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不“贵”了
开心田螺
2025-10-03 10:09:05
0

2023年秋季,伦敦希思罗机场,21岁的小A独自推着两个超大行李箱走出抵达大厅。她身上背的不是名牌包,而是一个塞满了零食和必需品的双肩包。与刻板印象中的富哥富姐留学生不同,她的行李中没有一件奢侈品。

“我带了电饭煲、老干妈,甚至还有好几双筷子。”小A笑着说,这是她在网上看到的“留学生省钱攻略”推荐的。她就读于英国一所排名中等的大学,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需要至少30万人民币,这几乎是她父母——一对三四线城市的普通体制内工作者——年收入的总和。

十年前,“中国留学生”在海外常与“富二代”、“挥金如土”等标签联系在一起。而如今,像小A这样来自普通家庭甚至经济困难家庭的“穷鬼”留学生,正成为留学大军中不可忽视的群体。

PART 01

中国留学生不“贵”了

留学,曾经是中国精英家庭的专属。

上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能送孩子出国的家庭非富即贵。留学生被戏称为“海外镀金”,回国后即能获得高薪职位,实现“海归”溢价。那时候的留学生往往被认为是跟不上国内教育的“差等生”,回来之后也不过靠着父母关系和所谓的海归身份吃到了时代的红利,典型的代表就是《欢乐颂》里描绘的曲筱绡,就连她自己都说“出国光顾着玩儿了”。

变化发生在近十年。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

2013年至2023年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从41万增至近80万,翻了一番。与此同时,留学群体的家庭背景呈现出明显的下沉趋势。

《2023中国留学白皮书》显示, 2023年意向留学家庭中,30万以下年收入的家庭占比最高,达43%;90万以上年收入的家庭占比最低,仅12%。

(来源:《2023中国留学白皮书》)

留学门槛的降低源于多重因素

国际教育市场的竞争加剧使得国外高校,尤其是英美澳加以外的欧洲和亚洲国家,纷纷推出更多优惠政策和英语授课项目。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公立大学甚至免学费或收取极低学费,仅这一项每年就能节省数十万人民币(虽然真的在德国读几年能毕业就不知道了)

同时,留学信息的透明化打破了信息壁垒。小红书、知乎、B站上充斥着各类“低成本留学攻略”,从如何申请奖学金到在国外如何兼职,详细程度令人惊叹。有学生甚至总结出“一年20万完成英国硕士留学”的详细方案。

(source:小红书)

除了家庭托举之外,还有传统的国家留学基金委奖学金、各银行推出的留学贷款产品等,大大降低了前期资金压力。部分留学生通过先工作攒钱再留学的方式,实现“自给自足”的留学梦。

即便是美国这个传统意义上来说最昂贵的留学国家,也有一些在排名和知名度上没有那么显眼的文理学院,非常愿意给国际学生提供大额奖助学金,申请时也采用need-blind政策。因此,也有不少家庭情况较为普通、也对于留学贷款比较谨慎的同学会选择这类更适合的学校。

留学产业的高度工业化和成熟,让这一曾经高不可攀的选择,变得越来越“平民化”。

PART 02

留学对于不同阶层的不同意义

尽管留学变得越来越普遍,但它对不同经济背景的家庭而言,意义截然不同。

对于富裕阶层

留学仍是标配而非选择

小B,某房地产公司老总的女儿,在纽约大学学习电影制作。她住在曼哈顿的高档公寓,假期穿梭于欧洲各国旅游,暑假回国则在父亲的公司“实习”。在大二升大三的时候,她起心动念想要gap,获得父母支持后便直接开始在某知名快销品牌的长期实习。对她而言,留学是拓宽视野、建立高端人脉网络的途径,也是家族期望的“必要经历”。

我爸说,不在乎我学什么专业、学得怎么样,重要的是要有国际视野和培养海外圈子。

小B坦言,她的同学们大多有类似背景,留学对于他们来说,更像是一场漫长的海外游学。

(source:网络)

对于中产家庭

留学的性价比正在降低

小D,一名北京中产家庭的孩子,毕业于美国一所排名前50的大学,在美国找工作未果后回国,海投、面试过后却只能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一颗小螺丝钉,月薪1.5万,升职遥遥无期,但是掉的头发越来越多。他粗略计算,留学四年的花费近200万,以目前的收入,“回本”需要十多年。

“海归”光环的消退让中产家庭的留学投资回报率明显下降。十年前,海外名校毕业生回国后动辄百万年薪的景象已不复存在。现在,他们需要与国内顶尖高校毕业生竞争,优势并不明显。

小D其实很矛盾。有时候他想,是不是应该自己出去闯一闯?或者再试试申请其他国家的工作?在北京虽然赚的不多,但是住在自己家里,吃喝有父母照顾,也挺舒适的。家里可以给他托底,但是这个“底”仅仅只是有一个住处、吃饭管饱,和真正的“富二代”享受的“托底”一比,不免显得有点高不成低不就。

他深知“人比人气死人”的道理,但是真到了自己身上,只能一边不甘心,一边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对于最普通家庭

可能是“逆天改命”的机会

对于最普通的家庭而言,留学反而可能是“逆天改命”的机会。

小Y生长在一个县城,父母是普通工人。凭借优异的成绩和独特的背景故事,她获得了美国一所文理学院的全额奖学金。如今,她已在一家国际机构工作,彻底改变了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对于像小Y这样的学生,留学不再是“镀金”,而是真正的“炼金”过程。他们往往更加刻苦,目标明确,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专业选择上更偏向实用学科,如计算机、工程、金融等,希望背水一战,尽快收回这笔教育投资。

然而,这条“逆袭之路”布满荆棘。普通家庭留学生常常承受更大的心理和经济压力。他们需要兼职打工维持生活,同时还要应对学业挑战和文化差异。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出国就是勇敢者的游戏,扛得住出众,扛不住出局。

(source: 网络)

PART 03

到底什么人适合留学?

随着留学门槛的降低,一个问题浮出水面:在当下,什么样的人真正适合留学?

经济条件早就不是唯一决定因素。除了经济能力,心理素质、独立能力、适应性和目标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独自在海外生活,每年出国之后因无法适应而中途回国的学生并不在少数。

如果你爱一个人,就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也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

《北京人在纽约》开篇的第一句话,道尽了中国人对纽约乃至美国的暧昧感情和复杂心态。留学也是如此,对于一些人来说是天堂,而天堂和地狱之间的界限则模糊不清。

小Z是一个典型例子。来自普通家庭的他,在国内就已规划好留学每一步:选择德国因为免学费,选择机械工程因为就业前景好,甚至已自学德语至B1水平。他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和回国发展的时间表。这样的学生,无论家庭背景如何,往往能从留学中最大程度受益。

海外教育的核心价值不在于知识传授——在互联网时代,知识获取已无障碍——而在于培养批判性思维、跨文化理解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软实力在全球化职场中越来越受重视。

作为擅长研究规律的中国人,我们早已通过解读一个又一个成功案例知道,藤校寻找的不是成绩完美的学生(当然你的成绩也不能太差),而是有独特视角、能够跨越文化边界思考的人。

(source:网络)

同时,无论是经济还是情感上,家庭的支持对留学生至关重要。尤其是对普通家庭的学生,家人的理解和鼓励往往是他们度过困难时期的精神支柱。

成功的留学生往往能够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重新认识自己和自己的文化背景,形成更加开阔的世界观,同时保持文化根脉。这种反思和整合能力,比一纸文凭更有价值。如何在大多数以白人为主导的学校保持“不卑不亢”的态度,也是留学生的必修课。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教育模式的多元化,留学的定义正在被重新书写。它不再是特权的象征,而逐渐成为更多人可及的选择。

真正的留学价值,或许不在于你去哪里学习,而在于你如何通过学习,重新认识世界和自己。在这个意义上,每个认真追求教育的人,无论贫富,都能够在跨越国界的求学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当留学回归教育本质,或许我们都能更理性地看待这条看似光鲜实则充满挑战的道路——它不是目的本身,而是成长的一种途径。

文 | 小L在加油

你怎么看待这个变化?

你觉得留学的含金量在降还是升?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看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欢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2026... 北京林业大学2026年 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欢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2026年将按照“全...
“没有读好大学的命!”博士生晒... 学习好不好?难道真的是命运就早就决定了吗?很多人觉得不相信这个道理,他们更愿意不信命去比试一番。 但...
中国民航大学,2025年,打了... 中国民航大学本科招生网,更新了2025年的录取数据。 从数据来看,这所大学在2025年的录取工作中,...
腾出生长空间,留住孩子的好奇心 (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杏坛覃思】   “你们对哪方面知识特别好奇呢?”一次组会,我问...
明确了!这些人不得报名黑龙江省... 现就我省202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工作(以下简称高考报名)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 报名条件 ...
806人不报到,这所985不报... 华南理工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及双一流 A 类院校,综合实力稳居国内...
国旗与太阳一同升起!亲爱的祖国... 今天是国庆节 新中国迎来76周年华诞 天安门广场举行2025年国庆升旗仪式 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 在...
“三乐”引航 青衿启程——西流... 大象新闻记者 张英 通讯员 郑祎 /文图 秋意渐浓,学意正酣。9月29日下午,郑州市中原区西流湖小学...
教师职称新政落地!告别内卷还是... 文|教而育之(教而不育谓之术,教而育之谓之道!聊身边教育,分享育人之道) 2025年秋季开学季刚过,...
2025年国庆档档期票房破7亿... 搜狐娱乐讯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截至10月2日22时30分,2025年国庆档档期票房破7亿,《志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