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参考书目与资料
必读书目:
《新闻学概论》(田秋生等著,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3 年版)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版)
核心理论教材,需深入理解 “传播效果理论”“受众研究”“媒介技术” 等内容,高频考点如 “沉默的螺旋”“议程设置” 多次出现。
《社会研究方法(第六版)》(风笑天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2 年版)
研究方法模块的核心教材,需掌握 “量化研究”“质化研究”“抽样方法” 等概念,真题中常以名词解释或简答题形式考察。
2010-2024 年广州大学 334/440 历年真题及答案汇编
包含新闻评论、消息改写、报道策划(334)及传播学理论、新闻学理论(440)等题型,高频考点如 “新闻价值”“媒介融合” 重复率较高。
拓展资料:
《网络传播概论》(彭兰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补充 “智能传播”“算法推荐” 等前沿内容,适合分析 “新媒体传播”“社交媒体” 等热点议题。
新闻传播类期刊:
定期阅读《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积累 “数字化转型”“舆论引导” 等行业动态案例。
实务教材:
推荐《新闻采访写作》(刘海贵著)、《新闻编辑学》(蔡雯著)、《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著),强化新闻实务题型训练。
二、分阶段复习规划
基础阶段(3-6 月)
教材精读与框架构建:
逐章梳理田秋生《新闻学概论》和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使用思维导图划分 “新闻学基础 - 传播学理论 - 研究方法” 三大模块,例如将 “传播效果” 细分为 “魔弹论 - 有限效果论 - 宏观效果理论”。
结合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整理 “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内容分析” 等研究方法的定义、步骤及适用场景。
案例积累:
关注 “ChatGPT 对新闻生产的影响”“短视频平台的舆论引导” 等案例,学习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分析方法。
强化阶段(7-9 月)
真题分析与高频考点背诵:
研究近 10 年真题,总结出题规律。例如,334 实务题常考 “新闻评论写作”“报道策划”,440 简答题侧重 “新闻事业的功能”“受众的分众理论”。
按题型分类整理答案,例如论述题采用 “理论背景 - 案例分析 - 评价建议” 逻辑,结合教材原文(如郭庆光关于 “媒介技术” 的论述)增强说服力。
真题答案鸿知考研网有

专题突破:
针对薄弱模块(如 “计算传播”“智能传播”),结合《网络传播概论》补充 “算法伦理”“数据新闻” 等内容,通过对比表格强化记忆。
冲刺阶段(10-12 月)
全真模拟与答题规范:
每周限时完成 1 套真题,严格按照考试时间(334 实务题每题 40 分钟,440 论述题每题 30 分钟)训练。例如,案例分析题需采用 “问题识别 - 理论应用 - 解决方案” 结构。
优化答案表述,例如论述题标题设计为 “从‘后真相’现象看社交媒体时代的新闻真实性重构”,突出理论深度与热点结合。
热点整合:
结合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元宇宙传播” 等前沿议题,用法理学 “技术伦理”、传播学 “媒介环境学派” 理论进行解读,形成答题模板。
三、核心知识点与备考策略
高频考点:
新闻学:新闻真实的内涵、新闻价值的标准、党性原则的实践要求。
传播学:沉默的螺旋、议程设置、使用与满足理论、媒介融合的动因与影响。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内容分析法的操作流程及适用场景。
实务题型:新闻评论的结构设计、消息改写的核心要素、报道策划的逻辑框架。
记忆技巧:
框架串联:将 “传播学理论” 按 “效果研究 - 受众研究 - 媒介研究” 串联,对比经验学派与批判学派的差异。
案例关联:例如用 “微博热搜机制” 分析 “议程设置”,用 “抖音算法推荐” 解读 “过滤泡” 效应。
公式化表达:例如 “新闻价值 = 时新性 + 重要性 + 显著性 + 接近性 + 趣味性”,辅助快速记忆。
四、真题利用与答题技巧
真题价值:
近 5 年真题重复率较高,例如 “新闻事业的功能”“媒介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等考点多次出现,需重点掌握。
真题答案需回归教材原文,例如 “简述新闻真实的内涵” 可引用田秋生教材中 “本质真实与现象真实的统一” 等内容。
答题规范:
名词解释:简洁准确,例如 “沉默的螺旋” 需明确 “意见气候”“从众心理” 等核心概念。
简答题:分点作答,逻辑清晰。例如 “简述受众的分众理论” 需按 “定义 - 理论背景 - 应用场景” 顺序描述。
论述题:采用 “总 - 分 - 总” 结构,结合政策文件(如《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升深度,例如分析 “媒体融合的路径” 时,可从 “内容 - 渠道 - 平台 - 管理” 四方面展开。
五、避坑指南与注意事项
避免死记硬背:
新闻学与传播学需结合实际案例理解,例如 “舆论监督” 可通过 “某热点事件的媒体报道” 案例辅助记忆。
研究方法类知识点(如 “抽样误差的计算”)需掌握原理,避免机械套用公式。
关注行业动态:
定期浏览 “人民日报评论”“澎湃新闻” 等媒体,积累 “AI 主播”“数据新闻” 等实务案例,用于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
跟踪政策法规(如《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掌握 “内容审核”“版权保护” 等内容,可能在 440 中涉及。
