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意选牌
2.设置起手牌型
3.全局看
4.防检测防封号
5.可选择起手如(拼三张):金花,顺金,顺子,三同,对子 顺子牛,同花牛,牛九,牛八(麻酱)起手暗 杠, 控制下张牌,快速自摸,防杠防点炮
6.麻酱,金化,跑得快,红黑大战,捕鱼,十三张,龙虎等等更多玩法均可安装使用
7.苹果,安卓系统通用, 支持首款苹果安卓免越狱(全系列)辅助
来源:蓝鲸新财富
与沪深300ETF“同甘共苦”13年后,华泰柏瑞总经理韩勇在临近退休年龄,提前离任。
5月9日晚间,华泰柏瑞发布高管变动公告:因工作调整,韩勇不再担任总经理。在总经理空缺期间,暂由董事长贾波代行总经理职务。
韩勇的职业背景多元,横跨券商投行、监管、公募。公开履历显示,韩勇获北大经济学博士学位,职业早期曾在君安证券和华夏证券做投行业务,后在证监会基金监管部任职。2007年,加入华安基金做副总经理,2011年底加入华泰柏瑞,任总经理。
受命于危难之间
2011年底,时任华安基金副总的韩勇加入华泰柏瑞,担任总经理,彼时的华泰柏瑞正被内忧与外患包围。
对内,公司刚经历了一场内部管理风波,矛头直指前总经理陈国杰。对外,公募大发展,成立超过7年的华泰柏瑞止步不前,规模徘徊在300亿以下。
其实公司早早就在做ETF的创新,2006年就推出了上证红利ETF,这是全市场第一只红利主题ETF,也是第一只“Smart Beta”产品,现在看来非常超前,但在“主动为王”的时代,并没有溅起太大水花。
韩勇加入华泰柏瑞时,正值公司第二只ETF,沪深300ETF发行前夕。监管、机构对这一新产品非常重视,其创新意义在于首只跨市场ETF,在于可以做期现套利。
沪深两所各一只产品发行,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在上交所上市,嘉实沪深300ETF在深交所上市。两家公司的实力悬殊巨大,华泰柏瑞彼时规模仅有130亿元,排名后50%。而嘉实规模是其十倍有余,达1370亿元,仅次于华夏是全市场排名第二大的公募基金。
而在这场实力悬殊巨大的掰手腕较量中,华泰柏瑞却凭借上交所加持、产品创新(跨市场T+0)等各种原因,最终首募规模高达329亿份,成为彼时规模最大的股票基金。
沪深300ETF2007年就筹划设计,到最后发行,历时五年。按时间线看,韩勇在申报和设计中功劳不多,而是在发行和后续持营全程参与。
据彼时媒体报道,韩勇在发行期曾给全体员工,发了一封名叫《让我们把握命运争取最后的成功!》的内部邮件,写道:
“两只沪深300ETF的发行竞争,注定成为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史的重要一页,我们华泰柏瑞现在天时、地利、人和,各种有利的外部因素几乎占尽,击败强大对手的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了!”
在本次牵头发行沪深300ETF之前,韩勇已经在ETF大户华安基金积累了较多经验。曾通过拆分、发行联接基金、设计股指期货解决方案的三大策略,将华安的上证180ETF规模从几亿元催生成为超百亿的主流ETF。
守得云开见月明
不过,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发行战的风光并没有延续多久。
产品上市后就遭遇大量赎回,2013年至2017年,长期在200亿以下徘徊,韩勇也坐尽冷板凳。
一方面,华泰柏瑞的先发优势不再,嘉实沪深300ETF规模一度超过华泰柏瑞。例如,到2014年底,嘉实300规模459亿,华泰柏瑞338亿,新起之秀华夏沪深300ETF规模也有285亿。
另一方面,其他指数追赶势头也很猛。例如,老前辈华夏的上证50ETF,常年在300亿以上,华安上证180ETF也在200亿附近,后生南方中证500ETF也来势汹汹,常年在200亿上下。
但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的流动性向来同类中是最好的,哪怕规模曾一时落后。
以2014年为例,嘉实沪深300ETF的规模最大,但年内日均成交额4亿元,而支持T+0的华泰柏瑞沪深的日均成交高达15亿元。
回到最近一年,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的日均成交额高达53亿元,第二的易方达沪深300ETF日均成交17亿元,不及华泰柏瑞的1/3。
长期维持良好的流?/span>
“家人们看过来!这束刚摘下的高原红玫瑰,花茎笔直挺立,花瓣层层叠叠红得像晚霞!”镜头前,李素梅手持鲜花,侧身将镜头拉近,指尖轻轻拂过花瓣,“咱们的每一朵都经过花农精心挑选,花型饱满,花期能养7天以上。”
镜头切换到一旁的工作台,助播正麻利地打包:“现在下单的宝子们,我们用专业锁水棉+防撞网+冷链运输,确保您收到的鲜花和直播间里一样新鲜!”李素梅拿起手机展示后台数据:“家人们太热情了!刚上架的300束已经秒空,仓库正在紧急补货。”
直播间里,包装好的鲜花一箱箱堆成小山,快递员推着小车来回穿梭。李素梅对着镜头比心:“感谢家人们支持,今天下单的全部当天发货。”
“90后”李素梅是日照市莒县招贤镇西黄埠村的玫瑰种植户,在这之前,她曾专职做电商,这几年,她和丈夫回到村里,承包了3个玫瑰种植大棚。“现在鲜花主要在线上销售,今年‘214’情人节的时候,普通玫瑰卖到了3元一枝,A级玫瑰卖到了6元一枝。”李素梅介绍,他们家种植的其中一个花棚,大约2亩地,仅一茬花就卖了18万元。
招贤镇的鲜切花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全镇鲜切花专业村已达29个,鲜切花专业合作社26个,电商100余家,从业人员1万余人,可向社会提供高原红、艾莎等国内外热销玫瑰300余个品种,年产鲜花6亿枝,年销售额达5亿元,成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和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