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高校人文学科遭遇重创。芝加哥大学动作频频,先是宣布重组合并文科院系,接着艺术与人文学院称2026 - 2027学年将大幅削减约一半系所的博士招生规模,古典学、比较文学等博士项目招生全面停止。社会科学学院也暂停人类学等博士项目招生。同时,艺术史等7个系博士生招生总人数将缩减,克朗家庭社会工作学院等部分硕博项目也暂停招生。
人文学科“寒冬”降临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近年来美国已有数十所大学暂停超过140个人文社科类硕博项目的招生。2021年,纽约大学停止招收英语系博士生,布朗大学暂停美国研究、历史及政治学博士招生,阿拉斯加大学更是一次性暂停39个人文社科专业。至2024年,波士顿大学也表示将不再招收人类学、艺术史等十余个人文社科专业的博士生。
课程削减与专业裁撤的风潮同样蔓延至其他英语国家。2024 年 9 月,哈佛大学校报《深红》称,本科学院取消至少 20 多个系的 30 多门秋季课程,文科专业受影响最大。英国谢菲尔德大学2021年关闭考古系,多所高校也陆续裁减人文学科。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削减百余门课程并停止戏剧学位招生,悉尼大学则大幅缩减政治与国际关系类学科。
财政压力与生源减少成主因
高校压缩人文学科的原因复杂,但经济压力无疑是一项关键因素。芝加哥大学教务长Katherine Baicker透露,联邦拨款缩减已导致学校面临千万美元的即时资金缺口,明年可能扩大至4000万美元,加之现有超过2亿美元的预算赤字,校方不得不重新分配资源。
更直接的原因是报读人文专业的学生持续减少。过去十年间,哈佛大学人文学科本科生占比从15.5%降至12.5%,而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则从15.2%上升至22.1%。人文学科博士占比也在20年间从11.1%降至7.6%,显示学生更倾向选择科技与应用型学科。
此外,政策法规也成为推动力。美国多州通过立法要求高校关停毕业生数量过低的专业。例如俄亥俄州规定,连续三年年均毕业生少于5人的本科专业必须关闭,托莱多大学因此裁撤非洲研究、哲学等项目。
人文学科的转型之路
人文学科招生萎缩的现象在中国高校中也逐渐显现。2022年,教育部公布撤销925个本科专业,其中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日语等文科专业撤销数量居前。2025年硕士招生中,多所高校亦暂停部分文科专业招生,为人文领域学生带来新的不确定性。
“整合存量,创造增量” 被认为是让人文学科焕发时代活力的关键。8 月底,上海财经大学重组新建人文学院,整合新闻传播学与社会学资源成立新闻与社会高等研究院,构建人文法政学部,强化新人文和新法政建设。
与理工科交叉的新文科专业崛起势头明显。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融入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培养复合型人才;山东大学开拓金融科技、科技考古等领域,打造文科 “金专”。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郭英剑认为:“新文科不是加节 Python 课就能翻身,而是要守住人文学科的批判性、历史纵深和价值关怀,同时将大数据、算法思维作为人文洞察的放大器。文科不会消失,只会以更精准多元的姿态被熟知。”
信息来源:高校网站、软科等
本文由IAMSET学术服务小编手工整理,如有错误请后台联系小编,本文仅用作学术分享用途,如有侵权请私信联系,转载请注明来源和IAMSET学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