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这行十年,最让我心疼的就是这类孩子——坐在我面前掰着手指算:“老师,我来加拿大六年了,转过一次学停过一年课,现在室友都要硕士毕业了,我连本科文凭都没拿到...” 说着说着声音就抖起来,手里攥着纸巾不敢抬头。今天我想用大白话聊聊,那些被北美教育体系撞得头破血流的孩子,到底卡在了哪里。
这孩子提到被IT专业拖垮,我立刻想到上个月处理的案例:温哥华某学院学生,听抖音博主说“加拿大AI专业年薪百万”,大二就被算法课虐到抑郁退学。北美选专业最怕三件事:听网红推荐、跟风热门专业、忽略自身特性。
说几个血淋淋的现实:
这孩子说“第一年很轻松”,简直道破天机。去年有个家长拿着孩子大一的全A成绩单找我嘚瑟:“加拿大大学也不难嘛”,结果孩子大三重修三门课濒临开除。北美的教育像弹簧——你软它就硬,你硬它就软。
给后来者提个醒:
这孩子提到想跳过本科申英国硕士,时间有时候一文不值,但是有时候它却格外珍贵,停学后让很多孩子非常迷茫,但是我知道我应该该做一个决定,浑浑噩噩的在College还是直接攻读Master。我更倾向于后者,可以在本科有缺陷的时候直接跳过本科阶段申请Master就读,比如英国的Master课程,只有一年的学习时间,完成学分即可毕业拿到Master Degree,相对于我现在的情况来说,Master无疑性价比会更高,同时也不会浪费很多的时间,只有一年金钱也会花得更少。最后拿到Master Degree回国也能给到父母一个交代。
这孩子说“留学后才懂孤独”,让我想起疫情期间的悲剧:多伦多有个学生躲在公寓吃抗抑郁药,三个月没上网课被退学都不敢告诉家人。在加拿大,孤独会悄无声息地摧毁你的学业。
给家长三个预警信号:
孩子,如果你正在经历这些,我想跟你说三句大实话:
留学就像修仙渡劫,有人天生灵根通透,有人得靠丹药续命。你在文章里写“痛苦都是罪有应得”,这话我不认同。北美教育系统本就是为淘汰而设计——麦吉尔大学官方数据,每年有12%的学生因非学术原因退学。能撑到第六年还在挣扎的你,早就比半途而废的人强百倍。
放下和同龄人比较的执念,加拿大这片土地最神奇之处在于:三十岁重返校园的大龄学生,往往比十八岁新生更容易找到人生方向。就像你提到的室友即将硕士毕业,可谁知道他是不是在偷偷羡慕你——毕竟你还有大把时间试错,而他只能硬着头皮走向既定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