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范晶晶 姚静 扬州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肖讷
开学季的脚步日益临近。每年此时,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的学生和家长们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焦虑和困惑。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每个学段的跨越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重要转折点。如何帮助不同学段的新生做好开学准备,顺利适应新环境?记者走访了多位教育专家,为广大家长和学生提供专业指导。
为小学一年级新生开启智慧(资料图片)
幼升小:
培养习惯是关键
对于即将进入小学的幼儿来说,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过渡到以学习为主的小学,是一个最大的变化。东关小学一线教师谈雅姝表示,一年级新生要从心理、能力、物品等三个方面去做好准备。
心理准备是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的重要基础。谈雅姝表示,通过积极正向的引导,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对校园生活的美好期待。建议家长多与孩子分享小学里有趣的事情,比如可以认识更多新朋友、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学习新奇有趣的知识等。
如果条件允许,不妨带孩子提前到未来就读的小学周边熟悉环境,看看操场和教学楼,认识上学路线,这样能有效减轻孩子对陌生环境的不安。谈雅姝还建议,通过一些有仪式感的活动来增强孩子的入学期待,比如一起购置学习用品或者举办一个简单的家庭庆祝仪式。
小学更注重孩子的独立性和规则意识,这些能力的培养会让孩子的适应过程事半功倍。首先需要帮助孩子调整作息规律,建议在开学前一周起按照小学的作息时间安排起居,逐步减少午睡时间,让孩子适应新的生活节奏。同时,可以通过每天20分钟—30分钟的安静活动,如亲子阅读、拼图或绘画等,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在自理能力方面,要着重训练孩子自己吃饭、喝水、上厕所、系鞋带和整理书包等基本技能。此外,也要注重社交能力的培养,鼓励孩子主动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学会分享玩具、轮流游戏,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
学习用品的准备应当遵循安全、实用、简洁的原则。谈雅姝建议,在选择书包时,挑选大小适中、自重较轻且具有护脊设计的双肩包。笔袋以布质为佳,简洁耐用,避免选择铁质或多功能文具盒,以免分散孩子上课的注意力。文具方面需要准备5支—8支HB铅笔、绘图橡皮、透明无花纹的直尺,以及用于标识个人物品的姓名贴。生活用品方面,建议准备一个带盖的塑料材质水杯,以及一小包纸巾或湿巾备用。建议所有物品都贴上姓名贴,以便于识别和管理。
“家长的心态和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适应过程,因此保持从容淡定的心态至关重要。”谈雅姝表示,家长首先要充分信任孩子,相信他们具备适应新环境的潜力,并给予他们尝试和犯错的机会。同时要信任老师,与老师建立平等、尊重的沟通关系,积极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坦诚地与老师沟通。
“特别要提醒的是,在开学初期,相较于关注孩子学会了多少字、算会几道题,家长更应该关注孩子是否开心、是否交到了朋友、是否喜欢上学。”谈雅姝表示,家长要多鼓励、多倾听,让孩子感受到家庭永远是最温暖的港湾。
初中生课间活动(资料图片)
小升初:
聚焦“三个适应”
从小学到初中,学生面临的是学科增多、难度加大、自主性要求提高等多重挑战。竹西中学学工处主任刘琛指出,小升初学生需要聚焦“三个适应”,家长做好“三个角色”,主动掌握初中新节奏。
学生:习惯、环境和心态适应
“习惯的适应是基础,就是要提前接轨初中的作息与学习模式。”刘琛表示,初中与小学在作息安排上有明显差异,学生需要提前调整。学生可以在开学前一两周开始模拟初中作息,特别是早上起床后预留晨读的时间,逐步适应初中的上学和放学时间节奏。
此外,能力上的习惯培养同样重要,包括自主整理学习材料、尝试用任务清单法完成每日小任务等,这些都能为初中更为繁重的学习任务做好准备。“初中学习更强调自主性和计划性,这些习惯的培养越早开始越好。”刘琛表示。
对于新环境的适应,刘琛建议学生提前了解即将入读初中的关键信息。“现在报到已经结束,学生可以通过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深入了解学校情况。”他还特别提到,可以主动联系同样升入该校的小学同学,提前建立联系。“有熟悉的同伴能够大大减轻陌生感和不安感,帮助学生快速融入新环境。”
面对初中生活的各种不确定性,刘琛建议学生通过一些小行动来化解内心的担忧。“比如提前浏览初中教材,不一定要学习多少内容,主要是了解大致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对于社交方面的担忧,他提出了一个实用建议:准备一些有趣的笔记本或其他小物品,开学后与同学分享,主动打开社交话题。“心态适应的核心是不要过度担忧,而是通过具体行动来增强掌控感和信心。”
家长:倾听者、协助者和示范者
除了学生自身的调整外,家长在孩子适应初中生活的过程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刘琛认为,家长需要做好“三个角色”。
首先是倾听者——以共情代替说教。“小升初的孩子有焦虑是正常的,家长不应该否定孩子的焦虑情绪。”刘琛指出,与其简单地说“初中很简单,别担心”,不如换种方式问:“你现在最担心初中的哪件事情?是作业多还是和同学处不好?”这样具体的问法更容易让孩子打开心扉。
其次是协助者——帮孩子做好必要准备。建议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列开学清单,包括运动鞋、文具、水壶等必需品,增强上初中的仪式感。同时,要仔细阅读学校发的各类通知和要求,确保不会遗漏重要信息。注意:协助不是包办,而是引导孩子参与准备过程,如开学前提醒孩子一起整理书包,而不是直接替孩子收拾。
最后是示范者——管理自身焦虑,传递积极信号。“家长不要总是跟孩子强调初中竞争激烈、学习紧张,这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刘琛建议,家长应该表现出和孩子一起适应初中的态度,遇到困难一起想办法解决。家长可以通过一些实际行动传递积极信号,如早晨一起跑步、晚上一起散步,并在这些轻松的时刻与孩子交流。同时,家长自身也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要求孩子不玩手机而自己却不停地刷手机。“用平和的状态让孩子感受到上初中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这种积极的心态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高一新生衔接教育活动(资料图片)
初升高:
思维方式要转变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分水岭,面对更深奥的知识和更激烈的竞争,许多新生会感到不适应。江都中学资深班主任李跃兰老师认为,初升高学生需要从心理、学习和环境三方面入手,实现平稳过渡。
“高中阶段首先需要完成的,是从初中被动接受到高中自主学习的思维转变。”李跃兰强调,心理调整是适应高中生活的基础。
学生首先要认识到高中与初中的差异,主动调整心态。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会产生心理落差,原来在初中可能是佼佼者,到了高中发现强手如林。这需要正确认识,把这种压力转化为前进动力。
主动参与班级活动和社团组织是融入新环境的有效途径。通过集体活动,不仅能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还能在与同学、老师的互动中快速建立新的社交网络。
高中学习内容更深、更广,教学进度也明显加快,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李跃兰认为,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至关重要。
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是高中学习的另一个关键。建议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各科难度,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既要全面兼顾,又要有所侧重,避免偏科。计划要具体可行,包括每日、每周的学习安排,并随着学习进度动态调整。
她还特别强调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高中老师不会像初中那样事无巨细地督促,学生需要培养自我管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这是高中阶段必须掌握的核心能力。”
绘图 沈江江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高中可能是第一次住校,需要独立面对生活上的各种挑战。环境适应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
“提前熟悉校园环境很重要。”李跃兰建议,在军训期间尽快熟悉教学楼、图书馆、食堂、运动场所等重要地点,这样开学后的学习生活就可以游刃有余。
合理安排作息是适应高中生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高中学习任务重,但不能以牺牲睡眠为代价。要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保持均衡饮食和适当体育锻炼也是快速适应高中生活的重要环节。高中阶段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期,学校食堂提供的膳食通常营养均衡,学生要注意合理搭配。同时,每天保持适量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缓解学习压力。
李跃兰老师最后强调,适应高中生活需要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家长要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一味施加压力。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沟通,帮助孩子缓解焦虑情绪。”
李跃兰提醒,高中是人生中的重要阶段,既充满挑战,也充满机遇,其适应期也因人而异,有的学生可能需要一两个月,有的则需要更长时间。重要的是保持积极心态,遇到困难主动寻求帮助,不要过早给自己下结论。“通过充分的准备和积极的态度,每个学生都能在新环境中茁壮成长。”
来源丨扬州市新闻传媒中心
编辑丨郑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