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小学生人数跌至30年新低
开心田螺
2025-11-25 14:40:32
0

随着总和生育率降至全球最低,中国香港超过一半以上适龄儿童及其家长欣喜于实现“第一志愿”入学的同时,学龄人口结构性下跌也让不少学校免遭“杀校”的压力日增

随着当地适龄儿童及“跨境学童”近年来数量下降,香港教育界纾缓生源危机的方案包括加快推行全面小班教学、减少班级数目等,近期亦在酝酿吸引“小留学生”。摄/焦建

文|《财经》特派香港记者 焦建

编辑|苏琦

11月24日,是中国香港特区小一新生自行分配学位结果公布的日子。随着相关结果公开,当地提出申请的适龄儿童人数已跌破4万反映出的学龄人口结构性下跌现象,亦引发了当地对少子化及如何应对的新一轮关注。

本轮录取结果涉及到的是将于2026年9月入学的小一新生。按照中国香港特区教育局于11月21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共有37581人申请自行分配学位,按年同比减少了4200人,跌幅约一成。另据该局推算,当地6岁适龄读小一的人口也将由今年的4.86万继续下跌,到2030年时仅为3.41万,整体下跌近三成。如按分区计算,香港的湾仔、油尖旺、东区、荃湾和中西区的跌幅相对较大,幅度介于42.8%到55.6%。

不足3.8万名申请相关学位的小学生,是中国香港近30年来首次跌穿4万人的界线。受这一人数新低数字影响,今年当地小学生中有约1.9万人获得录取,成功率达到52.3%,按年同比上升2.9个百分点,则是自2006年以来的新高。

具体而言,19656名小学生将在自行分配学位阶段获派学位,包括9477名世袭生,同比减少1167人;另外10179人则按计分方法获派学位。因此自行分配学位成功率为52.3%,是2007年后当地相关数字再次重上五成以上。

在中国香港,特区政府通过公立学校系统提供12年免费小学及中学教育。但因办学团体较多,小学生的招生系统及流程仍显得较为复杂。例如,在小学“自行分配学位”阶段,当地所有的公立或资助类小学(统称为“官津小学”,占当地整体学校总数约九成),会各自把一半的学位作为分配。每名学生只可以申请一间小学,但申请不受地区限制。

小学生在这一阶段录取的核心,在于所申请学校的竞争率。考核的主要因素,则包括“必收类”和“计分类”。前者属于种种原因必须接收到该校就读的学生,其数量最高可达一些学校学额的三分之一左右。以前述“世袭生”为例,其涉及的是有哥哥或姐姐在该校就读,或者父母在该校任职的学生。

按照流程,获得自行分配学位的儿童家长,需在11月底前到相关学校办理注册手续。未能获得自行分配学位及只准备参加统一派位的学生,其家长则需要于次年1月中下旬通过电子平台或派位中心办理选校手续。

当地超过一半以上小学生及其家长欣喜于实现“第一志愿”入学的同时,学龄人口的结构性下跌是否将会维持,以及如何进行应对,则是当地教育界近年来纷纷热议的核心话题。

香港特区政府此前预估的当地六岁学龄人口推算数字。图源:香港特区政府统计资料

这主要与中国香港特区婴儿数此前曾迎来近十年持续下降有关。2014年时,当地的婴儿数量为6.2万名,到2017年则降至5.6万名。随着2020年全球出现新冠疫情,当地的活产婴儿数目在2021年跌穿4万人大关,仅得38684名。2022及2023年,则分别有32950名及33288名婴儿出生。

2022年,中国香港的总和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每名妇女一生中平均生育子女的总数)降至历史低点0.701,在世界银行的数据库中,首次取代韩国(当年为0.8)成为全球最低;2023年,据联合国人口基金《2023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中国香港的总和生育率也仅0.8,仍属全球最低,低于韩国(0.9)、新加坡(1.0)、日本(1.3)等。

2024年是中国香港特区连续两年出生率快速下跌停止的关键性年份,当年全港共有36767名婴儿出生。按照香港特区政府的解释,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与2023年特区政府推出的一系列“催生”措施,包括新生婴儿奖励金、提高与居所有关的税项扣除最高限额、资助出售单位优先安排、公屋优先安排等。

按照“新生婴儿奖励金计划”,香港特区将向合资格父母的每名新生婴儿发放2万港元现金奖励,为期三年。该措施之所以受到当地热议,源于这是中国香港首次用直接派钱的方式鼓励生育。

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副司长办公室在随后公布的详细数据显示,当年香港出生的36767名婴儿当中,其中有31708名合资格的婴儿家长申请了该笔奖励金;而截至2025年6月底,香港特区政府则共接获49567宗合资格申请,并已向48984名申请人发放奖励金,总发放金额约为9.79亿港元。

尽管如此,根据香港特区政府近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则显示,2024年中国香港的总和生育率也仅0.841,仍远低于人口更替所需的2.1水平。当地一调查也显示,年龄介乎19岁至29岁的受访群体中,仅有约23.27%表示有生育意愿,属于全球最低水平之一。

因此,新生婴儿数量虽短暂呈现一定止跌回升态势,但每年仍不足4万名且可能持续维持较低总量的婴儿出生数字,也让当地不少学校在未来数年内正常经营免遭“杀校(关停并转)”的压力日增。

这一方面与近年来申请人数下跌的因素有关,即部分当地学生家长可能选择不参与前述自行分配学位,转而选读国际学校或到海外留学。在新生儿总量日益“捉襟见肘”的当下,这部分适龄儿童的占比增减,被认为是影响当地小学学位相对多寡的核心因素之一。

另一方面,令当地学校难以把握具体学生数字的核心因素,也包括近年来中国香港特区所推出的一系列人才吸引计划。他们的子女按照相关政策可到香港就读相关学校,而这也使得参与派位的人数出现变量,因此很难具体推断未来几年的趋势。

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客座教授宋恩荣近期根据香港特区政府数据进行的一项研究也指出,从2023年推行抢人才政策开始到2025年6月底的两年半,通过七项人才计划抵港的人数多达43万,包括22万人才及21万受养人。但期间香港总人口不增反减,从2023年中753万的历史高峰,稍微下降至2025年中的752万。

据一位在深港间从事教育行业的业内人士对《财经》解析,目前这一阶段,从内地来港读书的人才子女往往集中于入读高小或者中学,入读小一的人数偏少。“短期来看,这一方面源于部分人才需要先在香港找工作安家后才会生育或举家赴港;中长期来看,相关小学生的数量有望有一定增加。”

当地的资助小学校长会主席陈淑仪则公开指出,期望通过人才子女完全填补生源“有点妙想天开”。当地学界近年来一直与教育部门磋商不同方法协助纾缓生源危机的方案,包括加快推行全面小班教学、减少部分大校的班级数目等。

随着前述申请自行派位的学生数量在一年内出现近10%的下跌,部分学校表示对适龄学童的持续减少“已有心理准备”,将以各种方法吸引学生就读,也希望教育相关部门能够尽量提供协助,减少缩班“杀校”。其中受影响较大的,可能包括香港的青衣、南区、天水围等地区。

陈淑仪则呼吁称,出生率属于“被动”因素,中国香港未来要推出新政策增加学生数量,例如容许相关学校申请扩位录取来自境外的“小留学生”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我校赴黑龙江牡丹江开展“化学无... 我校赴黑龙江牡丹江开展 “化学无处不在”科普系列讲座 宁安市第一中学 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宏德博学...
家长和孩子聊成绩,如何不伤感情... 每次考试完了,去学校门口接孩子,家长都会问一句:“考的咋样?” 接下来的几天,基本上每天都会问:“卷...
除了考公和读研,小镇做题家还有... 自“小镇做题家”一词从豆瓣小组的自嘲出圈,经明星考编争议发酵为全民热议的公共议题,这个标签便不再只是...
25年一上语文九大专项合集(2... 亲爱的同学们好,这里是小学课堂秘籍 今天为大家分享:1124【25年一上语文九大专项合集(29页),...
重磅!雅思36年来首次降价,不... 近日,语言考试圈突然热闹起来~ 变天了!雅思官宣考费价格调整,迎来36年来首次大降价! 202...
2026广州新加坡十大留学机构 一、广州新加坡留学中介怎么选?五大疑问帮你理清思路 作为从事国际教育规划工作超过十年的资深顾问,我...
国培——2026浙江选调国培面... 公考面试培训,师资是关键。国培拥有专属核心师资团队,戴广强、周怀瑾等主讲老师,平均教龄超8年,教学经...
英国OfS公布2025年秋季入... 11月20日,英国学生办公室(Office for Students)公布了截止到2025年秋天入学...
北京经开区2026小学入学适龄... 致经开区2026年小学入学 适龄儿童家长的一封信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2026年义务教育入学准备...
热评丨体育筑基未来 让孩子们眼... 是在阳光下挥洒汗水还是在教室里刷题,这对于当下的学生来说同样重要。充足的体育活动不仅能让学生们收获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