线都没她这折腾”。
更有冷幽默的,说国庆坐火车回趟家,刚喊声妈,就该返校了。
看着好笑,其实挺心酸。
有人说小赵矫情,能上大学就偷着乐了。
可谁知道,家里不是条件好,出来一趟,每分钱都得掰开花。
学费省下来了,路费一下子补回去。
这种账不是每个人都算得明白。
你能说让孩子硬着头皮去吗?
青春的梦想,不该变成家里的重担吧?
教育公平,路上真公平吗?
说鼓励东西部流动,说让孩子见世面。
可一张火车票,隔断了多少想“见世面”的年轻人。
不是每个人都能背起行囊,说走就走。
现实总是把最好看的梦想,砸得稀碎。
有人拿老一辈说事儿,说当年我们都没得挑,能有学上就行。
时代变了,条件也变了。
孩子们不是不想努力,是被现实卡着脖子。
有学者说,偏远高校给成绩一般的学生机会,是好事儿。
可没人管,路费高成了新的门槛。
你说大学不怕远,就怕路费高。
这一句话,道尽了多少普通家庭的苦水。
甚至有建议,能不能给远距离新生点交通补贴?
别叫他们的梦想输在旅途上。
小赵自己也明白,选择塔里木大学是自己当初定下的退路。
可真到了要走这条路的时候,才知道人生有些选择,代价会超出想象。
她哭完,把行李收拾好,查了攻略,想着怎么去阿拉尔。
心里还是发虚,但日子得向前走。
她不是不感恩自己有学上,而是没准备好一次就离家那么远。
说到底,这不是一家的事,是很多普通考生的缩影。
每年都有无数像小赵这样的孩子,填志愿时想着保底,结果一脚踹进远方。
路费贵,距离远,假期不敢回家,孤独感全都加在一起。
有的孩子扛住了,有的没扛住,谁又能笑得出来?
网络上,吐槽声一片。
有人建议以后填志愿都得先看路程,有的说以后考大学得先学地理。
还有人说,父母省吃俭用供孩子上大学,结果钱没花在学费上,全交给了铁路和航空公司。
这世道,真有点荒诞。
也有热心人站出来说话,说塔里木大学其实条件不错,食堂好、寝室好,学校还发钱过节。
可这些再好,拦不住长途跋涉的压力。
想家的苦,票价的愁,谁能体会?
年轻人拼的是勇气,可总得有人给他们减点负担。
有些人说,苦难是成长的一部分,出去闯一闯没坏处。
可苦难要有个度,别让孩子的苦变成家里的债。
毕竟,这年头,谁家不想让娃儿过得轻松点?
更扎心的是,有的人打趣说,东北到新疆,比外国还远。
朋友在国外留学,一年回家都比她方便。
你说这是啥道理?
是不是该好好琢磨下,中国这么大,怎么就没让每个人都能方便地追梦?
说实话,这事闹开了,大家心里都不平衡。
东部的孩子,西部的大学,梦想的距离被实实在在的人民币拉开。
谁能想到,最难的不是考大学,而是怎么去大学。
甚至有网友调侃,以后填志愿还得配个交通预算表。
有句话说得明白,梦想不该让家里人犯愁。
可现实就是这么骨感。
小赵的经历敲响了警钟,不止是她,更多普通家庭的孩子,都怕遇上这种“远方”。
志愿填得好不好,最后成了家里经济账的问题。
有人觉得,国家是不是该多给点补贴?
别让孩子们为了一纸通知书,付出不该有的代价。
有的网友说,能不能让远路变得近一点?
让梦想不再那么沉重、遥远。
这些问题没人敢拍胸脯说解决了。
可日子还得过,梦想还得追。
谁不希望,每个有梦的孩子,都能轻轻松松地出发,安安心心地回家?
你敢说自己遇到这种事,不会犯嘀咕,不会掉眼泪?
最后,谁能回答:为什么上大学,路费还要比学费贵?
高校招收异地生源,是不是该考虑实际的交通负担?
难道孩子们的梦想,就只能搭着绿皮火车、穿越沙漠,才能算得上“有意义”吗?
这学,真的值得吗?
你会让自家孩子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