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出版的第18期《求是》重要文章《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员干部务必深刻领悟、自觉践行文章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把握好“三对关系”的基础上,以注重全面整治、优化要素配置、创新监管机制的扎实举措,建强全国统一大市场。
把握制度与规则的关系,在注重全面整治中夯实市场根基。文章指出,要聚焦重点难点,下决心清除顽瘴痼疾。统一大市场的核心在于制度性开放与规则化治理。制度是保障规则的根基,规则是落实制度的抓手,二者协同发力方能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对此,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全面整治为核心抓手,系统清理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法规,坚决破除地方保护主义与市场分割现象,动态优化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机制,通过建立标准互认、资质互通的跨区域协作机制,消除隐性市场壁垒。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构建营商环境数字化监测系统,聚焦制度性成本减负、服务效能提升、产业链协同三大关键领域,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整治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政府采购招标、地方招商引资等乱象,着力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补齐法规制度短板、纠治政绩观偏差,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公平参与竞争的市场环境。
把握流动与效率的关系,在优化要素配置中释放市场活力。流动与效率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核心动能。要素自由流动破除地域壁垒,激活资源再配置潜力;效率提升则通过优化分工、降低交易成本,将流动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二者互为支撑,无流动则效率如无源之水,无效率则流动成无序消耗。当前市场仍存在流通梗阻与低效并存问题,唯有以流动释放规模效应,以效率牵引流动质量,才能形成“流动-效率-增长”的良性循环。对此,要重点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要素市场运行机制,促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自主有序流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数据要素共享规则建设,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实现要素价格由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的目标,最终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的良性循环,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把握动力与秩序的关系,在创新监管机制中提升市场韧性。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市场活力是资源配置效率的内生动力,而秩序则是防止无序竞争、保障公平交易的制度基石。二者相辅相成,缺乏动力的统一市场会陷入僵化,削弱创新动能;脱离秩序的过度活跃则易引发垄断、地方保护等乱象,破坏整体效能。只有持续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动力,又维护规则统一、标准协同的底线秩序,才能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良性循环,真正释放超大规模市场的潜力与韧性。对此,要以制度型开放为引领,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市场监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立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破除“各自为政”,重点强化反垄断执法,严厉打击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不正当竞争等行为,在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领域推行触发式监管,建立跨区域联合执法与线索移交机制,通过信用分级分类管理提升执法精准度,形成全链条监管闭环。(三江新区沙坪街道 唐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