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2009年7月2日凌晨,重庆市高考文科状元何川洋看着手机上的短信,和面色沉重的父母相顾无言。
短信是北京大学招办主任刘明利发来的。他告诉何川洋,北大按照教育部的文件指示,经过研究决定,取消何川洋的北大录取资格。
“鼓励何川洋同学积极面对现实,从自身找原因,改过自新,努力在今后的道路上不再犯原则错误……”
这条短信如一记重锤砸在何川洋的心上,让他呼吸不畅。
在这之前,他以裸分659分的优异成绩,和北大签下了预录取协议。本以为能进入梦想中的学府,但这条短信却让他北大梦碎。
一个风光无限的高考状元,理应是顶尖学府的争抢对象,为什么会被北大拒之门外呢?北大所说的“原则错误”又是什么?
1991年,何川洋出生于巫山县官阳镇。他的父母都是公务员,无论是家庭条件还是学习环境,都很不错。
何川洋从小就喜欢看国学经典书籍,一些古典诗词是他的心头挚爱。所以,高中文理分科时,他毫不犹豫地选了文科,成为文科班中少有的男生。
那时候,文科实验班里,总能看到何川洋埋头苦读的身影。他戴着黑色边框眼镜,穿着简单的T恤、牛仔裤,配上白色运动鞋,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
大概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学习中的何川洋,周身弥漫着一股沉静如渊的气质。他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笔尖不停,在笔记本上写下一条又一条全面细致的课堂笔记。
这些课堂笔记被同学们当作“学霸秘籍”,争先恐后地借去复印。
高中三年,何川洋即便是在高手如云的实验班,也发挥稳定,成绩一直在前十名。
除了英语稍弱之外,他的各科成绩好得令人嫉妒,是老师同学眼中,冲刺清北的种子选手。
2009年6月7日,何川洋自信满满地走入高考考场。8日下午,何川洋考完最后一门,如释重负。
何川洋发挥得不错,有希望进入梦想中的学府——北京大学。
可他的父母却始终开心不起来,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就这样,父母在焦虑中等到了分数查询那天。
6月24日,重庆市招生办在万众瞩目之中,公布了高考成绩。
何川洋这次超常发挥,考了659分,还有少数民族加分20分,一举夺得重庆市高考文科状元。
何川洋兴奋地叫了起来,迫不及待的和父母分享喜悦。
可他的父母依旧是心有杂念一般,高兴的表情中掺杂着一些恐惧,但何川洋已经被兴奋冲昏了头脑,哪里能看出父母的不对劲儿。
不久后,何川洋以高考状元的身份见到了北大招生组,双方签下了预录取协议。
何川洋的父母此时狠狠地松了一口气,等待着开学的那一天。
然而,没过几天,何川洋父母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网上有人曝光了何川洋的民族身份是伪造的。
读高中之前,他对自己是哪个民族的没什么概念,高一填表时,他按照父亲的要求,在民族那一栏填了土家族。
所以,何川洋对自己是土家族后代一事,深信不疑。
然而现在,何川洋的父亲告诉他,他其实是汉族人,土家族这个身份,是三年前,他们特意伪造的。
2006年7月,何川洋考上南开中学。他的父亲何大业和母亲卢琳琼为给孩子“转民族”,蹭高考加分,心思便活络了起来。
担心儿子被加了分的考生挤下去,夫妻俩便找到巫山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万民强,让他帮忙更改何川洋的民族成份。
更改民族成份一事非同小可,何大业没有亲自出面,而是让妹妹办理了所需材料,将其交到万民强手中。
这些资料万民强没有细看,更没有按照规定查看何大业的身份证和户口簿原件,仓促地签注了“同意报批”的意见。
10月9日,重庆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批准了何川洋更改民族成分的申请,何川洋的户口也迁到了一个土家族自治乡。
高考结束后,加分一事闹得沸沸扬扬。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分之差都是天壤地别,更何况整整二十分。
家长们群情激愤,充分利用手中的人脉关系,或向中央有关部门举报,或联系媒体曝光,或聘请私家侦探搜集证据。
重庆市纪委、教委、招办、公安局、民宗局等部门都快被愤怒的群众踏烂了。
民意沸腾之下,相关部门成立了调查组,拿着家长们搜集到的造假学生名单一一排查。
这份名单有两百多名学生,工作量非常大。等排查完毕,时间已经从六月初走到了六月底。
6月22日,重庆31名高考考生因违规更改民族身份被取消加分资格。出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违规考生名单并未公布。
这段时间,何父母焦急不已,生怕儿子的违规民族加分被查出来。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何川洋父母都是公务员,再加上何川洋高考状元的身份,事情即便有关部门想遮掩,何川洋还是成为了第一个被曝出来的民族加分造假考生。
何大业夫妇悔不当初。他们违规更改儿子的民族成分,是为了给他的未来多上一层保险。
但他们想不到,儿子如此争气,不靠加分也能考到状元。
他们更想不到,因为一个状元身份,他们一手制造的丑闻迅速蔓延,把对此事一无所知的何川洋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还没来得及享受状元的光环,就被口诛笔伐,深陷造假丑闻。何川洋这个“污点状元”,该何去何从?
2009年6月29日,因造假事件的曝出,何川洋的父母受到调查处分。
何大业丢了招生办主任一职,卢琳琼被停职,责令反省,两人为三年前犯下的错误付出了代价。
组织上的处分让何大业夫妇心情沉重,对儿子的担忧也让他们备受煎熬。
“何川洋的分数是真实的,我儿子是优秀的!” 卢琳琼满脸是泪,歇斯底里地大喊。她崩溃地哭着,说让自己去死都可以,只要不牵连她的孩子。
看着双眼通红的父母,何川洋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安慰道:“别着急!大不了我再读几年。”
卢琳琼看着懂事的儿子,心里酸涩得厉害。
这段时间,他们时时刻刻都在煎熬着,不让儿子看手机,不让儿子开电脑,也不让儿子接受记者采访,因为他们知道,网上骂得有多难听。
这种铺天盖地的负面舆论,这种从云端跌入泥沼的重大打击,放在一个成年人的身上都承受不住,更何况是一个17岁的孩子?
很有可能,何川洋会精神崩溃,一生都被毁掉。想到这里,卢琳琼和丈夫更难受了,悔得肝肠寸断。
然而,让卢琳琼意外的是,儿子并没有被打垮,情绪非常稳定。
更改民族成分一事,儿子并不知情。而且,这659分是他自己考出来的,跟加分没有关系,也许北大还会录取他。
可事情闹得人尽皆知,北大也要考虑舆论的压力。
最终,北京大学招生办发来的短信,不出意外地,他被北大拒录了。
北京大学是何川洋的第一志愿,也是他的唯一志愿。被北大拒绝,就意味着他将无大学可上。
卢琳琼得知儿子无缘北大,把过错都归咎到了何川洋的状元身份上。
如果儿子不是状元,身份就不会公开,北大也不会承受这么大的压力,还会有被录取的可能性。
北大对此做出了回应:类似情况的考生,都已经被取消了录取资格,并不是针对何川洋一人。
北大希望,所有考生都能做诚信之人,行正义之事,也希望何川洋积极面对现实,改过自新,在今后的道路上不犯原则错误,做一个真诚正直的人。
最后,北大鼓励何川洋:“未来的道路上,北大依然欢迎你!”
何川洋一字一句地读着短信内容,眼眶发热。
被梦中学府拒绝,他自然是难过的,但幸运的是,他依然有重头再来的勇气。
从这一刻起,民族身份造假的阴影对他来说已经是过去式,他要做的是整理心情,把握未来。
7月7日晚,何川洋在父母的陪伴下,接受了媒体采访。这是高考之后,他第一次在镜头前露面。
被北大拒绝,外界对何川洋的态度,从一开始的批判,变成了现在的担忧。
坦白讲,这都是何川洋父母的错,何川洋是无辜的,孩子辛辛苦苦考了那么多分,现在真的要被放弃了吗?
面对记者担忧的目光,何川洋却是一脸轻松。
他若无其事地扶了一下眼镜,笑着说:“人生本来就充满挫折嘛,我只是17岁就碰上了。”
遭遇人生巨变,何川洋的乐观豁达让人动容。当谈及父母为他造假民族成分的敏感问题时,何川洋大大方方地回答:“父亲的确是做错了。”
说完,他话锋一转,羞涩地笑了一下,说:“但这是出于对我的爱,我原谅他了。”
何大业夫妇老泪纵横,露出了欣慰的表情。自从东窗事发后,他们几度崩溃,多亏有儿子的理解,才坚持下来。如果儿子挺不过去,他们会内疚一辈子。
幸好,何川洋不仅有实力,抗压能力也是杠杠的。他像是成长了很多,异常冷静地对记者说:“就算没有了通知书,状元的成色也不会黯淡。”
何川洋的这句话非常动人,洋溢着属于学霸的自信。而事实证明,他说的这句话,一点儿也没错。
风波散去之后,何川洋放平心态,重新进入南开中学复读。
复读的时间里,何川洋更加刻苦地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每次年级考试,他都是第一名。
闹得人尽皆知的造假丑闻并未对何川洋造成影响,他还是那个捧着书本,如痴如醉念诗,全神贯注记笔记的学霸。
2010年,何川洋顺利通过北大自主招生考试,拿到了30分的自主招生加分。
6月,他再次昂首挺胸,走进考场,给父母,给看热闹的观众,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高考裸分674分,重庆市文科排名第十名,何川洋用实力洗清了所有的质疑和污浊,圆梦北大。
他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度过了充实又快乐的大学时光。拿到大学毕业证后,他又继续读研,最后在一家银行找到了工作。
走过了“造假状元”的风波,何川洋的人生终于云开雾散。曾经,他被质疑,被诋毁,被拒绝,但他从不自暴自弃。他是最无辜的,但他又是最坚强的。
他有资格怪父母,但他却没有怪任何人,也没有因负面舆论而一蹶不振。这种从容的气度,这种坚韧的性格,比他的高考成绩更耀眼。
胸有丘壑,腹有乾坤,从容不迫地面对疾风骤雨,这就是何川洋逆风翻盘的秘诀。有这样的勇气,何愁他的人生不会成功呢?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最后,在一年一度的高考季,希望所有考生都能勇敢面对未来的风雨,不管成绩如何,都有一个远大前程!
信息参考:
1. 央视网-重庆文科状元遭北大弃录打击颇重 一度无语(图)
2. 中国新闻网-重庆文科状元父亲承认民族造假 表示愿受处罚
3. 中国新闻网-香港大学也拒绝录取重庆造假状元
4. 中国新闻网-重庆因民族造假被拒录考生今年再度圆梦北大
5. 央视网-何川洋:原谅父亲他因爱我而犯错 请以我为鉴
6. 南方周末-高考状元从王牌到&34弃子&34背后 中学竞争手段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