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5月12日电 (记者郝孟佳)北京交通大学2025年校园开放日暨高招咨询会10日举办。据介绍,北京交通大学2025年全新升级5大招生专业类,学校还将面向全国普通类专业录取实施“零调剂”“保专业”,切实保障考生专业志愿。
记者了解到,学校今年强化“宽口径、厚基础、强交叉”人才培养,将学科相近、优势特色相近和热度相近的理工类招生专业优化为自动化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交通运输类、理科试验班5个招生专业类,面向全国招生。
学校在新增交通运输、系统科学与工程、新闻传播学类、建筑类等4个拔尖班的基础上,持续打造“1+4+5”拔尖人才培养高地:其中“1”为詹天佑试点班,该班围绕“智慧交通”一流学科领域,打造本博贯通拔尖人才培养特区,培养智慧交通领域科技领军人才。符合学校基本保研条件者,不设成绩排名比例要求,直接取得直博本校资格。“4”是新设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管理试验班、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等基础学科拔尖基地班。“5”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科前沿,开设交通运输、茅以升班、系统科学与工程、新闻传播学类、建筑类)等5个卓越人才拔尖班,上述符合保研基本条件,最高保研率可达100%。
学校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智能车辆工程、国际新闻与传播5个国家急需招生专业,分别隶属自动化类、计算机类和新闻传播学类。
学校开设人工智能等多个微专业,学生修读主修专业时,可同步选修微专业,每个微专业开设6-10门核心课程(约12-20学分),周末或夏季学期以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授课,成绩全部合格者,取得“北京交通大学微专业证书”。
在转专业方面,学校实行 “转出零门槛,转入有考核”(艺术类、中外合作办学等特殊类型学生除外)的政策。学生有2次申请转专业的机会,分别在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上学期,最多转专业成功1次。北京校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间转专业、威海校区除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外的其他专业间转专业,须符合中外双方学校的学籍管理规定,按照转专业操作程序执行。不能申请跨校区转专业。
此外,学校新增交通运输(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现有9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招生,分设在北京校区和威海校区。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毕业证和学位证均由北京交通大学颁发,证书上不标注“中外合作办学”或“威海校区”字样。威海校区就读学生的学籍、户籍管理均在北京校区。所有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合作方均为英语国家,有大量全英文授课,专业课为全英文教材。
在当日举办的2025年校园开放日暨高招咨询会上,学校各学院及相关职能部门现场为考生和家长答疑解惑,来自京内外60余所“双一流”及重点院校共同参与活动,吸引了北京及周边地区3000余名考生和家长前来咨询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