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省教育厅日前印发《关于开展2025年“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工作的通知》,在全省中小学组织开展“基础教育精品课”(以下简称精品课)遴选工作。
精品课包括学科课程、特殊教育、实验教学、人工智能教育(义务教育阶段,下同)、阅读课五类。学科课程、特殊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和阅读课四类以微课形式呈现,包括微课视频、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单、课件、作业练习(人工智能教育类为实践作业),特殊教育、阅读课类可不提交作业练习。实验教学类以课堂实录的形式呈现,包括实验教学视频、实验教学设计、导学案、课件等。精品课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一)坚持正确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尊重教育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在意识形态、民族宗教、领土国界等关键问题上不能有偏差和错误。
(二)确保科学严谨。严格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和教育部审定的教材,参照《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和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有关要求,保证知识内容和授课语言的科学准确,保证情境素材的真实性、适切性和权威性。
(三)突出课堂实效。体现新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科教学改革方向,充分考虑学科性质和不同学段学生学习特点,有效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注重发挥学科德育功能和综合育人功能。推动人工智能教育进教学,强化应用人工智能赋能学科教学。鼓励学校开设阅读课,将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促进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相结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课内外读物。
(四)注重制作规范。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完整、教学资源充足、摄制技术规范,语言、文字、符号、单位等使用要符合规范,精品课(除外语课程外)应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得有任何广告。
(五)保证内容原创。精品课必须是教师本人教学实践中所积累的典型教学成果,不得冒名顶替,严禁抄袭,强化所用素材版权意识,引用资料须注明出处和原作者。
教师总结个人教学实践成果,凝练教学经验和方法,学习借鉴平台相应课程教学资源,对照报送要求及开放上传的课程目录节点,确定自己拟讲授的具体内容并向学校提出申报。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的课程目录节点需以2024年投入使用的新教材为准。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和优秀教师,对学校推荐的课例设计进行初选,组织相关教师试讲,在此基础上确定初步人选,并按照制作标准摄制视频,连同其他资源统一提交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分学科组织专家遴选确定市级精品课,并在下达的名额内通过智慧平台推送参加省级遴选。省教育厅将组织专家对市级推荐的精品课进行评审,遴选确定省级精品课,同一目录节点只确认1节省级精品课。遴选结果公示无异议后,推荐参与教育部遴选。
各地要对获得部级、省级、市级精品课的教师以适当方式予以鼓励。获评省、部级精品课可作为教学成果评定、职称评聘和评优评先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依据。获评部级精品课的作者视同举行一次省级公开课,获评省级精品课的作者视同举行一次市级公开课。省教育厅将授权省电教馆对获得省级精品课的教师颁发电子证书。
省级精品课将作为我省智慧平台优质课程资源,供广大师生学习使用。各级教育部门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精品课交流展示活动,加大优质教育资源推广应用力度,切实提升精品课使用效益。将精品课纳入本地区教师培训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