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在说到学习方法时,总是会提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其实不少同学也知道要这么做,但是在具体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
今天小熊就针对这些问题,来聊一聊应该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01
一定要构建知识体系吗?
归纳知识体系是我们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任何一个学科的课本容量都是比较大的。我们就是再有水平,记忆力再好,也未必能记住课本中的每一句话。
掌握知识的需要
高中的学习就是掌握知识、做对题目。评判你每天学习是否有效,就看有没有掌握知识,有没有做对题目。如果没有,今天就是复习二十四个小时,那也是白搭;如果今天掌握了一两个知识点,做对了一两类题目,就算今天只复习了一个小时,那也是有效的。掌握知识是做对题目的前提条件。而课本上那么多知识点,完全靠背诵是很难掌握的,更多需要的是理解。
掌握重点的需要
课本上虽然知识点众多,比如思想政治学科中经济生活部分洋洋洒洒几万言,其实最重要的,最核心的就是: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等这几个点。归纳整理知识体系的目的就是要做到突出重点。
知识提取的需要
实际上,掌握有效清晰的知识体系,有助于我们在遇到题目的时候迅速有效地进行知识点的提取,迅速地对题目作出判断。还有助于我们将众多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从而解决问题。
之前在网上看过一个有趣的小段子:小学是上课学包饺子,作业就是包饺子,考试考包饺子;初中是上课学包饺子,作业是包包子,考试考烙饼子;高中是上课教你怎么用锅烧菜,作业是做家常菜,考试时让你做顿满汉全席……
如果没有知识体系,脑袋里变一团浆糊,答题的时候很容易漏掉很多重要的关键点或者关键步骤。
02
为什么要自己构建知识体系?
别人的方法不一定适合自己
别人的始终是别人的,自己归纳出来的知识体系才是自己的。有同学说,自己归纳能力不够,担心归纳不全面。已经有现成版本,直接背就好了。听别人说长城和自己登上长城的感受能一样吗?自己动手归纳的过程,就是逐渐形成体会的过程。
每个人思维方式不一样,学习水平不一样,构建知识体系的主体脉络也可能是千差万别。而且往往越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构建的知识体系越是抽象简洁,这是因为大部分的知识他们都已经内化吸收、了然于胸了。
这种概括性、抽象程度高的知识体系并不适用于成绩一般的学生。对于一般学生,最初构建知识体系时,应该尽可能的全面,然后随着自己能力的提升,再逐步简化。
总结复习的过程
自己动手、动脑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其实就是自己在内化、吸收、总结知识的过程。
眼睛闭起来,想一下数学有哪些重要章节,有哪些重要的考点。我敢肯定,如果你不做归纳,一定是乱七八糟的。如果你做了归纳,并且是超过两三次的归纳,你的体会一定不一样。良好的归纳会让你一闭上眼睛就知道一个学科怎么考,哪些是重点,哪些不考。你都知道哪些必考,到了考场还不兵来将挡?
有可能实现量变到质变
很多同学抱怨努力复习了那么久,怎么成绩还是不见涨。这种情况下,你就需要归纳整理了。我们发现,每做一次归纳,往往学生的实力就得到一次升华。当然,这必须建立在一定量的训练基础上。
03
如何构建知识体系?
构建知识体系,并不是简单的把课本上的知识点罗列出来,再合并同类项就可以完成的。
明确要归纳的是什么
实际上我们归纳的主要是四点,即“考什么”“怎么考”“怎么答”“陷阱在哪”。
考什么:确定哪些是非常重要的考点,哪些是一般重要的考点,哪些不考。把这些考点涉及到的公式定理列出来。没有理解的,记不住的,就趁着归纳整理的机会把这些尽量弄懂,搞明白。
怎么考:这个考点常见的出题方式什么,选择题还是解答题。往往出现在高考题中的什么位置,前面还是后面,难度如何,常常的综合形式有哪些。
怎么答:这个考点常用的答题方法有哪些,往往一个考点的解题方法不会多至一二十种,三五种已经比较厉害了。
陷阱在哪:往往我在什么地方出错。别人错不错别管,关键是你自己错不错。顺便还可以编一些顺口溜,来提醒自己避免这些失误,拿到高分甚至满分。
要清楚要从何处入手
(1)从课本入手,按照章节构建
这种构建方式是最常见也是最基础的方式,比较能够帮助我们迅速掌握一个学科的知识体系。这种方式适合想要打好基础的同学,优势在于学习顺序与思维顺序相一致,便于后期复习回顾。
(2)从试卷入手,按照考点构建
这种构建方式,常见于分析高考真题或者是比较重要的大型考试。可以由此分析出不同知识点,有哪些常见的考察方式。
这种构建方式,优势在于能够更好抓住知识中的重难点,对于自己在考试中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更清晰,对于命题人在命题中设置的陷阱更明确,更适合想要重点突破、查缺补漏的学生。
(3)从思维逻辑入手,综合构建
这种构建方式,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基础知识功底,具备发散的思维能力。要能够以一个或若干个知识点为中心,以不同的思维脉络,搭建出经纬线,形成知识网络。
比如,说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围绕这一知识点,要能想起时间、地点、重要人物、重要事件、起因、结果、历史影响以及意义;同时横向上可以对比,同一时期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情况,分析为什么中国会错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浪潮等;纵向上可以梳理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后有哪些重要历史事件,是否对工业革命起到推动作用或者是受到了工业革命的影响。
构建知识体系是高中每一阶段都需要的,是随时随地的,而不是考前才做的工作;也不是只做一次,要经常、反复归纳总结,这样才能够抓住学科的主干,进而慢慢归纳出学科的核心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