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卿 《 劝学》
用功读书自古以来都是人们进行自我提升,阶层跃迁的重要途径,随着工业革命以来国外科技文化的发展,西方成为了中国进步之士的求学殿堂,很多留学生在回国后建设祖国,为近代中华民族的复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出国留学的势头也是十分只增不减。凡是家里有条件的家长基本都有过这样的想法。当然,学生一个人远在外地求学,因为语言沟通,生活习俗等等各方面的原因,整个留学的过程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而且学生和家长相隔甚远,平时在学习生活中的问题都没办法得到沟通。长时间下去,心理也会产生变化,最后的后果可能就不堪设想。现实中就有活生生的例子,北大的一个学霸在出国深造过程中,发生了意外?这其中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前往美国留学
1985年唐晓琳出生在山东烟台一个普通家庭,这个女孩从小就长得很漂亮并且十分的聪明,父母也对她寄予厚望,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上了小学以后,学习成绩一直是年级里的佼佼者,考取北大也成了她心中的理想。
中考时她凭借优异的成绩被当地重点高中录取,即便在这所云集全市顶尖学子的中学,文弱瘦小的她依旧鹤立鸡群,每回考试都能荣登榜首。加之又长得清秀漂亮,极受同学老师的喜爱,是大家眼中公认的美女学霸。
2004年唐晓琳信心十足地走进了高考考场,在这场关乎自身命运和父母期望的考试中,她取得了一个让学校和全家都为之沸腾的成绩,唐晓琳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成功被北京大学录取。
北京大学和其他高校不同,这里是全国学霸的聚集地,唐晓琳要面对的是更加强大的竞争。在这种高压力的学习环境下,她依然能从众多学子中脱颖而出。在临近毕业之际,校园中的很多同学都已经做出了下一步的打算。
不少同学选择进入企业直接参加工作,有些则继续在探索知识的道路上前进,而唐晓琳就是其中之一。她在和父母进行商议后,决定只身前往美国求学,她要去到美国犹他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当同学得知她的想法后纷纷送上了祝福,父母也用期许的目光注视着她踏上飞往美国的航班。
不得不说唐晓琳有着超强的适应能力,刚刚入学就紧紧抓住了学习的节奏,这位北大培养出来的美女学霸,仅用了两年时间就把犹他大学的研究生学位证书拿到手,2010年她没有停下求学的脚步,继续攻读犹他大学的博士学位。
自杀身亡
曾经在北大学习空间物理专业的她目的也是十分的纯粹,这次在犹他大学攻读的是生物物理专业博士学位,希望自己可以在这项领域中得到新的突破。大家都以为她会在学有所成之后踏上归国的路途。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位可爱活泼积极阳光的女孩,会在美国读研这么多年之后从金门大桥一跃而下。
从2010年到2017年,在这7年的时间里先后发表过6篇论文,但是也不知是何种原因仍旧未能毕业。对此一向在学习中顺风顺水的她,开始产生了极大的挫败感,压力越来越大
其实这很容易理解,在现如今的这个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只需要一个不小心就跟不上社会的脚步。普通人的生活尚且如此艰难,而那些站在金字塔顶端的天之骄子们就更是如此了,因为在他们身上背负着无数人的目光。此时,身边的所有人都对她寄予厚望,伴随着挫败感,担子也越来越重。
最终在2017年的10月1日,在美国已经7年时间的唐晓琳独自来到旧金山。在著名的金门大桥上思量了很久,随后便从距离水面60余米的桥面跃下。很快唐晓琳失踪的消息瞬间传遍了整个网络,一时间揪住了无数网友的心。
大家纷纷关注此事,等待美方的进一步调查,谁知在焦急地等待了一段时间后,突然传出了唐晓琳已经离世的消息。这顿时在国内的论坛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所有人关心唐晓琳的人都迫切地想要知道,到底是什么让一个文静淑雅积极阳光的中国女孩,在美国走上绝路。
公布调查结果
犹他大学在事发之后四个月公布了调查结果,其中只有两点情况值得大家关注。第一,唐晓琳攻读的专业,按照规定需要在第三个学年会通过博士生资格考试。但是唐晓琳直到第七年才通过,去世前是她读博的第八个年头。
第二,唐晓琳所在的实验室工作学习压力很大,她经常会在深夜和周末工作。在官方发布的调查结果中,我们也丝毫没有从中获取到什么有用的信息,大多也都是推卸责任的言论。
当然,这只能说明她多年承受如山似海的学习压力,奋斗了七年才等到博士的毕业证书。在这七年当中,她心中的压力日积月累,越来越难以控制情绪,最终在一个特殊的时机得到了爆发,才做出了让无数华人震惊的做法,从此长眠异乡。
从唐晓琳的经历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她在国内的学习生涯格外的顺利,基本上没有受到过任何的挫折。她对自己的期望也一直很高有着探索不完的精力,或许正是因为自己的这种想法才把自己逼到这样的绝路。要是转念一想,就和曾经那些并肩学习的同学一样,回国找一个合适的出路也不外乎是一件不错的打算。
所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当一个人长时间处于顺风顺水的状态,就会认为自己可以胜任一切。在这个时候,一旦出现困难,往往产生的打击和毁灭性是巨大的。而她的父母和大多数父母一样,只知道给予孩子优厚的学习条件,却不知怎样引导孩子的心理。
结语:
为什么年轻的读研学生群体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类似于读研学生难忍压力自杀这种案例,在国内已经屡见不鲜。这已经足够引起很多人的重视,大家都能看出来学生的心理健康从来都不是小问题,但很多家长还是没有认识到这一严重性。
把她送到触不可及的国外,最终却难以背负父母的期盼。白发人送黑发人成为了他们心中一生的痛,唐晓琳的事件无疑为无数父母敲响了警钟,所以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还是要多注重孩子的心理问题。成绩固然关键,但是心理健康才能成就更大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