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家长与师生阅读3061:清华学霸回忆幼时家庭教育
原创 张丽生Lisa 张丽生Lisa 2025年02月11日 17:01 海南
关于“我是如何成为今天的我”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人生的脉络往往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而又因为我目前从事教育行业,除了看案例研究,也需要从我自己过往找经验。
在我们家,主要是父亲负责教育。父亲一直扮演的是一个严父角色,惩罚起来毫不手软,所以幼时,他一个眼神我就害怕了。我从小就是个极认真的小孩,没有叛逆过,也不会阳奉阴违。这点我必须提前说明。因为他对我的教育之所以有效,完全建立在我的绝对服从之上。
这些教育活动基本发生在小学阶段,上了初中之后他基本就放手不再管。我父亲的教育方法省钱、省事、省心。但是其中的用心程度,你们往下看了便知。
一、釜底抽薪,断绝一切电子产品
我幼时手机还不普及,我喜欢看电视里的日本动漫和偶像剧。每次,父亲如果发现我在看电视,就会二话不说,走过去把电视插头线剪掉。我看着他和黑屏的电视,哑口无言,只能灰溜溜地跑去学习,一点歪心思没有了。然后母亲可能会把它接起来,父亲要是发现我看又会剪掉,就这样,我家那个破电视机的线都给胶带缠成鼓鼓一大圈。
我从小到大都不曾上过课外班。没有电子设备,我的空闲时间,只能自己打发或者找人玩。现在想来,因为住在农村,我的童年生活异常丰富。我玩过的东西不限于抓螃蟹、钓鱼、抓萤火虫、逮麻雀、打蛇、养金鱼、养兔子、养乌龟、玩弹珠、打弹弓、扔沙包、跳皮筋、踢毽子...我至今仍然爱农村甚于城市。
二、小儿善记,诗词歌赋加讲故事
我父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颇深,从小别的不教(也或许是他理科不会教不了),就是会和我一起背古诗词。
幼小阶段的孩子,记忆力是远超成年人的。我六年级时父亲鼓励我背《滕王阁序》,我不执着于单个字词的意思,就标上拼音硬背,大概半个月吧也就背下来了。后来还在学校里展示了一番。
父亲还特别喜欢在饭桌上讲故事,我之前写过,见《爸爸,我有一样东西一定胜过您》。
三、被迫写日记,锻炼表达能力
一年级开始,父亲就要求我写日记。我天性不是那种敏感多思的小孩,没什么写作能力和兴趣。我把班里所有同学都写一遍,好多都是“黑葡萄似的眼睛”。有时候我偷奸耍滑故意漏掉一天,试图蒙混过关,后来被发现了,挨了一顿好揍。
但神奇的是,初中开始父亲不作要求了,我竟然开始自己主动写,还装模作样地拿个锁锁上。
教育真的有相当长的滞后性。我今日可以一口气写几千字的文章就像洒洒水,谁说不是当年那十几本日记的功劳?
四、变态的专注力与抗挫折训练
有一个变态的东西不知道是我父亲发明的,还是他从别的地方学来的,就是要从1写到500不能错,一但错了就要重头再写。有时候是和他比赛,有时候是作为惩罚。写这个我不知道哭了多少回。每次写到300多甚至400多出错的时候,委屈得哇哇大哭,没办法,父亲盯着呢,擦擦眼泪还是要继续写。
我写的时候当然不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后来才知道,我从第一天入学堂开始,就有远超常人的专注力。我可以做到四十五分钟一秒不走神,节节课如此,无论老师讲得多枯燥。据我的经验,专注力是可以越练越强的。高中的时候,我的专注力强到甚至让我产生一种体感,我感到我的思维像针一样发射出来,穿破了面前的黑板。
五、练字不辍,激发审美意识
我是一个极度爱美之人。我的审美意识不同其他女生或许源于母亲的梳妆台,而是源于父亲的字。父亲写得一手漂亮的字,连记账都很美观。常常,我在写作业,父亲就坐在桌子对面练字,抄写古文。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我高中。
父亲还有写信的习惯。经常出远门之前会留封信给我交代一番。也只有在信里,他偶尔会认可我两句。这些信被我一起夹在日记里,共同组成我珍贵的少年回忆。
六、家风教育,塑造勤俭三观
小学时期我每天5点起床,8点半睡觉。江苏的冬天有多冷大家都有耳闻,即使这样,晚起叫两声不应之后也是会被用冷水淋头的。
我从小没有玩具,家里没有零食。有一次别人送的有味瓜子,父亲见我在吃,直接倒到垃圾桶里(他一直说这个不健康)。
物质上,我从没有向父母要求过任何享乐型消费的物品,不是因为我有多懂事,只是因为父母自己就不做享乐型消费,也从不对我使用物质奖赏,而我幼时的关注点全部在学习上,导致我压根就没有对玩具和零食产生过欲望。
严格管理的关键在于,家长以身作则,便没有激发欲望的土壤。以及从一开始就明确原则,不留分毫模糊的地带,将懒惰与虚荣扼杀在摇篮里。
如今如果让我去评价父亲的教育方式,或许一个不足的地方在于缺少赞美。从小到大,父亲都不曾口头赞美过我一句。好在这个部分被校园教育所弥补。因为在校园里收到非常多的夸奖和荣誉,所以已经不需要父母的赞美来增长自己的自信。
用心的教育没那么高大上,或许只是一个眼神,一个话头,一段共处的时光。
做子女的,又如何能数得清父母的影响?能感受到的、还能记得的,或许不过其实际付出的十之一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