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家庭里,母亲的角色就像定海神针,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影响。母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孩子。
可要是母亲有下面这三种习惯,那儿女多半很难有大出息。
一,过度保护,过度干涉
“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对孩子的关心本无可厚非,可一旦过度,就会变成沉重的枷锁。有些母亲,对孩子的一切都要插手,从衣食住行到学习交友,恨不得事事包办。
朋友家的孩子明明,从小到大,妈妈就没让他做过家务,理由是怕耽误学习。就连选兴趣班,明明喜欢画画,妈妈却觉得学钢琴更有前途,强行给他报了钢琴班。
在学习上,妈妈更是紧盯不放,每天都要检查作业,一旦有错题,就立刻让明明改正。
这样过度的保护和干涉,让明明变得依赖性极强,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了大学,明明连洗衣服、整理内务都不会,和同学相处也困难重重,因为他习惯了别人为他安排一切,根本不知道如何自己做决定。
过度保护下的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看似娇艳,却经不住风雨的洗礼,难以在社会上独当一面。
二,只注重成绩,忽视品德培养
在很多母亲眼里,孩子的学习成绩就是一切。她们一门心思督促孩子学习,却忽略了品德培养的重要性。
邻居家的晓红,妈妈对她的学习成绩要求极高,每次考试都必须名列前茅。为了让晓红有更多时间学习,家里的家务从不让她沾手。在妈妈的高压下,晓红的成绩确实一直很优秀。
但在品德方面,晓红却不尽如人意。她自私自利,在学校从不懂得分享,同学遇到困难,她也视而不见。有一次,考试时她为了取得好成绩,甚至偷偷作弊。
在妈妈的观念里,只要成绩好,其他都不重要。可走上社会后,品德才是一个人立足的根本。只看重成绩,忽略品德培养的孩子,即便成绩优异,也可能因为品德问题在人生道路上栽跟头。
三,经常抱怨,传递消极情绪
母亲的情绪,就像家庭氛围的晴雨表。如果母亲总是抱怨连连,那整个家庭都会被消极情绪笼罩,孩子也难以幸免。
我认识一位阿姨,她对生活总是充满不满。工作上稍有不顺,回家就对孩子抱怨同事不好相处、领导不公平;生活中遇到点小事,也会不停地唠叨,比如菜价涨了、邻居不讲卫生等。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性格变得自卑又消极。孩子会觉得生活充满了不如意,对未来也缺乏信心。在学校里,孩子总是闷闷不乐,不敢积极参与活动,害怕犯错被批评。
长期处于抱怨环境中的孩子,心态很难积极向上,面对困难时容易退缩,难以拥有拼搏进取的精神去追求成功。
母亲在家庭中的影响力巨大,过度保护干涉、只重成绩不重品德、经常抱怨传递消极情绪这三种习惯,会在不知不觉中阻碍孩子的成长。
希望母亲们都能反思自己的行为,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助力他们走向美好的未来。
上一篇:张桂梅带出的姑娘们如今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