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1日,在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减脂课教师通过仪器实时监测参加课程学生的心率等指标。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新华社沈阳5月15日电(记者王莹、吴晓颖、郑天虹)“21天的集训班,我成功减掉脂肪6.3公斤,这是对我努力坚持的最好见证。”作为大连理工大学首期体重管理特色课程学员,学生小陈开心地分享成果。
今年春季开学以来,大连理工大学开设了体重管理特色课,设置连续21天的短期集训班和全学期的长训班两种形式,由科学锻炼、健康饮食和心理疏导组成课程体系。
首期集训班近日收官,33名学员总计减脂116公斤,血压指标、心理健康状态等也显著优于课前状态。学生们认为,通过这种团队集中式专项锻炼,既培养了良好的大学生活习惯,增强体质健康,更增进了自信。
当下,体重管理成为中国公众热议话题,各地高校也纷纷推出相关举措,通过设立“减脂餐窗口”、举办减重比赛、开设生活方式门诊等,帮助学生养成科学运动和健康饮食习惯,更好管理体重、强健身心,营造健康风尚。
独轮车“运粮”、肩挑扁担穿越障碍……作为全国首批健康学校建设高校,华南农业大学新学期在第二届农耕趣味运动会现场启动首届“体重管理大赛”,通过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等举措,构建全链条健康支持体系。
“我的BMI指数长期超重,过去总因身材焦虑逃避社交。这次参赛正是要借助科学机制和集体监督,跨出改变的第一步!”华南农业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师圣君说。据介绍,学校将在第二年再次测量参赛者体重,对于达到目标者给予奖励。
四川大学校医院开设的生活方式门诊,契合了年轻群体对科学减重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强烈需求,受到师生追捧。
“校医院生活方式门诊筹备有半年时间,此前我们对一年级新生进行生活方式抽样问卷调查,发现学生中不吃早餐、睡眠时间不足8个小时、运动时间不足的情况较为普遍。”四川大学校医院业务副院长苏巧俐说,生活方式门诊强调“治未病”,从改变生活方式入手,倡导学生健康饮食、适当运动、合理睡眠、情绪调整,争取降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在青年群体中的发病率。
学校开设多年的《体重控制理论与实践》课程同样火爆。“七分吃三分动,三个月就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四川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韩海军说,课程除了融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体重管理科研成果外,还引入水中健身操、水中蹦床、水中自行车等运动项目,让学生养成爱运动的终身习惯。
高校纷纷推出健康管理举措是对中国“体重管理年”计划的积极响应。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超重率34.3%、肥胖率16.4%。中国2024年6月启动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旨在全面系统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从体重管理入手,更重要的是让科学运动与合理饮食成为学生的日常习惯。”珠海科技学院教授常波说,除了引导学生把饮食控制和运动消耗结合起来,也需促进其作息管理等其他生活方式的转型,增强自律意识,提升整体健康管理能力。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