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尚珺,这个曾多次参与高考的名字,已经成为了人们口中的“高考钉子户”。自从2009年第一次高考以来,他已经参加了15次考试,期间考上了多所985、211院校,但每次都选择了复读。如今,35岁的唐尚珺再次决定挑战人生中的第16次高考,而他的目标,依然是那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清华大学。
唐尚珺为何如此执着于清华?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是唐尚珺一直信奉的座右铭。这句话从小就深深影响了他。在广西上思县的一个小村庄里,唐尚珺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当地的小学教师。尽管唐尚珺的成绩一直不算拔尖,但在父亲的辅导下,他的学业始终保持在一个可接受的水平。
然而,真正改变他人生方向的是身边的一位同乡。那位同乡不仅考上了清华大学,还毕业后为村里修路,这让唐尚珺深受启发。从此,清华大学成了他人生的目标,成了他不懈追求的梦想。进入高中后,尽管他的成绩在班级中一直处于下游,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每当遇到困难时,他便会提醒自己:考上清华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
高考失利,选择复读
2009年,唐尚珺迎来了他的第一次高考。他带着对清华大学的梦想和激动的心情走进了考场,但当他看到自己仅仅得到了372分时,他的心情跌入谷底。显然,这个成绩远远低于清华大学的录取线,甚至连本科线都没能达到。
唐尚珺不敢将成绩告诉父母,生怕他们失望。几天后,当他终于鼓起勇气告诉父母时,父母并没有批评他,而是劝他报考一个专科。然而,唐尚珺心中对清华的执念让他做出了一个决定:复读。他认为自己还有机会,所以选择了继续拼搏。
在接下来的复读一年里,唐尚珺几乎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结果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405分,虽然可以上三本院校,但离清华还是相去甚远。唐尚珺的父母认为已经很不错,但他却仍然不满足。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他上三本,他再次选择复读。
复读的坚持与突破
之后的几年里,唐尚珺不断努力,他的高考成绩逐年攀升。虽然每年成绩有进步,但始终未能如愿进入清华。直到2015年,他终于考上了985院校吉林大学,然而,这个成绩仍然让他感到不满足。唐尚珺坚信离清华越来越近,拒绝了父母的劝说,坚持继续复读。
2016年,唐尚珺的成绩提升到了625分,顺利考入中国政法大学,虽然他已进入了北京的高校,但依然与清华相去甚远。这时,他收到家中的一个沉重消息:父亲被诊断为肺癌,家庭经济压力骤然增大。
由于父亲的治疗费用巨大,唐尚珺的学习经费成了问题。在考虑到清华梦与父亲病情后,他再次选择复读,并且目标明确:拼尽全力,再争一次。
反复复读,梦想与现实的交织
尽管父亲最终因病去世,唐尚珺依旧坚信通过复读实现自己的清华梦。之后,他考入了多所知名大学——厦门大学、广西大学、重庆大学,但他都以各种理由拒绝了。他的家人多次劝他放下执念,去读大学,未来还有考研的机会,但唐尚珺始终没有动摇。
2022年,唐尚珺再次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的护理专业,然而,他以专业不感兴趣为由,拒绝了这次机会。到了2023年,他考得594分,但又因为志愿滑档未能如愿进入理想院校。再次面对失望,唐尚珺决定继续复读,为了实现心中的清华梦。
他为梦想奋斗,还是为了奖学金?
对于唐尚珺的复读决定,外界质疑声不断。有些人认为他过于执着,甚至怀疑他是为了复读过程中的奖学金。然而,唐尚珺在社交平台上回应称,他选择复读的唯一理由,就是完成自己的梦想。
目前,他已经宣布将继续参加2024年的高考,重新投入到这场没有退路的考试中。在他的社交平台上,网友们的评论两极化,既有鼓励也有质疑,但无论如何,唐尚珺仍旧坚持自己的选择。
结语
唐尚珺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执念、梦想与现实的故事。清华梦对他而言,可能不再仅仅是一个学术的目标,而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是他为了改变自己命运而不断努力的动力来源。不论他能否最终实现这个梦想,我们都希望他能够坚持下去,同时,也希望每一个考生都能以自信和勇气面对人生中的每一次挑战,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未来。
---
参考文献来源:北晚在线、光明网、湖南日报、上观新闻、封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