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99%家长都不知道的“升学信息差”,改变了我的人生
开心田螺
2025-10-13 11:28:11
0

邮箱:tbeducation@daznet.cn

文丨Linda编丨KK

随着美国秋季开学返校,很多家长和学生们纷纷发现美国大学又一次上涨了。从藤校到公立校,“9万刀”“10万刀”的数字越来越常见,加之生活成本持续攀升,“10万美元时代”的留学账单正成为越来越多家庭必须面对的现实。

当传统留学路径成本日益高昂,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关注更多样化的、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有时候,一个小小的信息差,就能带来巨大的改变。

本文的主角陈同学在高二那年,手握Early College的录取通知书,踏上一条绝大多数人从未走过甚至从未听说过的路。

她没有考过SAT,也没有经历过ACT,更没有走过传统美本申请的那条“标准路径”,而是提前两年修读了大学课程,并通过哥大的联合项目,进入藤校,修生物医学工程理学士学位……

节约了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是最显而易见的好处。但陈同学的故事不仅关乎“跳级”和“名校”,也 展现了走出主流赛道时,放弃“稳妥”、不断破局向前的勇气。

教育的选择权,始终掌握在敢于忠于自我的人手中。

*为了阅读效果,以下内容以第一人称展开

放弃知名国际学校

读名不见经传的Early College

了吧?

我最早接触“出国”这个概念,是小学六年级时去加拿大交换一学期的项目。 那是我第一次长时间在海外生活,虽然只有几个月,却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教育氛围下的学习方式和生活状态。

交换学习时的快速适应,让爸妈对我独立学习和生活的能力放了心。

很快,我顺理成章地进入了本地的国际中学,但初二那一年,我所在的国际中学资金方出现变动。

一批优秀教师离职,新来的老师教学水平明显跟不上。有些老师甚至干脆直接给我们放视频,根本不讲课。同学们不得不开始考虑其他升学路径。

一些同学转去澳洲、美国或加拿大读高中,我关注的主要是 国内一所知名国际学校和美高

那几年,那所国际学校虽然刚刚建校,但是在同学、家长中的口碑很好,离我家也不远。

特别是学校还有海外校区,我很期待以后可以去其他国家的校区多看看。

美高则是另一种主流路径,但一次夏令营,让我最终放弃了这个选项:

爸妈帮我选了一所女子寄宿学校,活动范围不大,也几乎没有亚裔同学。身边的白人孩子聊起日常生活和本地流行文化时,我几乎插不上一句话,更不要提融入。短短几周内,我竟从一个原本外向的人变得沉默,甚至害怕社交。

很难想象我如何在这样的环境里度过高中三年……

决定申请国内国际学校后,我就全力备考,但过程并不如我预想的顺利。

虽然英语早早考过了托福,其他科目也问题不大,但我对入学面试几乎一无所知。老师让介绍自己时,我竟然很天真地聊到“喜欢什么颜色”“家里几口人”之类的日常话题。那次申请我铩羽而归。

这次挫折后,我申请的决心更加坚定了。把“考上梦校”的便签贴在自己的窗边,联系到本校考上宾大的学姐,还和网上认识的哈佛、普林斯顿的前辈们,请她们帮我一次次地修改文书和练习面试。

有了这些帮助,我终于在第二次申请时顺利上岸。

但转学没多久,另一个机会悄然出现:

初中的学长在外读了一年书,回来聚会时说起自己“已经在读大学了”!

这让我们几个转校生一下子兴奋起来,一方面觉得“跳级”念大学可太酷了,另一方面也很好奇“这是怎么做到的”。于是,大家拉着这位学长一起去吃饭,听他给我们介绍 “Early College”

Early College是美国教育体系中一个允许高中生提前修读大学课程的特殊项目。

它会招收10年级或11年级的学生入学。同学们可以跳过传统高中的最后1-2年,直接开始大学的通识课。

在Early College读够两年、成绩达标,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副学士学位,或为转入其他四年制的美本积累学分。

以学长读的Bard(巴德学院) Early College为例:

第一,Early College是美国教育系统承认的。

第二,Bard Early College的师资力量不错,很多老师是来自藤校的博士或教授。

第三,Bard Early College与哥伦比亚大学、达特茅斯学院等名校有3+2联合项目。

我和同班的朋友都很心动,很快同时申请了Bard Early College。有了朋友陪伴,我再不担心传统美高的那种孤单。

老师和同学们知道我要放弃两次申请才拿到Offer的名校,去念一个名不见经传的Early College,都觉得我“疯”了。

但我想得非常清楚:

👉 我当时在读的IB体系文理兼修,对CAS(创造、活动与服务)也有诸多硬性要求。而我更喜欢Early College纯粹和高效的学习环境

👉Early College虽然只招工程学专业的学生,且积累的学分会有一定折损和不被所有大学认可的风险,但这些对目标明确、选定“3+2”项目生物专业的我来说没太大影响

👉最重要的是,在Early College提前上两年课,可以为我节省大量的时间和学费,这对当时的我来说也极具吸引力。

想要走出主流赛道,放弃别人眼中的“稳妥”,去相信一个鲜为人知的项目,当然需要一点忠于内心的勇气。但当时的我已经非常笃定,找到适合自己的答案,要比“身边人的认可”重要得多。

Early College

和“天才少年”们一起沉浸式学习

申请Bard Early College需要推荐信和文书,但最主要是比较卡成绩。 虽然不考SAT/ACT,但它要求托福100分或雅思成绩达到7,其他功课的GPA不能低于3.8,都要达到A的水平。

入学的高门槛,和从中学直接进入大学的全新授课模式,并不适合所有的小孩。人们常常会把Bard Early College称为“天才少年班”,能留下来的学生没有等闲之辈:

“初中学龄学高中的知识,高中学龄上大学课程”只是 Early College的基础操作。实际上,我在Bard上大学通识课时,有些同龄朋友已经在学习大三、大四阶段数学专业的高级课程了。

同伴的优秀,让我对学习的热情也越发高涨。

Bard是那种比较典型的文理学院,虽然比起大U来资源和实验室硬件等条件不算有优势,但课堂的规模不大,每节课都配有几个助教帮大家解决问题;师生间关系密切,大家都能在Office hour非常容易地找到教授请教一二。

图片由受访人提供

更让我惊喜的是, 你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找到老师定制课程。

我在Early College修的是生物学文学士学位(Bachelor of Arts in biology),大三那年正好赶上新冠,我对“病毒学”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授虽然没开大课,却每周都抽出两个小时的时间,给我开了1V1计学分的独立课程。

Bard Early College 和哥大、达特茅斯有“3+2”的联合项目,大三以后继续去新的学校读书。两边的课程衔接十分紧密,“升学”要求也非常详细和明确——没有排名的竞争,也没有特殊的活动要求,只要学分和成绩达到申请专业的标准即可。

Bard Early College 超过50%的同学并没有选择联合项目,他们 在Bard读了两年书以后,会申请直接转学——其中大部分都是排名非常TOP的藤校。在学分转换时,不同大学会评估学生在Early College所修课程与本校专业的匹配度,通常最多可接受60-64个积累学分。

图片由受访人提供

因为不需要“抢配额”,我们虽然较着劲儿、比着学,却没有多大的内卷和竞争。

那时候,我们年纪很小,又位于美国偏远的山区,没有城市的浮躁,也无需纠结一些不必要的社交,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读书,然后和朋友们讨论问题。

和大家在一起这几年“与世隔绝”的时光,让我沉浸在纯粹的、没有杂念的求知欲中。这种无忧无虑探索的快乐,是独属于我们的青春纪念。

“考A”是一种放不下的执着,

直到有一天我长大了

有了Early College的基础, 我在哥大改选了生物医学工程理学士学位(Bachelor of Science in Biomedical engineering),直接学习大三、大四课程。

为了提高学术声誉,在精英中进一步筛选,哥大的专业课和期末考试变得越来越难。

刚进哥大,就有一门“定量生理学”,满分100分,同学们的平均分是50分,而我只拿到62分——因为从小到大的学习习惯,我以前总把“拿到A”当成自己的标准。 当第一次拿到将将及格的分数时,我几乎崩溃了。

当时大家还在上网课,看录屏可以反复理解知识点。我也会整理问题清单在Office hour请教教授,甚至找学长学姐要了往届4年的全部考题资料用以摸清出题套路……

在高压环境下生存下来的经历,极大锻炼了我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过,我也渐渐意识到成绩不是一切。

在哥大,很多同学大一、大二就有了非常丰富的实习经验,拼的是谁资源好,谁项目多,谁最后拿到了体面的工作或更好的深造机会……

我身边很多同学对科研有极大的热情,整个周末都会泡在实验室里,为接触到更多前沿的研究方向兴奋不已。本科和硕士阶段以后,还会在花5-7年的时间扑在学术上,读完博士。

而我自己,并没有想在学术方向走那么远,也舍不得五年的宝贵时光。

本科毕业季,同学们都在为申博或进大厂努力的时候, 我又一次选择了尽快完成学业——申请哥大直升的、2年制的研究生。

很多人问我:你为什么那么在意节约时间和快人一步?

我想,这可能源于我从小对“成功”最朴素的理解:

想要走在前面,要么比其他人更优秀,要么比其他人更早。

有时候,“快”不是为了赶路,不是为了碾压别人,而是让我有了更从容的时间积累经验,有更充足的底气去“绕路”,慢慢探索更适合的方向,成全更好的自己。

毕业后,我进入了一家咨询公司,主要对接一些医药企业。

刚入职的一半个月,我就坚信自己一定能做得很好,并且保持了最高的工作效率。老板交代的工作,我几乎都在倍速完成,一秒都没耽搁就提交了上去。

可是和上学时的提速进步不同,我一直在原地踏步,反而手头同类的基础工作被越派越多。

再看看身边的同事,他们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后,会拖延一两个小时再和老板汇报,会把工作里的细枝末节无限放大去说。

而在老板眼里,我们并没有什么不同。

后来,我发现自己在迷茫中思考前进方向的时候,才是我成长最快的一刻:

原来,不是所有事情都需要考到“A”才能过关。

比起事事追求完美,我更应该搞清楚自己为什么工作,想从工作中获得什么?

去年,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下,我用三个月时间完成了一次关键的职业转型——成功加入某财富榜前30企业的战略部门,实现了从咨询行业向甲方战略角色的转变。

坦白说,当时的处境并不乐观:

我来自一家医疗行业的咨询公司,并没有顶尖战略咨询背景;

只有8个月工作的经验,也不具备绿卡身份。

身边的朋友都建议我再积累一些经验,认为以我的资历挑战这样的岗位难度太大。

但最终,我依然选择了尝试。事实证明,只要能认清自己的情况,根据企业的需求精心定制简历和面试策略,一切皆有可能。

现在,已经几乎没有人问我“你多早毕业”“你本科是哪的”。大家更关心的,是我能做什么、我做成了什么。但我知道,正是那些背后的漫漫成长路,造就了我今天的从容与自信。

小时候,SAT、AP、IB、美高、美本是主流,而我在同学和老师的不解中选择了更适合自己的Early College;长大了,踏实工作和稳定积累也是一种主流,但我没有接受朋友的建议,而是及时跳槽去了自己更向往的公司……

总有更多路径可能通向你想去的地方,关键在于你是否了解自己、是否敢于选择、是否愿意承担质疑的声音。

真正好的教育,不是把你塑造成别人眼中的“优秀模板”,而是帮你成为你真正想成为的人。

我很庆幸,我在16岁那年就明白了这件事。

目前,美国有近千所Early College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莫斯科国立大学博士后亮点是什么... 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国家管理学院又称为公共管理学院是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现代化且动态发展的院...
美国三大名校合办博士后项目特色 项目介绍 斯坦福大学、美国加州州立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三大名校联合教学,招收中国以及亚洲地区高管参加...
2025法考主观题:题目皆旧识... 01 依旧没有商法设问的“民事综合” @满眼的星辰海棠 非常感谢孟老师,民综跟你学对了,没有商法,去...
深技大为新生绘就“大学第一课”... 深圳技术大学2025级新生在开学典礼暨青春歌会现场。 新生报到现场,2025级新生写下对未来的期待...
知合学:公考面试逆袭攻略,从紧... 公务员考试面试环节,是众多考生通往理想岗位的“最后一公里”。然而,面对严肃的考场氛围、考官的审视目光...
最新!成都四七九高三月考真题来... 近期,成都不少高中已经完成了开学以来的第一次月考,小编收集整理了成都七中、石室中学、成外树德中学等高...
美海军六代机2030年能飞吗?... 美海军六代机2030年能飞吗?揭秘项目停摆的尴尬现实。 美海军说他们的六代机2030年能服役,这靠谱...
2026年韶关学院专升本招生简... 2026年韶关学院专升本招生简章 一、根据教育部考试文件,学校通知如下。我校不进行辅导班。 二、报考...
上海美国留学中介排名 一、如何找留学中介 在上海寻找美国留学中介,学生和家长可以采取多种方法。首先,通过亲朋好友的口碑推...
南京新加坡好的留学中介 南京新加坡留学机构十大排名榜 南京新加坡留学机构十大排名榜 在众多留学目的地中,新加坡以其高质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