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要是有个研究生,父母都不敢退休”,一位50岁父亲的感慨,戳破了多少家庭的辛酸,考研,这个被众多大学生视为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却成了无数父母退休的拦路虎。
50多岁的年龄,最盼望的事情本该是退休安享晚年,可当家里好不容易出了一个研究生之后,现实的压力也随之而来,甚至因为孩子考上了研究生,不少家庭的生活轨迹、父母的退休计划也随之收到影响。
当下的就业环境日益严峻,本科学历在招聘市场已不再具备竞争优势,大多数高薪职位都要求更高的学历,在这种情况下,考研成为许多人绕过就业困境的选择。
大学生期望通过继续深造,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和薪资待遇,尤其是那些没有强大家庭背景的普通学子,考研也成了他们心中相对公平的上升通道,使他们还能坚信——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改变未来。
可考研这个决定,不仅意味着学生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更意味着整个家庭的经济负担。在考研备考期间,多数学生选择全职复习,放弃兼职或工作机会,这意味着他们的生活费用完全依赖父母。
若考研失败,备考时间可能延长至一年以上,这段时间的各项开支都成为家庭的额外负担,更不用说那些多次考研的学生,他们的选择直接让父母在经济上长期承受压力。
本以为考上了就万事大吉,殊不知更大的压力还在后面。当下研究生的教育成本正在飙升,近年来高校研究生培养政策发生显著变化:学费上涨、住宿条件改革成为常态。
许多热门专业如金融、管理等,年学费已达5-10万元不等;加上北京、上海等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一个研究生每年的总支出轻松超过15万元。
三年下来,一个普通工薪家庭需要支付接近50万元,这个数字对很多家庭来说,几乎相当于购买一套小城市住房的首付。
更雪上加霜的是,越来越多的高校不再给研究生提供宿舍,尤其是专硕的研究生,校外租房也就成了研究生另一大经济负担。
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靠近高校的单间月租普遍在3000-6000元之间,如果专业的课程安排比较紧凑,学生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可以兼职或实习,他们也无法通过自己的劳动减轻家庭负担。对于很多即将退休的父母来说,这意味着他们必须继续工作以支持子女完成学业。
“有研究生的家庭,父母都不敢退休”,这句话在学生听来或许刺耳,可对于他们的父母来说却格外现实!
许多50多岁的父母原本规划在法定退休年龄安享晚年,却因为子女的继续教育不得不延长工作时间。家长们往往不会向子女表达这种压力,而是默默承担,这使得很多考研学生忽视了自己的决定对家庭整体规划的影响。
一些家长甚至在不得不退休之后,选择再次重返职场,从事一些门槛较低的保安、保洁等基层服务行业,只为了给考上研究生的孩子多一些兜底的能力,这样的现状令人心酸。
考研决策归根结底是个人选择与家庭条件的平衡,它既不应该成为逃避现实的避风港,也不应该变成压垮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
对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的学生,考研决策需要更加慎重,在决定考研前,应该与父母进行充分沟通,了解家庭的真实经济状况和父母的退休规划。这种沟通不仅是对家庭负责,也是对自己未来负责。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