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深化职业教育本科化转型的背景下,高等数学作为公共基础课,如何突破“学用脱节”的困境,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课题。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基础教学部以“金课”建设为抓手,围绕“厚基础、强应用、精实践”的理念,构建了“知行合一、数专融通”的教学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课程建设范式。
重构课程体系,推动“数专融通”。学校立足职业本科类型教育定位,推动高等数学与专业群深度融合,形成“基础+专业+创新”三级课程结构。基础模块夯实通识知识,专业模块结合真实任务设计项目,如“3D打印物料成本优化”“电池充放电过程建模”,创新模块通过建模竞赛与跨学科项目拓展学生能力,实现从“统一教学”向“精准赋能”的转变。
创新教学模式,实施“三课堂联动”。学校构建“第一课堂筑基、第二课堂实战、第三课堂反哺”的三课堂联动机制,系统推动知识向能力转化。
第一课堂推行任务驱动与情境教学,将知识点融入真实岗位问题,开发活页式教材与数字资源,实现教学内容动态更新。
第二课堂以“课程—培训—竞赛—双创”四阶路径推进能力进阶。学校将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主干课程,开设“数学建模方法与实战”选修课,并组织赛前强化培训。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一等奖,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国家级、省级奖项数十项,实现“以赛促学、以创促能”。
第三课堂深化产教融合,组织教师深入企业实践,联合企业导师开发教学案例,将真实问题转化为课堂任务,形成“教师入企—项目反哺—课堂应用”的闭环机制,实现教学与产业同频共振。
强化资源建设,推进数字赋能。学校开发“智能制造数学建模仿真系统”“工业数据可视化实训平台”等虚拟仿真工具,构建沉浸式学习场景,提升学生建模与问题解决能力。目前,已建成省级在线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社区教育优秀课程资源2门,数字资源覆盖率达100%,成果推广至全国百余所院校,累计惠及超100万学生。
改革成效显著,实现“范式跃升”。通过系统化改革,高等数学课程实现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学生建模与数据分析能力显著增强,课程模式被多所院校借鉴,形成区域示范效应。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开发“职业情境赋能包”,建设“智慧数学工坊”,凝练“公共金课建设范式”,持续推动职业本科教育课程体系高质量发展。
《中国教师报》2025年11月12日第7版
作者:毕丽萍 张桂华 孙娜娜
上一篇:幼儿英语班,报课就是在浪费钱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