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吃高级的苦:别再用 “拼命感动自己” 的假象,耽误了真正的成长
开心田螺
2025-10-14 17:56:20
0

我们总以为 “让孩子吃苦” 就是好教育,却没分清:有些苦,吃再多也只是消耗;有些苦,才是孩子成长的 “养分”。真正的教育,从不是让孩子熬体力、拼时间,而是教会他们吃 “高级的苦”。

阅读约需要 13 分钟

乐嘉曾带着 4 岁女儿在沙漠中徒步行走 20 公里。镜头里,孩子脚上起满水泡,密密麻麻的红疹渗着血,哭着拽住他的衣角哀求 “爸爸,我走不动了”,他却铁着心继续前行。这段 “吃苦教育” 视频当时在网上吵翻了天,有人赞他 “狠得对”,也有人痛批 “这是虐待”。

类似的场景并不少见:4 岁宝宝被要求徒步 10 公里马拉松、小学生熬夜刷题到凌晨、家长花几万送孩子去体能营暴晒 ——

别把 “低级苦” 当宝贝

那些无效的吃苦,正在消耗孩子

我们总以为 “让孩子吃苦” 就是好教育,却没分清:有些苦,吃再多也只是消耗;有些苦,才是孩子成长的 “养分”。真正的教育,从不是让孩子熬体力、拼时间,而是教会他们吃 “高级的苦”。我曾和许多在公立普高的班主任交流,许多在一线教学10年以上的老师,都不陌生这样的场景:学生每天只睡 5 小时,眼镜片厚得像瓶底,试卷堆得比人高,成绩单上的数字却依旧冰冷;家长掏空钱包辞掉工作陪读,换来的是孩子的沉默叛逆,甚至一张张心理诊断书。

这就是我们最常陷入的 “吃苦误区”:把 “低级苦” 当成了教育的法宝。所谓低级苦,是被动的体力消耗、无意义的重复劳动,是 “为了吃苦而吃苦”—— 它不需要思考,不需要成长,只需要熬。

我认识一位妈妈,为了让孩子 “懂珍惜”,每天让上小学的儿子洗全家人的衣服,周末还要去做义工。孩子的手上磨出茧子,成绩却一路下滑,回到家就躲进房间玩手机,对 “吃苦” 充满抵触。妈妈不解:“我明明让他吃了苦,怎么反而更废了?”

答案很简单:她让孩子吃的是 “低级苦”。洗全家衣服是机械的体力劳动,做义工目标虽好,但是没有和孩子商量好就独立决定,对孩子是无目标的消耗,这些苦带不来思考,带不来成长,只会让孩子觉得 “吃苦是痛苦的、无意义的”,反而滋生对生活的厌倦

还有更隐蔽的低级苦:孩子熬夜改作文,却不知道 “为什么改”;刷题刷到手指起茧,却没搞懂题目背后的逻辑;报了一堆兴趣班,却只是跟着老师机械模仿,从不主动思考 “我喜欢什么、我要怎么做好”。就像文档里说的,“低级的苦是生存的代价,却成不了成长的阶梯”—— 你让孩子熬再多夜、流再多汗,只要没触及 “主动思考、自我突破” 的核心,都是在做无用功

高级的苦,是孩子成长的 “隐形阶梯”

那么,什么是“高级的苦”?不是身体上的劳其筋骨,而是主动的自我挑战:是为了一个目标耐住寂寞的深度思考,是跳出舒适区的勇气,是承担责任的担当,是从失败中爬起来的韧性。这些苦,看似 “不费力”,却能锻造孩子的内核。

1. 高级的苦,是 “自己的事自己扛” 的责任

在以往参加致极学院夏令营的同学中,有一个15岁的男生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小宇(化名)从小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的生活。有一次,爸爸让他自己去学校办雅思营报课手续,不提供任何帮助。小宇出门没多久就慌了—— 表格弄丢了,不知道该找哪个老师补,在学校里像无头苍蝇一样乱转,最后哭着给爸爸打电话求助。

爸爸只说了一句话:“你不弄好,课就上不了。” 那天晚上,小宇在家哭了很久,第二天一早,他自己去教学中心找老师说明情况补表格,又对照要求填好信息,终于办好了手续。后来他跟爸爸说:“自己的事自己负责才会上心。”

这就是高级的苦:让孩子主动承担责任。不是家长包办一切,而是在安全的范围内,让孩子自己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就像文档里说的,“没经历过责任的孩子,一旦离开父母的保护伞,会立刻跌入深渊”—— 而吃过 “责任之苦” 的孩子,会明白 “谁也不欠我什么”,会拥有扛事的底气。

▲致极学子参与新生团建活动

2. 高级的苦,是 “跳出舒适区” 的突破

《垫底辣妹》里的沙耶加,一开始是班里的“混世魔王”:上课睡觉、逃课泡吧,成绩差到连高中都快考不上。直到遇到辅导老师坪田,她才第一次尝到 “跳出舒适区” 的苦 —— 每天狂刷习题,放弃追剧和泡吧,对着看不懂的数学公式反复琢磨,甚至因为压力大而崩溃大哭。

但正是这份苦,让她实现了逆袭:从年级倒数,考上了日本顶尖的庆应义塾大学。沙耶加说:“原来我不是不行,只是没敢逼自己一把。”

很多孩子都像曾经的沙耶加:成绩不错就不肯多学,稍微受点挫折就躲回父母怀里。家长总说“孩子还小”,却忘了舒适区只会养出 “无能者”—— 你躲得过一时的困难,躲不过 30 岁的失业潮,躲不过人生的风雨

▲《垫底辣妹》剧照

网上有个日本男孩跳箱的视频,让人看得热泪盈眶。男孩一次次冲向跳箱,一次次摔下来:第一次助跑太快,没掌握好起跳点;第二次姿势不对,重心不稳;第三次摔在垫子上,他趴在地上哭了起来。但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他擦干眼泪,调整助跑速度、步伐和起跳姿势,最后一次,他奋力一跃,终于跳过了跳箱。现场的掌声响了很久。

这个男孩吃的,就是“突破之苦”—— 他没有停留在 “我不行” 的舒适区,而是一次次尝试、一次次调整,最终战胜了自己。这种苦,会让孩子明白 “困难不是拦路虎,而是垫脚石”,会让他们拥有直面挑战的勇气

▲致极生物课

3. 高级的苦,是 “深度思考” 的沉淀

佛山一位四年级老师,曾布置过一道“奇葩” 作业:让学生在家数 1 亿粒米。作业刚布置下来,就有家长炸了:“1 亿粒米怎么数?老师是不是脑残?” 但有几位家长没有抱怨,而是引导孩子思考 “怎么数”。

有的孩子先数 100 粒米,称重后算出 1 亿粒米的重量;有的孩子用容器装 1000 粒米,算出体积后,再估算 1 亿粒米需要多大的容器;还有的孩子查资料,了解 1 亿粒米能供多少人吃一天。这些孩子没有机械地数米,而是通过思考,用数学知识解决了 “不可能的任务”。

这就是高级的苦:深度思考的苦。不是“老师讲什么我听什么”,而是主动探索、主动思考,把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能力。就像文档里说的,“孩子上课听懂了,和‘知识内化’有很大的不同”—— 真正的学习,不是记住知识点,而是学会 “怎么思考”

今年致极学院预科班迎来了很多新同学,有一位孩子以前数学总考不及格,不是因为笨,而是只会“死记硬背”:公式背得滚瓜烂熟,遇到题目却不知道该用哪个。后来老师让他做“错题复盘”—— 不是抄题,而是分析 “这道题为什么错?是知识点没懂,还是思路错了?” 每次复盘,他都要花 1 个多小时,对着题目反复琢磨,有时候甚至会画图、查资料。慢慢地,他的数学成绩从不及格冲到了 80 分。他说越来越明白会思考比会记忆更重要

▲致极课堂

教孩子吃高级的苦

家长要避开这 3 个误区

很多家长想让孩子吃高级的苦,却因为方法不对,反而把 “高级苦” 变成了 “低级苦”。想要教好孩子,首先要避开这 3 个误区:

1. 别把 “逼迫” 当 “引导”

乐嘉带女儿沙漠徒步,错就错在 “逼迫”:孩子已经体力不支、哭着哀求,他却依旧不放弃,把 “高级苦” 变成了 “虐待”。真正的引导,不是 “强迫孩子做什么”,而是 “帮孩子找到做的理由”。

我朋友的女儿喜欢跳舞,一开始热情很高,但练了半年就想放弃 —— 基本功太枯燥,压腿压得眼泪直流。朋友没有逼她 “必须坚持”,而是带她去看舞蹈演出,跟她聊 “你想不想站在舞台上跳舞?” 然后和老师一起,把基本功练习变成 “小游戏”:比如把压腿变成 “比谁坚持得久”,把劈叉变成 “模仿小天鹅”。慢慢地,孩子重新找回了兴趣,现在已经考上了专业的舞蹈学校。

学习的正确顺序是:有兴趣→没兴趣→刻意练习→成为习惯→有兴趣→成为特长”—— 家长要做的,不是在 “没兴趣” 的时候放弃,也不是逼迫孩子坚持,而是帮孩子找到 “刻意练习” 的动力,让 “苦” 变成 “值得的事”。

2. 别把 “成绩” 当 “目标”

很多家长让孩子吃苦,只盯着“成绩”:熬夜刷题是为了考高分,报兴趣班是为了拿证书。但高级的苦,从来不是为了 “分数”,而是为了 “成长”。

我还有位教师朋友曾经遇到过一个“多动症” 孩子:上课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一塌糊涂。但班主任发现,孩子对历史特别感兴趣,只要聊起历史故事,就能安静很久。于是她引导孩子 “研究历史”:让孩子查资料写历史小论文,给同学讲历史故事。慢慢地,孩子不仅专注力提高了,成绩也跟着上去了 —— 因为他找到了 “学习的意义”,而不是为了分数吃苦。

内驱力是解决‘为什么学’的灵魂拷问—— 当孩子为自己而学,为兴趣而学,他吃的苦才是 “高级苦”,才会有持续的动力。

▲学生自主设计海报

3. 别替孩子 “扛下所有失败”

有个妈妈,孩子考试没考好,第一反应就是找老师“是不是题目太难了?” 孩子和同学吵架,她立刻去学校 “替孩子出头”。结果孩子越来越玻璃心,遇到一点挫折就崩溃,因为他从来没学会 “接受失败”。

真正的高级苦,包括“接受失败的苦”。曾经有个很著名的新闻:一个成绩优异的女孩高考失常掉档到普通院校。全家没有责备,也没有安慰,而是让她自己选择“复读还是上普通院校”。女孩哭了两周,最后决定复读。第二年,她没有 “拼命刷题”,而是稳扎稳打,最后考上了心仪的学校。

女孩说:“那次失败让我明白,没人能替我扛,我只能自己站起来。”—— 家长要做的,不是替孩子避开失败,而是在孩子失败时,告诉他们 “这很正常,你可以自己选择接下来怎么做”

▲学生与IDP导师亲切对谈

写在最后

高级的苦,是给孩子最好的 “人生铠甲”

泰戈尔说:“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 但不是所有的磨砺都是 “地狱般的苦”,不是所有的流血都是 “值得的痛”。

真正的教育,不是让孩子吃 “低级苦” 去消耗自己,而是让他们吃 “高级苦” 去锻造内核:吃责任的苦,拥有扛事的底气;吃突破的苦,拥有直面挑战的勇气;吃思考的苦,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孩子学会吃高级的苦,他们会明白:苦不是用来熬的,而是用来成长的;人生不是用来躲避风雨的,而是用来在风雨中撑伞前行的

高级的苦,是当现实的暴雨倾盆而下时,孩子自己学会撑开认知的伞,在泥泞中踩出属于他的“舞步”—— 这才是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他们面对人生的 “铠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济源市黄河路小学开展防震减灾系... 10月13日是防震减灾日,济源市黄河路小学围绕“普及防震知识,提升应急能力”主题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央企】中国中化2026年度校... 一、单位介绍 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中化,英文简称Sinochem Holdings)是...
“数字食堂”守护学生“美好食光... 校园餐食事关学生健康、家庭安心与社会信任。近年来,沙市区深入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数字...
韩城:成人高考即将举行 招聘求职 房屋买卖 教育培训 二手市场 交友相亲 2025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将于10月1...
博士和博士后的区别 博士与博士后的核心区别 一、身份性质 博士是高等教育中的最高学位,标志着个人在某一领域完成系统研究训...
2025美国求职选择机构的实用... 在美国求职市场上,选择合适的机构可以帮助你更高效地了解职位信息和职业发展机会。本文梳理了2025年最...
简历修改599元,6000元包... 字节在职8年 “宇宙厂”人力资源总监 辅导无数同学上岸…… 正在找工作的小伙伴们 如果你遇到这样履历...
致新生的一封信:在选择与探索中... 作者:杨馨仪 主播:贾薇潼 亲爱的2025级新生: 见信如晤! 刚刚结束今年的迎新工作,看着你们一张...
刚反弹一天,A股为何就高开低走... 10月14日,市场全天震荡调整,创业板指、科创50指数盘中双双跌超4%。截至收盘,沪指跌0.62%,...
【就业服务】毕业生就业手续日程... 九月 将学院下发的预毕业生信息统计表填好。 同时,准备考公务员或者选调生的小伙伴, 相关材料审核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