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题目常见的答题误区
在了解人际关系题在公考面试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之后,相信大家对学习人际关系题已经跃跃欲试,有种必须拿下,志在必得的干劲。但是,要提醒大家的是,我们在学习中,一定要把握正确的方向,这是基本前提,否则只会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然而,在过往的教学经历中,我发现了几个太多考生在人际关系题目的学习上,非常容易走入的误区,答题越用力,反而越南辕北辙。这种状况,多发生在那些经过初步学习,脱离了“小白”状态,学习并不系统扎实,但却自我感觉“甚好”的考生身上。
这种状态其实是最危险的。你步入了陷阱,却洋洋得意毫不自知,南辕北辙,学了还不如不学。这样的学习误区,也是很多经历过面试的考生们经常会发出的一个感叹的原因之一:为什么我复习的很认真,报班、练习一个没落,上考场后感觉发挥也很好,但是最终分数却很低?
不是你不努力,是你的努力走偏了方向,越努力,就越是在固化自己的错误。如果你有过上述疑问,不妨对照检查下,看下以下答题几个误区,你是否踩中过。如果你还没正式上场经历过面试,那么恭喜你,看到这一页,你已经比很多竞争对手,少走了一大截的弯路。
(一)放之四海皆准阳光心态
相信有面试学习基础的同学对“阳光心态”这几个字一定不会陌生。在这里,先对零基础的同学解释一下,什么叫做“阳光心态”。
所谓“阳光心态”,是指我们要用阳光的心态去看待他人的做法以及与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即使他人对我们有误解、批评、非议、指指点点等,我们也要始终用一种阳光的积极的心态去理解他人,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它积极、乐观、感恩,相信领导都是好领导,同事都是好同事,群众也都是好群众,虽然他们自身也有一定的问题,但所有问题,在我阳光的心态和主动作为下,都能积极有效化解。
其实,“阳光心态”本身并没有错,错就错在其被滥用。它的滥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形式上,一是思维上。
形式上,很多同学在答题时候强调“用阳光的心态去思考”,但只是表面干巴巴的言语强调,“我会用阳光的心态去看待处理这件事情”。其答题中所有的“阳光心态”,仅仅停留在这一句话上,并没有向考官展示自己具体是如何思考的,如何在解决矛盾中践行“阳光心态”。这种只是嘴上强调的模式,让考官,尤其是经验丰富的考官,一眼就能看出考生只是用“套路化”答题方法来应付考试和答题,自然,无法赢得考官的好感。
并且,虽然嘴上在强调“阳光心态”,很多考生在答题中却会用到一些例如“我不会认为这是老同事在刁难我”“我不应该因领导的批评而产生怨气”“面对同事对我的态度,我不会认为他是在和其他同事一起排挤我”之类的表态话语。这些阐述,看似是在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别人处理问题,实则隐含了很大的负面情绪。这些话语在考官听来,会认为考生从内心并不懂得阳光心态,只是为了迎合面试和考官而故意这么说。
而在思维上,很多同学将“阳光心态”简化为了“不论别人怎么对我,我都要把人往好里去想,世界上不存在坏人,我以阳光明媚的心态无区别的处理一切人和事”。我想问问这样思考的同学,别说考官,就说你自己,这样的想法从你的脑海中飘出,你信吗?如果你自己都不信,那又凭什么认为这样的说辞能说服和打动考官?
所以说,因为形式和思维上的滥用,简单化的“阳光心态”非但没有成为我们答题的亮点,反而极易成了人际关系题目低分的雷区。试想一下,如果在面试中,你前面的几位考生,在回答人际关系题目的时候,恰巧都提到了“阳光心态”,而你在不自知的情况下,继续延用这一看似放之四海皆准的方法答题,那你所面临的会是什么样的处境?所以,大家在学习和练习中一定要警惕这一问题。
所以,要大胆的去分析去说,不要被“阳光”两个字所裹挟。阳光心态不是一味地把问题都揽到自己身上,而是要积极找出问题。比起部分原则的“阳光”,我们更应该有的,是“适度阳光”。
(二)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
人际关系题目考察的核心是我们如何解决在日常工作与不同人因为各种原因产生的矛盾。有很多同学,一旦面临与他人的矛盾,不分青红皂白,不管具体场景,都会把错误主动拦到自己身上,千错万错都是自己的错。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答题倾向,一方面是因为考生想通过主动认错揽错,树立其谦虚低调,勇于担当的人设,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其实是因为没有实际的机关单位工作经验,不知道真实的体制内人际关系究竟应该怎样处理,所以只能用认错,这种看起来最保险最稳妥的方式来处理矛盾问题。
遗憾的是,有太多考生被这种思想荼毒而在面试中以低分与上岸痛失交臂。在面对与他人的矛盾时,我们是应该积极阳光,善于反思,但也不是所有题目都非要我们往自己身上揽错,核心还是在于题目本身到底给我们呈现了什么问题,然后再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的错,当然要积极认错,主动担当;不是我们的错,就要找出具体原因,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比如说,如果是领导误会,那就找机会跟领导澄清误会,误会你是小事,领导一直在错误的认识里面出不来才是问题;是同事工作能力欠佳,那就让同事认识到这一点,并且积极帮助他提升工作能力。这些才是认真解决问题的态度。否则,不顾具体情况事事揽错认错,其实就是在和稀泥,看似积极主动解决问题,实则只是逃避。并且,一味的卑微求全只能反映出你解决问题的能力欠佳,你要有点料,别人才看得起你,考官也才会被你打动。我们以下面这道面试真题为例。
(三)硬反思加硬总结
很多同学一开口答题,我就知道他们有没有上过培训班,上的是什么类型、什么规格、什么水平的培训班,带班老师的教学经验如何,自己有无公考实战经验,授课风格和水平如何。这是因为很多同学的答题,带着一种类似的风格,自己浑然不觉,但资深考官一听就明白。我把它称为“培训风答题”,也就是答题腔严重,为了答题而答题。而在人际关系题目中,“ 硬反思加硬总结”就是这种培训风答题的鲜明特点之一。
所谓“硬反思加硬总结”,就是在答题开头不分情况一味制式反思,在结尾处不分情况一味制式总结。无论题目是什么十万火急的情况,面临着怎样急待解决的问题,是不是真的应该从我们自身找原因,总是先来一句“首先我会反思自己”。并且,答题结尾机械套路,无论题目所给出的具体情境如何,不分青红皂白,总能绕到总结经验教训。然而,所谓的反思和总结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内容,和题目中的具体问题也无匹配性和针对性,就是一些提升个人能力,向书本学习、向老同事学习、向领导学习这样考官耳朵听出老茧的套话。类似套路化的表达无法有效解决人际关系中的问题,非但无法帮助考生在考场上打动考官,取得高分,还极易引起考官的反感。
其实,会总结和反思本来是件好事情,很多题目中,反思总结也都很有必要,反思总结到位,会成为我们答题的亮点,体现出我们真正的思考。但一定记得切题反思和总结,不要硬反思硬总结。不能为了反思而反思,总结而总结,千篇一律,泛泛而谈,大而化之,毫无诚意。
(四)忽略矛盾根源,过分纠结于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题目披着人际关系题的外壳,考察的却不尽全是人际关系。其实这一命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将考生的思考及答题带入误区。因为其名称,考生很容易在答题时全程围绕人际关系来作答。但如果这样,就彻底走偏。在这里切记这两句话:第一,一切人际矛盾都来源于工作;第二,一切矛盾都可以而且应该通过工作来化解。所以,在作答中,无论题干中人物之间的矛盾有多复杂,都不能抛开或者忽略工作而专谈人际关系处理。做好工作,是我们解决一切人际关系问题出发点和落脚点。对这一点,我们会在下一小节中进行详细的讲解,这里先行介绍,让大家有一个初步的概念。
更多了解和学习可关注天津惟中和下方评论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