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9月,陆肖TOD的家长们终于迎来了真正的“家门口学校”——银都紫藤初中附属小学(以下简称银初附小)正式开校,近200名小一新生成为首批入读的学生。
我们注意到,这所小学在办学目标中提到,要建设“未来3.0学校”。
“未来3.0学校”长什么样?开学之际,我们走进这所小学进行了深度探访。
任何一位路过高新区康和路3986号的人,都会对学校大门印象深刻。因为它的造型实在太新颖了。
据介绍,这道长长的校门,造型模仿的是火车头,整体看起来像是一辆飞驰的银色高铁。
学校大门
之所以会选用这样的造型,与学校临近陆肖TOD分不开关系。TOD,即“交通引导开发”,陆肖TOD正是成都轨道集团打造的项目。
因此,学校的整体规划处处与“轨道交通”相关,校门是车头,校园内的地面也有各种轨道交通图,整个学校被设计成一列“未来号列车”。
开学报到时,也专门设计了一个领取“车票”的环节,仪式感拉满。
“未来号列车”车票
银都紫藤初中教育集团(以下简称银初教育集团)总校长魏月香表示,未来这所小学还将引入轨道集团和西南交大的资源,打造一个轨道交通博物馆。
学校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特点,是通透开放。
学校透明玻璃围墙
围墙是玻璃的,教室里朝外的墙也是一整面的落地玻璃窗。“教育不是封闭的,而是应该去连接真实的生活。我们希望打破校园和社区的边界,从外看进来,可以看到园内教育的绿意生机,自内看出去,希望学生能感受城市生活脉动,真正实现校园与社区的对话。”
教室一侧是落地玻璃窗
教室里还有另一个设计亮点——没有讲台,前墙是黑板和电子屏幕,后墙则设置了设置洞洞板和大白板,可以用来展示学生的作品。
可能很多人会有疑问:没有讲台,老师如何在讲课时吸引学生目光呢?学校表示,学校理念之一,就是鼓励老师俯身融入学生之间,更鼓励每个学生都成为“小老师”。
“我们还计划把学校打造成一个‘未来小镇’,融入整个大社区,成为大社区的学习中心。学校附近的高新区体育中心、轨道交通集团等资源也会成为学生的教育资源,比如孩子们未来的体育课、实践探索课程,就可以到社区里去上。”魏月香表示。
除了硬件,家长们也十分关心班级和师资队伍。
据了解,第一年招生,目前学校招了近200名的的学生,分成了5个精品小班,每班人数在32到35之间。
在教师队伍上,之前有家长猜测会由停止招收小一新生的银初东区学校小学老师来到这里,但其实不对。
银初附小的师资队伍是面向全国招聘组建。所有老师都是有有经验的成熟教师,主要来自主城区的盐道街小学、七中育才附小、茶店子小学、金苹果锦城一中附小、东辰教育集团等优秀学校。
特别是两位英语教师,一位是美国的密西根大学的教育硕士,一个是英国的教育硕士,其中一人此前任教于广东某头部私立学校。
在管理团队上,银初附小的校长廖敏是中小学高级教师,成都高新区数学学科带头人、兼职教研员,曾任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党总支专职副书记。管理团队中其余成员,有来自银初教育集团的中层,也有来自高新区其他学校管理团队的人才。
校长廖敏
在集团化办学上,银初集团主要实行三个共享、三个统一、三个一致:办学经验共享、教育资源共享、质量保障共享,办学理念机制统一、教师聘训统一、课程教研统一,学生精神长相一致、教师成长模式一致、学校发展样态一致,三个校区共享北师大的教育资源。
魏月香表示,“附小对集团的发展具有历史性的意义,因为附小是我们完全按照未来3.0范式打造的融合北师大文脉与未来教育理念的未来学校。随着附小和接下来的东区高中部开设,我们也将不断探索小初高K12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