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观察|民办高校招生“不香了”,是“理性投资”的回归吗?
开心田螺
2025-08-16 15:46:32
0

南都讯 8月13日,随着广东省专科批次第二次(最后一次)征集志愿的投档录取结束,今年广东高考招生录取也落下了帷幕。

回顾今年的广东高考招生录取,民办高校招生“遇冷”在多个社交平台上引起广泛讨论,“唱衰”之声不断。诚然,因一时的招生困境就简单否定民办高校的价值有失偏颇,但该现象所反映的深层次问题值得关注。

为此,南都N视频记者独家对话清华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教育部-清华大学教育战略决策与国家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李立国,以及广州市政协委员、国信控股集团董事局成员、国信教育集团执行董事长兼总校长迟云平教授。

专家指出,这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互动下的一个缩影,其背后折射出多重结构性因素的交织影响。当前高等教育选择正呈现明显的理性化趋势,不少家庭逐渐从“盲目追求学历”向“理性投资”回归。

现象

广东本科批次三次征集志愿 多所民办高校降分补录

7月中下旬,广东省2025年普通高考本科批次正式投档。南都N视频记者统计发现,普通类专业方面,全省23所民办本科中有17所未招满,缺额总量超2.6万人。其中,湛江科技学院缺额数量超6000人,而该校今年省内普通类专业招生计划为7544人,缺额占比超八成。

根据《广东省2025年本科普通类投档情况》进行统计。

第一次征集志愿录取后,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发布消息称,广东本科批次仍有个别省内民办院校存在缺额计划,其中,湛江科技学院、广东理工学院、广州华立学院、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广州工商学院等5所院校缺额计划较大。为此,在降10分(普通类)进行第一次征集志愿的基础上,广东省再降15分进行第二次征集志愿。

然而,由于考生报考意愿不高,广东省招生办决定对本科批次进行第三次(最后一次)征集志愿,普通类投档线再降11分。南都N视频记者看到,第三次征集志愿的8所院校均为广东民办本科高校,其中有高校征集志愿数量超4000人。

进入8月,广东省专科批次普通类正式投档。南都N视频记者梳理发现,省内民办院校有超2.2万个缺档名额,涉及18所民办院校。其中,多所院校缺额数过千,比如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广东文理职业学院、广州东华职业学院、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广东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肇庆航空职业学院、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等;缺额最高的为广东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缺额数为5601人),占该校省内夏季普通类专业招生计划的88%。

根据《广东省2025年专科普通类投档情况》进行统计。

为此,广东省开展两轮征集志愿,从普通类(历史)总分215分、普通类(物理)总分200分,降至普通类(历史)和普通类(物理)总分均为180分投档。

事实上,这并不是广东首次遇到民办院校招生“遇冷”问题,去年就有省内高校因为缺档数较大引发社会关注。当然,这也并非广东特有的现象,今年全国多省民办本科均出现大规模缺额,在网上均引起广泛热议。

而另一边,公办高职院校招生表现亮眼。广东优质公办院校吸引了许多500分以上的考生,比如普通历史类方面,顺德职业技术大学510专业组(投档最低分为502分)、深圳职业技术大学6个专业组(投档最低分最高达到511分)、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8个专业组(投档最低分最高达到520分)。

部分公办院校的最低录取分超今年本科线(不包括中外合作办学等特殊类型招生),比如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普通物理类超本科线2分、普通历史类超27分,广州职业技术大学普通物理类超1分、普通历史类超23分。

分析

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互动下的缩影

“当前民办高校招生难,并非人口问题。”李立国表示,在高等教育方面,根据预测,学龄人口在2032年之前将持续增加。民办高校招生“遇冷”现象,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互动下的一个缩影,其背后折射出多重结构性因素的交织影响。

比如,从高等教育自身发展来看,持续推动高等教育提质升级,就是推进优质本科扩容,当前本科招生比例持续上升,尤其是“双一流”高校扩招;去年全国在优质本科的扩容方面扩招了1.6万人,今年再增加2万人。同时,高职院校中部分优质院校升格职业本科,“整个高等教育结构层次在逐步上移”。另外,在学科布局方面,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理工农医学科,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要适度压缩一些不太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学科,发展一批面向新科技、新需求的专业”。“很多民办高校的专业是以文科、商科等学科为主。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民办学校如果还是固守原来的办学模式,招生肯定会受到影响。”

迟云平也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这反映出公办与民办高校在供需结构上的差异。部分民办高校的办学定位与市场需求存在错配,主要表现为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内容等与市场需求脱节,导致就业竞争力不足和缺少招生吸引力。

同样是民办高校,近年来,西湖大学、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等新型民办研究型大学相继兴办,招生录取的生源质量非常优秀。这些学校丰富了高等教育的类型和形态,与传统公办高校形成互补,构建成更加多元、开放、包容的高等教育体系。

所以不是民办高校本身没有竞争力,而是学校定位、学科专业设置没有竞争力。”李立国指出,民办高校需要思考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因此,民办高校需要进行战略转型,如果转型失败则有可能被淘汰。”

观点

招生“遇冷”与家庭支付能力下降、就业预期转弱有关联

在以往的观念里,区域经济活力与民办教育发展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互动关系,二者相互影响、彼此促进,社会上也存在“经济发达地区民办教育抗风险能力强”的想法。不过,今年许多身处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民办高校(包括本科和专科),同样面临招生困境,似乎打破了这个传统观念。

李立国认为,过去,民办高校依托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办学,确实能够共享优质资源、吸引高水平师资,具备明显的区位优势。然而,在当前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下,这种传统的地域优势正面临挑战:公立高校资源快速扩张,使得民办院校原有的区域竞争力被削弱。因此,民办高校必须重新审视自身定位,思考如何将地理位置优势真正转化为招生市场的吸引力和办学特色,而非单纯依赖过去的区域红利。

无疑,经济发达地区对民办教育可能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政策支持,家庭的支付力也相对高,但目前民办教育遭遇的难题是在招生、就业、经济、观念、政策、供需结构矛盾等多方面系统性困境。其中,就包括考生和家长的认知转变。

“现在大家选大学、选专业都更加理性,而不是说读一个本科就够了。”李立国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当前高等教育选择正呈现明显的理性化趋势,考生和家长在择校时不再盲目,而是更加注重专业优势、教育成本和发展机会等实际因素。比如,在民办本科与公办院校的选择上,学费差异成为重要考量因素;学校所在城市的教育资源和发展机会也成为关键决策因素,大城市尤其是高校聚集地因其丰富的学习资源、交流机会和就业前景而更受青睐。

在迟云平看来,民办高校招生“遇冷”与当前经济环境下家庭支付能力下降、就业预期转弱,“存在显著关联”。民办本科生四年的学费较高,毕业后就业难就业竞争力相对弱,薪酬待遇不高,无法满足家庭对“高学历带来高收入”的预期,会导致家长和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公办院校或职业教育。“家庭支付能力的下降使得家庭在教育投资上更加谨慎,就业预期的转弱也明显降低了家庭对教育投资的预期回报率。

同时,用人单位对民办院校毕业生认可度的变化是影响民办高校招生竞争力的核心变量。某些行业学历溢价消退确实加速了民办院校吸引力的下降,一些岗位不再要求高学历,取而代之的是技术技能。不少家庭逐渐从“盲目追求学历”向“理性投资”回归。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民办高校学费较高引发一定争议,但其背后有着缺乏财政拨款、自负办学成本、提升竞争力投入等深层次原因。

这种择校观念的转变,反映出社会对高等教育价值的认识正从单纯追求学历层次转向更加务实的发展考量。考生和家长“投资回报率”思维的转变,也迫使民办教育需要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和“价值重构”。

建议

发挥灵活办学自主权,动态调整学科专业设置等

如今,打开网络社交平台可以看到,招生“遇冷”引发对民办高校的唱衰之声不断。但简单否定其价值有失偏颇。

毫无疑问,民办高等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益补充。《202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民办高校803所,占全国高校总数的比例25.75%;民办普通、职业本专科在校生1052.24万人,占全国普通、职业本专科在校生的比例27.04%。

迟云平表示,2024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8%,其中公办高校的贡献度约43%,民办约17%,如果没有民办高校,中国高等教育普及化要晚几年。李立国认为,当前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构成了一个体量庞大且不可或缺的体系,在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和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进程中,民办高校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发展质量关系到国家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

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通过提质增效实现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而非因短期困境否定长期价值。

李立国建议,从长远发展来看,要建立“政府政策支持+学校内涵建设”的双轮驱动机制。在政府支持方面,必须建立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一方面要在土地供应、税收减免等基础性政策上给予实质优惠;另一方面更要创新支持方式,比如参照浙江省将民办教师纳入事业编制管理的经验,解决教师待遇问题,这对稳定师资队伍至关重要。

在学校自身发展方面,民办高校最大的优势在于其灵活的办学自主权,这为学校根据市场需求和国家战略动态调整学科专业设置提供了保障。因此,民办高校要进行科学规划和战略定位,聚焦特色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真正把办学自主权转化为发展优势。“民办高校的办学层次、办学类型、学科专业设置,要和国家战略、市场需求相对接,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

民办高校需通过提升教学质量、就业竞争力、产教融合等路径,以应对生源流失和市场竞争。若无法适应,可能面临倒闭或转型压力。”迟云平也建议,民办高校应正视自身发展基础,聚焦区域和地方产业需求,挖掘及发展壮大特色专业集群,打造特色品牌,形成“风景这边独好”的景象;在专业设置中保留自主创新和个性化发展的足够自主权,避免随大流造成资源浪费。

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形成核心竞争力,方能在高等教育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当前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社会各界需要共同支持的重要方向。

民办高校未来如何发展,南都N视频记者持续追踪报道。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孙小鹏 实习生 黄焯杨

图表:南都N视频记者 孙小鹏 实习生 黄焯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华师专家研究成果 || 马锋:... HUASHI 概要:嵌入式融合课程,就是把特色课程嵌入国家、地方、校本课程框架所预留的空间,形成结构...
河东:教师资格认定“一件事”改... 河东区积极推行教师资格认定“一件事”改革,实现申请材料零提交、办理只跑一次,全程网办且证书免费邮寄,...
体育专业教师资格证备考全指南:... 教师资格证作为教育行业从业的法定凭证,是体育专业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即便暂未将教师岗位列为首要职...
听了主播的揭秘才知道,大学录取... 今年的高考录取已近尾声了,虽然现在有关志愿填报的信息越来越透明,但是还是有不少考生没能录取到理想的大...
暑期不“宅家”!华强北“社企家... 为破解辖区双职工家庭暑期“带娃难”问题,华强北街道华航社区党委、工联会、关工委创新打造“社企家”联动...
2025秋季八年级语文教材重大... 2025年秋季开学,八年级语文教材迎来了一篇令人瞩目的新增课文——《天上有颗“南仁东星”》。这篇课文...
有编制!会理公开招聘幼儿园教师... 会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会理市教育和体育局 关于2025年下半年公开考核招聘乡镇幼儿园教师的公告...
青州市2025年度幼儿园教师暑... 为深入落实《青州市幼儿园教师“二三四五”培训实施方案》和《关于开展2025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暑期...
北大教授:社会科学如何面对意识... 本文节选自《社会学论文写作指南》,作者张静,北京大学一级教授。 本书是一本入门指导手册,旨在帮助社会...
汉谟拉比是商汤?看过武大教授这... 应该是2021年吧,中央第八巡视组巡视武汉大学,说武汉大学校风学风存在不足。从扒出的几篇武大教师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