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沂小学老师被调去教高中,是“小材大用”还是“拔苗助长”?
开心田螺
2025-08-25 13:52:07
0

小学老师被调去教高中,是“小材大用”还是“拔苗助长”?

有些事,存在即合理;有些事,存在,本身就是一种讽刺。

山东临沂的冯女士,最近就活在这种讽刺里。

她是一名乡村小学语文老师,干了三年。

生活原本波澜不惊,教的是咿呀学语的小朋友,每天批改的是“看图写话”,晚上7点就能到家,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8月初,一纸通知,把她的生活砸得粉碎。

因为生源变少,小学老师超编了,而县里的高中又缺老师。

于是,她和几个同样拥有高中教师资格证的同事,被“优化配置”到了县高中。

据说,消息刚下来的时候,有些老师恨不得当场把自己的教师资格证给撕了。

冯女士也不想去,她习惯了小学的单纯,也习惯了小学生的教学节奏。

但没办法,胳膊拗不过大腿。

学校告诉他们,这是第一批,以后几年,陆续还会有老师被调过去。

报到,开会,然后,毫无悬念地,她被年级主任任命为高一新生班主任。

新的工作时间表,足以让任何一个习惯了“小确幸”的人窒息。

早上6点到校,带早读。

晚上11点才能走,要等学生全部在宿舍躺下才能离开。

从晚上7点回家,到深夜11点才能下班,这中间隔着的,是对生活掌控感的彻底丧失。

更让她发愁的是教学本身。

虽然同是教语文,但小学生的语文和高中生的语文,几乎是两个世界。

她有高中的证,但她没有在高中教过一天课。

知识点、教学方法、课堂管理,一切都得从头学起。

学校搞了个岗前培训,讲的也都是师德师风、班级管理这类宏大的东西。

具体怎么上课?没人教。

她觉得自己就像一个“有点优势”的新老师,优势在于有教学经验,但论成长潜力,又觉得比不上那些刚毕业的大学生。

面对50个即将到来的高中生,她心里一片茫然,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最让她感到无力的是那句:老师们都放平心态了,即使今年不转,明年也可能转。

这是一种多么无奈的“和解”。

冯女士的遭遇,不是一个个例,而是这个时代“错配游戏”中的一个缩影。

当一个系统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开始采取最简单粗暴的“移花接木”时,个体的专业、意愿和尊严,就成了最先被牺牲掉的东西。

这种现象,我们可以称之为“系统性将就”。

比如,在一些互联网大厂,一个做内容运营的好手,可能因为项目调整,被突然调去做商业化,去背他完全不熟悉的KPI。

再比如,很多医院里,一个优秀的外科医生,因为资历到了,被提拔为科室主任。

从此大部分精力耗在行政、会议、报表中,拿手术刀的手,渐渐生疏了。

他们的专业技能被打了折扣,他们的职业热情被慢慢磨灭。

这背后的逻辑出奇地一致:组织不在乎你擅长什么,只在乎哪个岗位缺人。

你就像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就拧在哪里,至于尺寸合不合适,拧进去会不会滑丝,那都是次要问题。

这种“系统性将就”,与另一种社会现象形成了绝妙的讽刺对比。

那就是当下一些网红店铺里,所谓的“主理人”文化。

一个卖咖啡的,一个做私房菜的,不称自己是老板,非要叫“主理人”。

他们热衷于给顾客制定各种奇葩规定:不准拍照、不准喧哗、必须消费满多少钱、甚至根据你的穿着打扮决定是否接待你。

在这里,“规矩”被无限放大,顾客的体验被无限缩小。

一个是教育系统,手握权力,制定规则,让专业的老师去“将就”陌生的岗位。

另一个是消费市场,商家个体,滥用权力,制定规则,让花钱的顾客来“将就”自己的逼格。

一个是身不由己,一个是为所欲为。

但本质上,他们都犯了一个错误:忘了自己到底是干什么的。

我们不妨来一次“说文解字”。

“师”这个字,繁体写作“師”。

《说文解字》里说,它的本义和军队编制有关,二千五百人为一师,有统领、教导之意。

后来引申为“教人以道者之称”。

“师”的核心,是传道授业解惑,是基于自身精深的专业,去引导和塑造人。

再看“规”字,繁体为“規”。

《说文解字》解释为:“有法度也”。

它的本义是画圆的工具,引申为规则、法度。

规矩,是为了让事情更方圆,更有序,而不是为了束缚。

当教育局把一个小学老师硬塞进高中课堂时,它只看到了“教师”这个身份标签,却无视了她作为“师”的专业积累和教学情感。

这种调配,本身就是最大的“没规矩”。因为它违背了教育最根本的规律。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一个教育理念,叫“因材施教”。

《论语》里记载,子路和冉有问了同一个问题:“听到一件事,可以马上就去做吗?”

孔子对子路的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子路为人好勇过人,需要压一压;对冉有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冉有性格谦退,需要鼓励。

这是教育的至高智慧: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质,进行引导。

现在我们却在源头上搞“反向操作”——不是对学生因材施教,而是对老师“因岗配人”,不管你是什么“材”,只要有那张证,就给你塞进去。

这何尝不是一种本末倒置?

面对这种系统性的错配和将就,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可能都和冯女士一样:无奈、接受、放平心态。

因为个体在巨大的系统面前,显得太过渺小。

但,放平心态,不代表放弃思考。

网红餐厅的奇葩规定,最终会被消费者的“用脚投票”所改变。

那些PUA顾客的店,要么倒闭,要么改名道歉。因为在消费领域,顾客是真正的上帝。

可在教育领域,老师们没法轻易“用脚投票”,他们有编制,有家庭,有太多牵绊。

但家长和社会可以。

我们必须发出声音,让制定规则的人明白:教师不是标准化的零件,教育更不是可以随意组装的流水线。

一个习惯了教7岁孩子的老师,和一个需要引导17岁孩子的老师,她们需要的知识储备、沟通技巧、心理学认知,完全是两码事。

这种看似“盘活”了人力资源的操作,实际上可能造成三重伤害:

对老师,是专业发展的中断和职业热情的磨损。

对学生,是教学质量的不确定性,他们成了这场变革实验里最无辜的“小白鼠”。

对教育本身,则是一种专业精神的消解。当专业不再被尊重,当“将就”成为常态,教育的根基就在被动摇。

解决小学老师的超编和高中老师的短缺,方法应该有很多。

比如,通过更科学的顶层设计,提前几年进行教师轮岗培训。

还可以用更优厚的待遇和激励机制,鼓励老师主动转型。

如果能真正推行小班化教学,就能让超编的老师有更广阔的用武之地了。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临开学了,一道行政命令下来,让一群老师,带着满心的迷茫和压力,走上一个她们完全不熟悉的战场。

教育,不能靠将就。

因为孩子们的成长,一天也耽误不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最新!四川天府新区海洋路中学(... 8月25日,四川天府新区发布公告,今年秋季全新开学的四川天府新区海洋路中学(小学部),有秋季转学招生...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与... 初唐四杰指的是唐代初期的四位杰出诗人,他们分别是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这四位诗人在唐代文学史上...
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不拘一格降人才”这句成语出自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之一百二十五,原文是:“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
【州媒看乌兰】“青年夜校”:多... 今年4月以来,乌兰团县委聚焦青年成长发展需求,搭建青年夜校平台,通过开设多样化课程,不断丰富全县广大...
课堂管理先于教学能力 原创 :刘俊杰 来源:另一间教室 我曾经不止一次和老师们闲聊时说:一个老师是否优秀,不在于这个老...
四川高校世界学术排名:川大第8... 2025软科排名揭晓:四川高校在全球舞台上闪耀 2025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已然揭晓,在这场汇聚全...
49岁,还要被赶去教初中?全校... 在这所校园里,49岁的我,本以为能在熟悉的小学教学生涯里平稳地度过剩下的时光,却未曾料到,一场突如其...
全国重点大学排名:中国科学院第... 中国高等教育的竞争格局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各类高校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展现出了各自的特色与优势。 在全...
25秋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必背知... 三年级语文学习,进入 “知识深化、能力进阶” 的关键阶段。2025 秋新版三上语文必背知识汇总,以 ...
事关到手收入!8月底前抓紧修改 全国大中小学 还有一周就要开学了 孩子 教育阶段有变化的家长们 这个信息事关收入 建议开学前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