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公布了2025年保送生资格名单。名单显示,郑州外国语学校2025年共有88名学生获得保送资格。其中,有4名学生入选国际奥林匹克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国家集训队,提前获得了清北保送资格;有84名学生在全国性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外语类保送资格,被北大、清华、上交、复旦等国内著名高校提前预录取。
愿景里无故事,故事里有愿景。有多少郑外人就有多少个故事。让我们来听听他们在郑外的故事吧。
守一方净土,悟一场修行
吴盈萱
郑外2025届毕业生
保送北京大学
就像林清玄所说:“在沉默的独处里,我们听见什么?在躁闹的转动里,我们没听见的又是什么呢?”大千世界纷繁复杂,未尝不可葆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千世界,做该做的事,去想去的地方,有属于自己的梦想,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奔赴属于自己的远方。
忍得住孤独,才能让内心真正沉静、告别顾虑,明晰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以终为始;耐得住寂寞,才能在黑暗里博观约取,看到喧嚣之人看不懂的东西,最大限度地积淀、博览。
在浮躁的外表下,聆听心灵的叩问,我到底听懂了什么?
沉潜与积淀
企鹅上岸前,会先猛地扎入水里,去获得破水而出的动力,这叫作沉潜。
无论是初中的逆袭,还是保送入围后一步步地证实自己,我好像从来都习惯于在别人看不见的角落默默努力。我确实不喜欢被别人盯着学习,也不喜欢在聚光灯下成长,而是希望在水到渠成、尘尽光生的那一刻,绽放最好的自己,照破山河万朵。
所以,不声不响不等于碌碌无为。
初中三年,从寂寂无名,走向属于自己的胜利,一路风雨,我能做的,就是踏实脚下的每一步。我知道自己不是优势选手,所以就要补、要追。三年断断续续的网课,成了无数人的绊脚石,而当时的我,确实是以一种很单纯的心对待学习,不懂的就要问到底,反复看回放,也学会了自己细化时间,去学更多的知识……回望来时路,我没有受别人“摆烂”的影响,也尽量稳住不安的情绪,一步一个脚印,沉下心来思考、积累,才实现了弯道超车。
保送亦然。入围后刚开始,无论在气场或是参赛经历上我都不占优势,我心里那宏伟的梦想甚至不敢提起,无数个黑夜里痛哭,无数次怀疑自己的能力,无数次质疑自己的选择,也质问过自己到底该不该把梦想定得那么高、那么难,明明退一步海阔天空……但我相信,“永远没有正确的选择,有的只是让选择变正确”。一次次给自己加油打气,告诉自己再勇敢一点,摔得污泥满身再站起来,跌跌撞撞。妈妈给我说过“前路迷茫的时候,就想着当下具体该做什么,把自己填满,不让顾虑杂念生根”,所以我会逼着自己高效、充实——不知道高校考什么,那就能学多少是多少;不知道能不能报上,那就往最坏处打算,往最好处努力;在别人眼花缭乱之际,我便默默地沉淀自己,只为那最后一刻的绽放。
默默无闻中奋发,我才能感受到走得踏实,走得无愧于心。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相信竭尽全力后,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班主任刘俊可老师曾经告诉过我们“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这句话一直鞭策着我。诚然,也不能轻易被自己感动,真正的奋斗,是不忘来时初心,是在某个未来回头望时,不会叹息,不会遗憾。
其实,北大选人绝不是靠这两个月的突击,也不是这三年或六年的努力,而是整整十八年的积淀。十八年的路是怎么走过来的?十八年的每一步都算数!
面试必备的登台能力和基本素养,是我儿时六年的语言班训练打下的基础,让我能在台上游刃有余,流露出自信大方而又不张扬的气质;面对包罗万象的面试题,所有的临场反应都是日积月累,看似不经意的一嘴,也都出自于多年的经历和思考;我能应对北大对语文素养的灵活考察,更得益于从小妈妈无时无刻不培养我的综合素质,为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甚至面试口语话题,都来自于从小到大始终坚守的旅行,那些曾走过的路、见过的人,都成为我独一无二的财富……
所有的黑马,都是厚积薄发;所有的奇迹,都是水到渠成。
等待与希望
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里说:“人类的所有智慧,都包含在这五个字里——等待与希望。”
“等待”,是一颗万全准备后镇静坦然面对期望的强大心脏。
从小的积累,包括才艺爱好的培养,我并没有功利地想到底会用在何处,只是在父母的指引下最大限度地去充盈自己。不过我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不敢说是金子总会发光,但我相信每一颗种子都有属于它的一片土壤。或许当下看不到用武之地,但那些渗透在骨子里的东西,终有一天会展现出来,就像用漫溢来形容茶香。静待花开,并非守株待兔,而是我知道我有明珠在身。像数年钢琴、舞蹈、游泳等的坚持,铸就了我坚韧的精神,从不轻言放弃,也不怕风雨险阻,或许没有属于专业的轰轰烈烈,却在我选定的道路上,助我一臂之力。
“等待”也意味着乾坤未定,一切皆有可能。世事变幻,在一锤定音之前永远有逆转的可能。生命具有不确定性,审时度势做出最好的调整之后,就静静等待结果的出现,不怨天,不尤人。北大的校考,在笔试没有优势的情况下,我用最快的时间调整好自己,我知道,这还尚未成定局,咽下所有的眼泪和不甘,破釜沉舟,放手一搏,最后时刻发挥出了最好的状态。
人生路还长,故事没有终章。一次成败不足以论英雄。倘若眼看着身边人一个个绽放而无措,自己乱了阵脚,便是最大的荒废和不值。用心培育,等待着自己的花开,那时一定无比灿烂。
“希望”,是一种执着坚定、信念不倒的精神内核。
我可以坚定地说,从初中开始,我就想要保送,而且有了北大这个似乎触不可及的目标。那时,我从未和任何人提起过,只是心中和自己暗暗较劲。到了高二,难度上升,我的成绩起伏不稳,那个目标好像真的渺茫模糊了,我也曾动摇、彷徨,但那是我心底的一束光,微弱,却每每拉扯着我不要止步、不要趴下。黎明前永远是至暗时刻,入围后总是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还不够好,有太多太多不如别人的地方,或许最终能支撑下来靠的已经不是实力,而是信念。但是就像歌德说的:“没有在长夜里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诚然苦难不值得歌颂,但哪一个成功的人没有经历过漫长黑夜的挣扎?谁又不曾在没星星的夜晚渴望抬头能看见一片星空?
又如前文所言,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因为生命具有不确定性,乾坤未定,一切皆有可能!
大仲马之所以不说“等待希望”,而是用一个“与”字将其并列,正是意在表明“希望”不是等来的,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全力以赴过后,结果都不会太差,所以才能以一个淡然的姿态去迎接结局,这恰恰是一种自信的表现。
感恩与成长
丰子恺说:“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
六年郑外人,一生郑外情。
无比幸运,我遇见了郑外。从这里走出去,那些刻在骨子里的涵养,造就了自信大方、遇事不乱的气质。那句“郑外,让梦想多一种可能”,才能让我在自己擅长又喜欢的语言领域开辟另一方天地,而不是被困于某个小世界里,多一种选择,便多一条路。心底那片炽烈的哈佛红,将成为我一生的基调。
我非常感恩我的每一位老师,她或他,不止是传授知识,更给予心理的慰藉和精神上的指引。中考前突如其来的疫情封控,是班主任王学军老师一次次打电话安抚我的情绪,告诉我要稳住,坚定、自信,甚至还帮我补课,最大程度上减少我的损失;高二后,面对同学们的浮躁,班主任刘俊可老师专门寄予我们一条条格言警句,苦口婆心劝我们无奋斗不青春,呕心沥血,不愿丢下每一个人;完整陪伴我高中三年的莫军梅老师,总是能细腻地照顾我的心理,备考时不厌其烦地帮我琢磨面试技巧,在我最无助、无措、自卑的时候给我指引、安慰和鼓励;还有保送备考期间,张沙宾、梁玉霞、郭栋、白津玮等老师无微不至的鼎力相助,哪怕只是一面之缘的各位老师,也都尽心尽力帮助我们,所有的经验都倾囊相授;还有……
老师,您辛苦了!您渡千万学子过长河巨浪,目送我们远走高飞,自己再原路折返,三年一轮回,奔赴下一个战场。不图名利,不求回报。依依郑外,大师大爱!
一路走来,还要感恩家人的无条件支持和信任。
所有积极的价值观,都来源于良好的家风家教。父母从不居高临下地一味指责,只是平等交流、择善而从。从小到大,每逢人生岔路口,父母都会和我一起分析利弊,各抒己见,尊重理解我,所以在我选择报北大时,他们也会义无反顾地支持我,明知这条路风险很大、难度很高,也明知我退一步就会更轻松更有把握,他们说:不愿让我的青春留下遗憾,哪怕只是一个追梦的机会。
所以,我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家人是我永远的后盾和退路,是亲人也是知己,我所有的情绪都可以被理解,所有的观念都会被尊重,或许正是因为在这样一个充满爱的氛围里长大,我才更懂得感恩和知足。
一生中会遇到很多贵人,或一面之缘,或相伴一程。感恩,是一种生命境界,让温情与爱成为生命的底色。学会感恩,才能看到世间更多的美好和幸福,才会有更多的人选择帮助你,也才会让自己的人生走得更远。
毕竟,感恩是对善良最大的守护。
十八年太长,千字远不足以抒写一程酸甜苦辣;十八年太短,弹指一挥间便刻进了回忆簿。
最后,就用寥寥寄语作结吧!
守一方净土,渡四海,观远山
悟一场修行,待尘尽,见光生
愿你我全力以赴地过,云淡风轻地活
愿你我千帆历尽,归途上繁花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