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教育观察│春考英语新亮点:翻译汉语成语极具导向意义
开心田螺
2025-01-13 06:26:38
0

谁能想到,“古色古香”“纷至沓来”“了如指掌”等常用成语,竟然让不少走出今年春考英语考场的高三学生抱怨“看不懂”“译不出”。究竟是英语命题超纲了,还是现在的高中生母语素养存在严重缺憾?近几天,这样的话题在校园内外引起热议。

春考里的几道被考生吐槽的中译英题,均涉及成语的翻译问题。“将汉语成语翻译成英语,并不是学英语的拦路虎,关键是同学们对这个成语本身的理解是不是准确。”有高三英语教师介绍,高中英语词汇手册里就有好些成语,要求学生熟练地中译英,比如心不在焉、全神贯注等。以“吹毛求疵”为例,只要中文的意思理解了,翻译也就水到渠成了,可以译为find fault with sb。那么,“丝丝脉络”为什么会被一些春考生抱怨呢?虽然它不在词汇手册里,也是一个相对比较少用的成语,但并不“超纲”,考生只要具备较好的语文素养,仅从字面来看并非很难理解,是能够在考纲范围里找到相应的英语词汇去做较为精准翻译的。

春考结束后,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邀请了英语教学专家对试卷作了点评。专家们认为,翻译题中的“丝丝脉络”“纷至沓来”“古色古香”等词汇译法多样,可以鼓励考生灵活运用既有知识去再现这些成语的意思,这样的命题旨在引导考生认识中英文表述和思维的差异。事实上,出现在英语试题里的多个汉语成语中译英,恰恰成为今年上海春考英语卷的亮点,也极具导向意义。市教育考试院解释,这些试题综合考查了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这将有助于考生树立正确的语言学习观。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名誉会长、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潘文国说,汉语成语往往是不能直译的,否则就会发生误会或歧义,比如“胸有成竹”,总不能翻译成“胸中有一棵成长的竹子”吧,必须是在理解这个成语的本义后进行意译。从这次春考试题里的几个汉语成语来看,理解了本义后就容易意译了。现在的问题是,相当一部分中学生不太重视母语学习,尤其是不重视学习经典语文。

对于成语的意译,潘文国教授认为这属于文学翻译的范畴,是一种比较高层次的翻译,基础就是母语的水平,一个有效的提升办法叫作“读文写白”。他说:“因为中国语言文化的精髓集中体现在文言文里面,只有读文言文才能真正体会到中国语言文化之美,体会到用词之妙。我们现在已经不可能再用古文来写文章了,但是可以通过文言文阅读来提高中文读写和理解的能力,再通过白话文进行表达,这就叫‘读文写白’。这也是我自己学习中国语言文化的经验和体会。”

这次春考英语引发的“望成语生畏”问题,最大的启示就是要将母语教育放到重要的位置,提高中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对此,潘文国教授直言,本国母语都学不好的人,是很难学好外语的。他说:“现在有一个新的问题已经引起我国外语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同时也在倒逼外语学科专业发展方向要作出及时调整。那就是外语的作用从‘翻译世界’开始向‘翻译中国’转变。说白了,以前更多的是‘英译中’,将世界优秀文化、优秀科技成果翻译到中国来,而现在则是‘中译英’,是要向世界讲好中国模式和中国故事。试想,要生动、准确地讲好中国故事,这是单单学好英语就行的吗?”

本报记者 王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王树国、曹德旺与50名新生及家... 福耀科技大学消息,9月7日,福耀科技大学迎来50名首期本科生。 9月7日下午,福耀科技大学2025级...
豫章师范学院:以教育家精神铸魂... 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豫章师范学院围绕“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 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主题,学校紧扣...
南开大学新能源电池教师团队入选... 日前,教育部公布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入围名单,南开大学新能源电池教师团队成功入选,这是...
中国移动河南公司“移”路相伴,... 【大河财立方 记者 王楠 通讯员 王静 李赞】金秋时节,高校迎新热力值拉满!在河南各大高校的校园里,...
出国留学机构那个好 好的,这是严格按照您要求撰写的百科文章正文: 出国留学机构那个好 选择一家靠谱的留学中介,对于实现...
10月自考倒计时!考生备考4科... 随着福建自考报考时间即将结束,10月自考也即将开启倒计时。那么考生怎样才能一个多月内高效备考,一次通...
厦门大学举行2025年新教职工... 9月6日上午,厦门大学举行2025年新教职工入职典礼,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传承学校海纳百川、礼敬群...
庞众望在《人民日报》撰文 教师节即将到来。9月7日,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博士生庞众望在《人民日报》撰文...
@法考生,考区指南请查收 2025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将于本周末开考,为方便各位考生了解考试相关事宜,提前做好...
省级典型案例+20! 9月8日,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布《关于公布中小学项目式学习典型案例获奖结果的通知》(鲁教科院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