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趁热把鸡汤喝了吧。”
清华才女和北大才子,
高材生夫妻赴美生活,
丈夫却遇害身亡。
01
"儿孙自有他们的福气,咱们没儿没孙,就享咱的清闲自在。"这句话成了李小荣的生活信条。
对她而言,儿孙满堂的未来太过遥远且不确定,没有孩子的牵绊,她和老公徐耀东能更专注于自己的幸福,用省下的钱把日子过得惬意满满。
起初,徐耀东对这个想法并不买账,“没有孩子,人生的价值又何在呢?”他满心疑惑。
但随着时间推移,目睹周围同事为子女教育、住房奔波劳碌,徐耀东开始体会到养育子女的重重压力。
“要不,我们就做丁克家庭吧。”深思熟虑后,徐耀东终于下定了决心。与李小荣不谋而合,他们都觉得没有孩子的牵绊,生活会少去许多烦恼。
两人情深意重,可以随心所欲地环游世界,享受二人世界的甜蜜。况且,凭借他们清华北大的学历,将来老了也能用积蓄选择高品质的养老院安享晚年。
就这样,这对夫妇做出了人生中的重大抉择。
起初几年,他们的日子确实过得有滋有味,当朋友们为学区房焦头烂额时,他们却悠闲地漫步在伦敦的塔桥下,沉醉于巴塞罗那的碧水蓝天。
然而,他们未曾料到,这个看似洒脱的决定,却在无形中为他们的未来埋下了伏笔。
02
结婚后不久,李小荣和徐耀东便踏上了美国的土地。
起初,少了孩子的欢声笑语,家中偶尔显得空旷而冷清,但很快,他们沉浸在世界各地的旅行中,那份寂寞也随之消散。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两人的关系却在悄然间起了微妙的变化。
作为清华才女与北大才子的结合,他们曾共同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不愿被子女牵绊。但没想到,这份对自由的追求,最终竟成了他们关系的枷锁。
没有孩子的牵绊,自由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却也悄然滋生了更多的欲望。徐耀东在一次次与女同事小杨(化名)的互动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我肯定。
小杨虽在学历和工作上不及他,但她那时尚的装扮、曼妙的身姿,还有那份恰到好处的温柔与关怀,都让徐耀东心生涟漪,与小荣日复一日的争执形成了鲜明对比。
“有时候,人就是这样,被外界的一点诱惑轻易打动。”徐耀东私下里对朋友坦言。
很快,他与小杨的关系日益亲密,办公室内弥漫着一种不言而喻的暧昧气息。他们享受着彼此的陪伴,礼物与关怀不断,仿佛找到了新的生活激情。
与此同时,李小荣并非全然无知。她隐约察觉到了丈夫的变化,但苦于缺乏确凿证据,加上自己也偶尔与男同事保持微妙关系,使得她更难以启齿。
就这样,两人的婚姻从最初的丁克主义,悄然转变为了一种开放的状态。
“现在想想,或许当初我们该有个孩子。”李小荣后来感慨地说,“孩子或许能成为我们之间的纽带,让彼此更加珍惜这个家。”
但遗憾的是,当她意识到这一点时,已经被诊断出卵巢早衰,失去了生育的能力。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两人的关系更加雪上加霜,一切似乎都朝着不可预测的深渊滑去。
03
几年后某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一切如常进行,徐耀东外出公干,而李小荣难得清闲,决定给家来个彻底的大扫除。
打扫完毕,瞅着时间尚早,她不由自主地踏入了丈夫那平日少有人迹的书房。
这书房,对李小荣而言,是徐耀东的秘密花园,他总说需要一片静谧之地独处,因此,她鲜少涉足。但今天,仿佛是某种无形的力量牵引,她轻轻拉开了书桌抽屉。
抽屉深处,一本厚重的相册静静躺着,封面略显陈旧。翻开一看,里面的照片全是徐耀东的身影,但令人诧异的是,没有一张是关于她的。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面容姣好、皮肤白皙的女子,与徐耀东的笑容交织成一幅幅温馨的画面。
“这……怎么会?”李小荣的手微微颤抖,一页页翻过,每一张都如同锋利的刀片,切割着她的心。
相册后半部分,更是让她难以直视,那些照片中,徐耀东与那女子的亲密程度,远远超出了普通朋友的界限,甚至有些画面不堪入目。
她心里五味杂陈,两人虽各有小秘密,但徐耀东如此堂而皇之地将“小三”的照片置于家中,实在让她难以接受。
正当她心乱如麻之际,一张婴儿的照片从相册夹层滑落,不偏不倚地落在她眼前。
照片中,徐耀东与那位女子(小杨)紧紧抱着一个婴儿,幸福满溢,宛如真正的一家人。
李小荣瞬间僵住,环顾四周,这宽敞的书房、窗外精心打理的花园、还有他们共同奋斗得来的家,此刻却显得如此陌生和空洞。
墙上的合照,记录着他们的过去,可眼前这张婴儿照,才更像是这个家的真实写照。她不禁自问,这些年来的感情,究竟算什么?
他们共同走过的路,又是否只是一场空?
然而,更大的冲击还在后头。书桌上,一份遗嘱静静地躺着,上面的文字如同晴天霹雳,宣告着徐耀东死后,所有财产将归小杨母子所有。
“为什么!”李小荣失声惊呼,眼眶泛红,“说好的丁克生活,到头来我却要孤独终老,而他却能享受天伦之乐?”
愤怒与绝望交织,一个复仇的念头悄然在她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