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洁
又是一年开学季,回到学校,看到老师们忙碌的背影,顿时又觉得一派勃勃生机。新学期教师培训是每学年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徐庆年校长、何秀湘校长以及多位优秀教师从自身、从实际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的培训讲堂。
课程的内容丰富多彩,但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黄怀宁老师带来的《思维的秘密—提高聪明30%以上的有效方法》。因为今年我不仅是一名教师,我还成为了一位妈妈,所以在对于孩子的教育上似乎比以前格外敏感。
黄怀宁老师从什么是聪明,一些行为是聪明的本质还是现象,聪明的含义、来源等为我们阐述了这个心理学上的问题。聪明所说的其实是一种思维,而思维就是大脑对吸收进来的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并产生新信息的过程。吸收、加工、产生相结合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因而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重视对孩子视觉、听觉、触觉、本体觉、前庭觉等的训练,让孩子充分地接收信息。
在接受信息之后还要对信息进行加工,包括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如宝宝在六个月大的时候会认生;形象逻辑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辩证逻辑思维等。每种思维的发展需要3年的时间,需要循序渐进,就像盖高楼大厦,要先打好地基,不能急于求成。在此黄老师结合自身所接触到的实际案例让我们在座的各位已为人父母的老师深刻理解。
黄怀宁
在接受、加工信息之后就要产生新信息。例如在给孩子讲故事之后可以让孩子想象结尾,或者复述故事的内容,或者对故事中的情节提出一些问题,总之让孩子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自己的加工,从而产生新信息,而不能讲故事就只是讲故事。
黄老师还提到,思维环路高速扩展的标志是专注,当孩子专注地做某件事时正是他逐渐让自己变得聪明的时候,所以不要随便去打断孩子。那如何让孩子更聪明呢?黄老师的观点是:一切从手开始!手是人的第二大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让孩子用手去触碰,培养动手能力。多少中国家庭,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却在不断扼杀孩子的天性。孩子比我们想象中的要聪明得多,他们按照规律在自我发展,而很多家长却阻止这一行为的发生,固执地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实上,我们这些家长又能高明多少呢?
教育不能培养天才,却能扼杀天才。跳出家庭教育,作为老师,我们是否也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呢?我们有没有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去因材施教呢?我们是要把学校变成一个人才加工厂,还是变成一个百花齐放的花园?答案不言而喻。
在教育孩子之前,作为老师、家长的我们首先要更新观念、转换想法,不要将未来的爱因斯坦、比尔.盖茨扼杀在摇篮里。
下一篇:以浸润奏响美育完整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