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合川巴蜀小学将心理健康教育置于开学工作首位,通过家访联动、专家支招、心理课程先行等一系列暖心举措,助力学生、家长和教师实现“心理复位”,营造健康、阳光、和谐的育人环境。
前置干预 家校共育缓解入学焦虑
针对部分家长存在的“分离焦虑”和“教育焦虑”,合川巴蜀小学在开学前组织教师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家访活动,深入了解学生假期生活与心理状态,为家庭提供个性化指导。
家访现场。合川巴蜀小学供图
此外,学校特邀西南大学博士张婷开展“幼小衔接”专题讲座,从理论到实践,帮助家长实现从生活照料到学习习惯、心理适应等多方面的角色转变,有效缓解焦虑情绪。
心理课程先行 助力学生“软着陆”
面对学生们可能存在的紧张、畏难情绪,合川巴蜀小学的“开学第一课”并未急于讲授学科知识,而是别开生面地设计了以“情绪管理”和“目标设定”为主题的心理适应性课程。学校通过精心准备的微课讲解,为孩子们分享“心态、目标、行动”三大法宝,引导他们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习应对开学带来的压力和变化的方法。
课堂上,孩子们畅所欲言,分享假期趣事和新学期愿望,在老师的专业引导下,彼此鼓励支持,快速找回集体归属感,实现从“假期模式”到“学习模式”的软着陆。
学生填写新学期目标。合川巴蜀小学供图
教师集体智慧 共创育人“金点子”
守护学生心理健康,教师是关键一环。合川巴蜀小学组织召开新学期“教师行动例会”,开展“发现问题—共创方法—分享实践”的经验研讨。
从“教师自我压力调节”到“与焦虑家长沟通的技巧”,一个个真实问题被抛出,一条条实用“金点子”在碰撞中产生,这些源自实践、经过集体智慧淬炼的妙招被迅速汇总并分享给全体教师,转化为行之有效的行动方案。
“教育是充满人文关怀的事业,关注人的心理健康是教育的首要前提。”合川巴蜀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将持续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协同育人新格局,致力于培养“头脑科学、身手劳工、责任担当、鲜活灵动”的现代公民,为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定坚实基础。(晏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