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校园,暑气渐消,桂香初绽。为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推进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蒙城县三义路小学联盟于8月26日-27日开展了为期两天的教师培训研讨活动,从班主任的育人智慧到课堂教学的创新实践,从个人成长的破茧之路到教师幸福的培育之道,老师们以实践为经、感悟为纬,共同编织出新时代教育者的成长画卷。
以爱为帆,筑牢班级育人根基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的“根”,如何让这棵“根”深植土壤、滋养成长?王敬芳、赵艳、付林林三位老师分享了“用爱带班”的实践心得。“让别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一温暖的带班理念贯穿始终,成为班级管理的精神坐标。良好的班风是班级前进的引擎。老师们通过“活动育人”激活成长动能:组织二年级学生学做家常菜,让翻炒间的烟火气播下勤劳的种子;策划运动会、文艺汇演等集体活动,让协作中的欢声笑语凝聚成班级合力。沟通则是连接心灵的桥梁——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藏在与学生促膝长谈的深夜,藏在与家长坦诚交流的字里行间。“进门三看”(看人、看卫生、看状态)的细节里,藏着班主任的细腻与责任;“项目承包制”让学生化身班级“小主人”,释放创意潜能;“三明治沟通法”让家校协同更显智慧......这些创新做法,让班级管理既有规则的力度,更有教育的温度。
深耕课堂,探索教学提质之道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如何让每一分钟都“有料又有趣”?特邀嘉宾李景军、李青老师带来“深耕细作,静待花开”的教学实践分享,为在场教师打开新思路。他们主张将教学融入生活肌理,打造“学生小课堂”,让孩子成为知识的讲述者;抓牢基础时,用“及时反馈”点燃学习热情;破解难题时,善用画图法、从已知条件切入、鼓励一题多解,让思维在碰撞中生长。这些做法让课本上的文字“活”起来,让知识不再是枯燥的符号。曹红宇老师以《慧管班级,高效课堂》为题,分享了自己的赛课成长记。从反复打磨教案到尝试差异化教学,从借用工具创新课堂形式到将绘本创编融入数字教学,她的探索印证了“课堂的生命力,在于让学生爱上思考”。正如老师们的共识:教学不只于知识传递,更要通过跨学科整合、真实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核心素养,让学习成为一场主动探索的旅程。
向光而行,点亮教师的幸福底色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曹爱芳老师以《微光成炬,向光而行》为题,深情讲述了教师幸福的培育之道。在她看来,教师的幸福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专业自主的成长感、与家长、学生、同事的联结感、多元体验的获得感”交织而成的“动态复合体”。这份幸福藏在细微处:是学生眼中闪过“听懂了”的光亮,是作业本上稚嫩的“谢谢老师”,是多年后街头偶遇时一声清脆的“老师好”。培育幸福,需要主动的内在觉察——既能包容不完美,也能发现每个生命的闪光点;更需要阳光的情绪管理,让积极的心态成为滋养幸福的沃土。正如她所言:“教师的幸福,是做配得上幸福的事,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更好的自己。”
此次研讨活动,是经验的碰撞,更是初心的共鸣。三义路小学联盟的教育者们始终以作风建设为引领,坚守“四有”好老师标准,争做学生成长的“四个引路人”。教育之路漫漫,每一份坚守都是一束微光,当无数微光汇聚,便成照亮桃李芬芳的火炬。相信在未来,这里的老师们将继续以爱为底色、以专业为羽翼,在培育栋梁的征程中,收获属于教育者的璀璨幸福。
(李浩 曹爱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