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5日,朱也天查到了高考成绩:语文127分,数学138分,英语139分,物理98分,化学99分,技术99分,总成绩整整700分。7月5日,他如愿以偿,收到北京大学2024年强基计划通知书,专业是化学类培养方案1。
每当爷爷和爸爸专心做事的时候,妈妈都会告诉他:“爷爷和爸爸在干大人的事情,我们也应该干自己的事情。”
朱也天出生于一个工艺世家,爷爷是“中国当代铜建筑之父”“朱家铜艺”第四代传人朱炳仁,爸爸是浙江省非遗铜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朱家铜艺”第五代传人朱军岷。
2006年5月25日,朱炳仁主持修建的常州天宁宝塔,在即将完工时遭遇一场大火,顶层檐瓦装饰全被烧毁,只留下塔身完好。朱炳仁伤心欲绝。
在清理天宁宝塔现场时,朱炳仁意外发现高温中熔化的铜流淌在地上,形成了晶莹的铜珠和姿态万千的熔铜结晶体,而此种形态的铜所展现出的流畅之美是人工铸造无法实现的。像是发现了新大陆,朱炳仁捡回两包悉心研究,由此发明了熔铜艺术,不借助模具也可以控制铜液的形状,进而制作出千变万化的铜艺作品。
之后,他用天宁宝塔的部分熔铜铜渣,结合国画、书法及油画等技法,完成了《阙立》《稻可道,非常稻》等在思想和艺术上都非常高超的熔铜作品。
朱也天从小看着爷爷和爸爸为了熔铸出新作品,画出一张张图纸,进行上千次实验,觉得他们很了不起。由于爸爸和爷爷都很忙,妈妈承担起了照顾和教育朱也天的重任,很注重培养他的专注力、自理能力和时间观念。
每当爷爷和爸爸专心做事的时候,妈妈都会告诉朱也天:“爷爷和爸爸在干大人的事情,我们也应该干自己的事情。”因此,朱也天从小就养成了按时吃饭、睡觉、玩耍的习惯,上学后安排起学习时间来也井井有条。
小时候朱也天经常问妈妈:“爷爷和爸爸为什么总是那么忙?他们为什么不和我一起玩?”
每次,妈妈都耐心地跟他讲:“爷爷和爸爸是国家的人,他们每一天都在创造,在做很有意义的事情。”除了给朱也天讲爷爷和爸爸创业的励志故事,妈妈还会给他讲科学家们自律、励志的故事。
朱也天记忆最深刻的是妈妈给他讲的双院士李德仁的故事。李德仁从小学习就很自律,因为他的祖爷爷留下了“李氏家训”:“爱我中华,兴我家邦,少小勤学,车胤孙康,弦歌雅乐,翰墨传香……”
当时,妈妈逐字逐句给朱也天讲解“李氏家训”的内容,还告诉他,在“李氏家训”的影响下,李德仁、李德毅、李德群三兄弟,都当上了院士。那时候,朱也天就感觉,自律是一种很好的品质,自己也要做一个自律的人。
▲ 朱也天与父亲(左)和爷爷(右)
爸爸告诉他:“打造一把小小的铜壶,需要3万甚至5万次锤打,最好连续劳作几小时,一气呵成,每个步骤都要小心谨慎。”
孩子总有贪玩的时候,朱也天也不例外。一天晚上,到了睡觉时间,他正常上床后,在被窝里偷偷拿出手机打游戏。妈妈发现后,非常严厉地批评了他,并且严肃警告他,不管有没有人监督,都要按照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做规定的事情。
周末,妈妈带朱也天去看爸爸工作。到了爸爸的工作间,他看到爸爸正手拿一把特制剪刀,在几毫米厚的铜板上移动,时而拐弯,时而停顿,随后剪出一个近乎圆形的铜板——爸爸要做一把铜壶,这是壶身。
下料后,爸爸开始淬火。他稳稳地拿住高温喷枪,对准铜板边缘喷火,很快,铜面由黄变绿,随着火舌的移动逐渐熔化。接着,爸爸将铜板浸没到凉水中再拿出,然后置于木桩上,就着木桩上木窝的弧度,开始敲打。
看着爸爸一丝不苟地敲打着铜板,脸上的汗水直往衣领里面流,朱也天抽出纸巾想给爸爸擦擦汗。可是爸爸用眼神制止了他,依然手握锤子,一下一下地敲打着。
敲了一阵后,他再将铜板喷火,再把加热的铜板缓缓浸入水中,然后再继续敲打,每一锤落下,就微调铜板的位置、变换落锤力度。伴随着哐哐的锤击声,铜壶慢慢现出雏形。
休息的时候,爸爸告诉朱也天:“打造一把小小的铜壶,需要3万甚至5万次锤打,最好连续劳作几小时,一气呵成,每个步骤都要小心谨慎。”听完爸爸的话,朱也天左手拿起被爸爸锤打有型的铜板,右手拿起铁锤,想像爸爸一样一边转动铜板,一边有节奏地锤打。
可他的左右手总不能协调起来:要么右手落锤,左手忘记转动铜板;要么左手转动起铜板,右手又忘记落锤。
爸爸趁机告诉他:“干什么事情都要持之以恒,熟能生巧。”朱也天认真地点点头。
回到家后,他默默地拿起了书本。从那以后,朱也天在学习上再没有让大人操过心。每天放学回家后,他都先写完作业再出去玩。遇到不会做的题,他会先从课本上找答案,实在找不到再去问妈妈。听完妈妈的讲解,他还要再找一些类似的题做一做,以巩固这些知识点。
同时,朱也天还准备了一个错题本,认真整理错题,总结经验教训。这样的学习习惯,朱也天从小学一直保持到现在。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学习习惯,朱也天从小学开始,成绩就很好,到杭州建兰中学读初中时,他一直保持着班级第一的好成绩。初中毕业时,他顺利被保送进了杭州二中。
朱也天说:“如果有能力,我想从事材料相关的研究。我们家世代做铜,要是能通过前沿科技,使得铜和新材料结合,这样就可以让铜产业实现新的突破。”
在杭州二中读高中时,朱也天每天雷打不动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然后认真做好复习和预习,从不懈怠。大年三十,一家人吃完饭后都在聊天,他就去房间里写作业,一点儿也不受外面热闹环境的影响。
因为自律,朱也天在高二会考中获得了10个A,获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赞扬。
课余,朱也天喜欢打游戏,但只是把打游戏作为学习的调味料,并不痴迷。他说:“其实我更喜欢看别人打游戏,我太菜了,不想投入太多精力,玩一把就跑,有时候玩到半路就跑了。”
上高中后,朱也天一直面临一个问题——如何平衡化学竞赛和高考。
朱也天喜欢化学,喜欢到入迷。他说:“刚开始学化学的时候,需要背的东西比较多,但到后面,就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和想象能力,我越学越觉得有乐趣。”
朱也天真正爱上了化学这门功课,开始经常去参加化学竞赛,因为他觉得,参加竞赛比刷题有意思多了。
刚开始参加化学竞赛时,朱也天在团队里成绩垫底,没有一点儿优势。
高二时,老师让他慎重考虑,是否继续留在竞赛团队。高中时间紧,学习任务重,如何决定可能直接影响他以后的人生。在他面临抉择时,妈妈帮他分析了每一条路的利弊以及可能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然后对他展现出极大的尊重和信任,让他自己做出决定,并告诉他,无论他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妈妈都支持他。
是继续走竞赛道路,还是放弃竞赛准备高考?朱也天经过思考,最终决定走自己喜欢的化学竞赛道路。
之后,他反而觉得轻松了,开始一颗红心两手准备,一边认真备赛,一边不放松正常学习。最终,他喜获第37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奖。
但朱也天并没有因此“飘”起来,他了解到,近些年,化学竞赛的奖牌越来越多,含金量也在降低。因此,在全国50人集训队选拔失利后,他当机立断,选择冲击高考,走高校的强基计划。
6月11日早晨8点,朱军岷起床后发现儿子已经坐在餐桌前看书,有点儿奇怪:“高考完才第二天,现在还看什么书呢?”
朱也天回答:“大学的课程,先看起来。”
6月25日,朱也天查到了高考成绩:语文127分,数学138分,英语139分,物理98分,化学99分,技术99分,总成绩整整700分。
7月5日,他如愿以偿,收到北京大学2024年强基计划通知书,专业是化学类培养方案1。
对于大学期间要学什么、怎么学,朱也天已经详细规划好了:“如果有能力,我想从事材料相关的研究。我们家世代做铜,要是能通过前沿科技,使得铜和新材料结合,这样就可以让铜产业实现新的突破。”
END
作者:赵宝娣
编辑:壮青青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
第一时间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